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问题症状 “谋”化解良方
2019年05月22日 09:15:09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融媒体云平台已成为各集团整合旗下资源后的新常态。 资料图片

    两个月前,为期10个月的全国报业大调研正式收官,中国报业协会将此次全国报业大调研的报告做了梳理,并在近日出版了大调研成果集《王者融归——媒体深度融合56个实战案例》。

    5月8日,在山东临沂举行的中国报业发展大会上,《王者融归——媒体深度融合56个实战案例》首发的同时,也对解析报业痛点、决胜智媒时代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战模本。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表示,“希望全国报业大调研活动引领全国报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脚力、提高眼力、拓展脑力、勤练笔力,为驱动媒体深度融合、实现报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调研覆盖广、 痛点实、收获多

    创新求变不能在书斋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要靠实事求是的调研来寻找路径,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5月,中国报业协会结合中央宣传部部署的大调研工作,在全行业开展“抓痛点,谋实策”的全国报业大调研。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具体承担了大调研的组稿、编辑和微信推送任务,大半年来,共编辑推送了大调研报告50多篇,其中,既有出自人民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等中央媒体的调研报告,也有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等省级党报的调研报告,还有《广安日报》《盐阜大众报》《柳州日报》等30多家地市党报、县级报社(融媒体中心)的调研报告。

    “大调研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吸引了全国几百家报社积极参与。”作为《王者融归——媒体深度融合56个实战案例》的主编、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告诉记者,一份份调研报告,让大家看到了在这个传媒激荡的岁月里,报人满腔热血、不忘初心、奋力前行,“调查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沉下去’这一条路径”。

    这些调研报告,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直击报业发行下滑、经营寒冬、人才流失等23个痛点问题,不回避矛盾,不绕开难题,不避重就轻。胡怀福说:“坚持问题导向,是本次大调研活动的总基调。既带着23个痛点问题沉下去,也把更多的现实问题拎上来。调研中,一些报社敢于自亮家丑,与问题正面交锋,比如负债过重、人才严重流失、采编人员年龄老化、收不抵支等,拎上来的‘干货’既有个性问题,也有共性存在。”

    张建星2018年8月带着课题去了吉林日报社调研。这次调研,让他感觉收获满满。“这家报社在知识产权保护、媒体融合、新媒体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境。这些问题和困境,有个性化的特点,也有共性的特征。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为困难所吓倒,引入社外技术和资金,面向东北亚国际区域打造全媒体平台和省级移动客户端,打造新型户内阅报屏和户外新媒体智能报刊亭,还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共建股份制二级学院,并运行快搜东北亚网等一批重点项目,使得该报冲出困境、破茧蝶变。”张建星说道。

    调研之后,张建星感慨:“我充分认识到,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只要守住初心、牢记使命,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报告有筋骨、有谋略、有质感

    细读这50余篇调研报告,张建星用了3个关键词加以概括,即筋骨、谋略、质感。

    有筋骨,指的是报业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和时代发展主题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上观新闻推出的《李强一周》《申言》等栏目,围绕上海市委中心工作,以适合互联网传播的表达方式,传递上海市委重要声音、决策思路,受到广泛关注,栏目传播力、影响力表现优异。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追寻1921南湖‘七一’记忆”大型系列报道、跨年度大型新闻行动“红船驶进新时代”三部曲、全媒体影像报告《抗战原色》《匠心》《双城记》等,始终紧扣党的诞生地独有的红色元素。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社长)办公室主任叶志强说:“我们致力于发挥‘红船旁党报’的优势,充分挖掘嘉兴的地方元素,从而增强了重大主题报道‘同题作文’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

    有谋略,指的是报业把握规律,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谋略、新举措。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依托资本运作打造出报业“航母”,《羊城晚报》的“融立方”工程、《萧山日报》的分众化“配餐式”服务等,彰显了报业工作者的智慧与谋略。郑州报业集团牢牢把握行业发展的规律,近6年连续实现3个翻番,总资产突破50亿元,营收突破10亿元,利润突破1亿元。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石大东说:“我们集团借助先进技术,已催生了近百个客户端、微博、微信、移动视听媒介等新媒体平台,变身为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下一步,我们将更加重视开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好信息革命的成果。”

    有质感,则是指报业让传播效果的质感决定着行动的水准。如《柳州日报》构建媒体融合“内+外”双循环;《盐阜大众报》建成“1+4”融媒体平台,依托“双+模式”跨界文化产业、智慧产业;《荆州日报》打造新闻梦工厂等。全国报业通过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一体的立体交叉运行体系,显示出了报业厚重的质感。

    机遇在智能化、移动化、数据化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一大批报纸腾“云”而起,澎湃新闻、封面新闻、上游新闻……张建星说,一家又一家报社脱“纸”重生,融合传播指数、综合传播指数、移动端直接用户数等报业度量新尺度,取代了版面数、发行数的“老卷尺”,一大批“千万+”“百万+”作品的涌现,报业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正渐进式增强。

    在从“纸”到“屏”的转场中,有报社尝到了甜头,但也有不少报社感觉到竞争加剧、流量萎缩、利润减少、人才流失等红海困局。仔细梳理了所有调研报告之后,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劲对当前的形势和机遇作了一个研判:“2019年,在媒体融合的第五个年头,很多报社如果想要通过自身转型和守正创新,驶向蕴含庞大需求的蓝海,需要跨越从浅融到深融、从全媒体到智媒体、从红海困局到蓝海战略三道分水岭。”

    在大会上,周劲用9张生动的图片解读了全国报业大调研中媒体人遇到的困局,以及该布局和破局。周劲说:“进入了深水区,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的客户端非但没有带来收益,反而成为压在主流媒体身上的累赘;有的‘中央厨房’建设前景光明,可投入巨大,在体制机制流程没有理顺的前提下,难免成为面子工程。当财政补贴和往年积累的投入弥补不了连续亏空时,‘灰犀牛’的风险必将来临。”

    从全媒体到智媒体,将颠覆旧有的传媒生态,创造媒体的新未来。在周劲看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人机交互等新技术呼啸而来,构成了未来传媒智能化、移动化、数据化的新生态,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那是“数据互联网”和“AI互联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周劲认为,主流媒体打造新型传播平台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对于大多数报社而言,本身无法成为平台,就要通过入驻互联网平台,通过不同平台和渠道传播原创内容,同时立足区域化服务,打造服务型平台。”

    面对智能化的未来,张建星表示,要引领行业将人工智能放在媒体创新战略的重要位置,在媒体融合中注入人工智能思维;要强调“算法也要有价值观”,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用人工智能思维,而不仅仅是传统互联网思维,来重塑媒体的发展模式、采编流程,重新规划发展路径、重新构筑生态圈。(记者 袁舒婕)

    原标题:全国报业大调研“研谋并举”——“研”问题症状 “谋”化解良方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王小玉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077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