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蹲点调研掠影
2019年05月22日 10:35:45  来源: 河南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记者冯刘克(左)采访郑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记者王东亮(右)在舞阳县采访驻村第一书记

记者李燕(左)采访商丘好人爱心早餐点

记者丁需学(左)在郏县采访

记者尹小剑(右)在淮滨饮马港码头采访船民喻忠宝

记者赵川(右)在清丰县采访菇农

记者杨远高(左)在兰考县采访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

记者焦莫寒(右四)跟随省生态环境厅在三门峡市走访调研,助力我省打好环境攻坚战

记者黄华(右二)采访驻马店市驿城区老河乡扶贫车

记者冯佳志(中)在修武县五里源乡南庄村绿园彩虹西瓜种植大棚采访乡干部薛朕方

记者宋广军(右)采访大王寨村党支部书记王春良

    深入基层捉“活鱼”

    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党报,河南日报农村版的记者怎样讲好“三农”故事、讲好河南故事,这是我们必须用行动作出的回答。除了在思想意识上树立创新理念,在报道形式、方式上大胆创新,政治上高标准要求,业务上精益求精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记者要沉下去,要深入基层捉“活鱼”。

    河南日报农村版的记者都有深入基层采访的优良传统,写出的报道带着泥土的芬芳。他们称自己是新闻突击队,他们不是在去采访的路上,就是正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采访。清晨出门,摸黑回到住处是家常便饭。有的记者为了抓到第一手材料,连续多日悄悄观察被报道对象,捕捉感人细节;有的记者奔波一日,晚上写稿时腰已无法直起来,只好趴在床上写……在基层奔波,写出了接地气的报道,也发现了更多鲜活的新闻。他们说,基层有许多感人的人和事,天天浮在上面,坐在办公室里是发现不了的。走进他们中间,你会被感动,你才会写出带着感情、有温度的好报道。

    要练就捉“活鱼”的本事,光深入基层还远远不够,必须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而要练就一双新闻眼必须做到一条,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提高自己作为记者的看家本领。看似普通的一件事,优秀的记者要能发现其蕴含的新闻价值;平凡的一个新闻,优秀的记者能从中挖掘出最大的新闻价值。(王东亮)

    村美民富产业强

    5月16日,在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大王寨村东头,占地80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正在紧张施工中。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春良告诉记者,村里现在还有贫困户7户17人,这个大棚是智能连体大棚,建成后只要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2017年,大王寨村在上级的支持下,成功引进一家有实力的农业公司,发展集花卉苗木、观光农业、农耕文化、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占地3000亩,大王寨村的土地实现了全部流转。

    环境的改善,项目的引进,特别是五女店镇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金字招牌”,吸引了一批外出创业的乡贤回家创业。其中许昌中原公司就是从大王寨村成长起来的许昌市知名企业,公司负责人看中大王寨村的发展潜力,积极筹划了“古寨”项目,计划把大王寨村打造成集旅游、农家乐、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文明生态古村落。“古寨”项目的实施将会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使群众不用东奔西走就能增加收入。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大王寨村是在自身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路,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激活三产,最终实现全村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宋广军)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安雪晴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079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