新春走基层|新城里过新年
2019年02月01日 09:37:57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52岁的杨伯达今年要在县城里的新城过新年了。盼了30年,搬出大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2018年8月,老杨带着患重症糖尿病的妻子、二级智残的儿子从离城4个小时车程的贵州省织金县白泥乡倮木村小云上组,搬进了该县的平远新城易地扶贫安置点。老杨说:“今年过年心里特别踏实。”怎么个踏实法儿呢?他掰着手指头给记者数。先是给妻子看病,没搬前,看一次病就像出趟远门,要换3次车,花3个小时才能到最近的医院。现在,家门口的公共汽车直达县人民医院。再有是自己的生计有着落了。老杨是木匠,可这些年村里的活路越来越少。“以前经常睡不着觉,操心着明天上哪儿去搞生活。”如今,老杨在小区里当上了楼栋长和保安员,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最踏实的还要算对未来有了希望:“以前是看不到头的难,如今搬出来了,换了个天地,这日子一下子有了盼头。”这位中年男人似乎完成了一段艰难的人生跋涉,眼睛都在述说喜悦。

    织金县是毕节市的人口大县,有近120万人,土地狭小而贫瘠,贫困程度很深。2017年6月建成的平远新城是这个县最大也是离城中心最近的移民搬迁点,22000多名贫困群众不掏一分钱就解决了安居问题。从幼儿园到公交车,从便民超市到卫生所,从文化广场到小区绿地,加上大数据的智能化管理,投资13.6亿元的平远新城算得上一座城市时尚小区。从深山里的四面透风、雨脚如麻搬进高标准的现代化住宅,新城的住户们像是做了一场梦。“河深海深不如党的恩情深,千好万好不如搬迁政策好”“精准扶贫搬新居,安居乐业谢党恩。”安置点到处洋溢着群众对党的真情。

    记者随机走进几家住户,家家都有一本困难账。王玲有4个孩子,公婆都患有重病,大女儿是一级智残,连吃饭都不会。潘应琴丈夫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她一个人供了4个孩子上大学,背上了几十万元的债务。罗文义一家六口,五口病残,全家都靠刚满20岁的弟弟在广东打工赚钱。“我们这里安置的群众,因病、因学、因灾致贫各占三分之一,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按县里的规划,这个安置点条件最好,也就留给了最困难的群众。”平原新城临时党工委副书记李树华介绍。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从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要求看,搬出来还只是第一步,目标是能致富。2018年,贵州全省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入住76.19万人,这么多人搬出大山后做什么呢?“帮大家就业是我们党工委最大的任务。”李树华说,他们把安置点4958户进行分类,有劳动力且能出门的,帮助联系到省城或外地打工。劳动能力弱的安排社区公益岗位。有劳动能力但不能离家的,组织在小区附近工作。他指着小区配套的一片厂房告诉记者,这是全国工商联帮助织金县从外省引进的中蔼万家集团服装厂,今年上半年就能投产,将解决平远新城2000人就业。“户户有人就业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到时候就怕我们这里的人不够用哩。”李树华对平原新城的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 吕慎)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王小玉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791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