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侠义精神不能泯灭

2019-06-23 15:02 | 来源: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侠义精神不能泯灭

    前些日子,金庸在香港去世,引发国人的巨大哀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金庸先后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时至今日,作品依然畅销,至于以小说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影视、音乐、游戏等更是不可胜数。金庸武侠小说的流行,一方面当然有赖于金庸卓越的创作才能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是小说中所特有的侠义精神,切中了处于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时代脉搏。按照著名学者陈平原的说法,“千古文人侠客梦”,其实何止文人,大部分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曾有过打抱不平的热血和行侠仗义的理想。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恰好召唤和呼应了读者内心中这种最朴素的自然冲动,在功利主义的现实中闪耀出理想主义的光辉。

    虽然大多数人都有过“仗剑走天涯”的理想,但面对现实生活,常常发现行侠仗义并不容易。现代社会的特征是文明和法制,面对不义,主要还是依靠正当程序和国家机器来维护正义。金庸笔下的大侠,单凭自己的道义决断,就拔刀相助甚至以暴制暴,这只能是自然社会中低程度社会正义的实现,“以武犯禁”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现代正义实现的方式。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有更为多样和便利的途径,以更加灵活和智慧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侠义精神,比如路见暴徒行凶,在首先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迅速拨打110来制止暴行的发生;遇到走失儿童,帮助送到最近的派出所等。

    然而,当人们将制暴的权力让出去的同时,常常也会让事情走到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冷漠和自私。早在鲁迅先生笔下,就已经描摹过了庸众看客的冷漠与麻木,面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突然状态,出于“不惹麻烦”“小心讹诈”等各式心态,老人摔倒了不敢扶,有人插队不去制止……正是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不和谐声音,愈加激发了我们对于金庸小说里侠义精神的向往,当我们为金庸的驾鹤西游而真诚的哀悼时,我们所祈望的,又何尝不是那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社会的公平正义及时实现的理想呢?

    侠义理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一方面要靠社会制度性的保障,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人心的提振。2018年年初,郑州一起电梯劝阻吸烟猝死案引发社会关注,当事人杨某在禁止吸烟的电梯中劝阻吸烟者段某,发生言语争执,段某在走出电梯后心脏病发猝死。法院在确认事实的基础上,二审判决认定了杨某维护社会公益的行为没有过错,不用承担责任。正是这样的判决,给了有心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人们以信心的提振,让他们在文明行使侠义精神的时候,更有底气和决心。反观前日发生在重庆万州的公交车坠江事件,闹事女子与司机发生了长时间的争执,然而同车乘客始终没人出来劝阻调停,我们不能苛责这些不幸殒命的乘客,只是设想,假使能有人,出来稍微维护一下车上秩序,也许车辆就能平安度过大桥,惨案就不会发生。

    行侠仗义,不需要我们做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大侠,只要遵从内心维护公义的良知冲动,能帮的就尽量帮下,能说的就尽量说下,每个人都能甘做平凡、朴实的侠义之士,也许就是我们悼念金庸先生最好的方式。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184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