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凤雅之死”引发冲突,谁是谁非

2019-06-23 15:29 | 来源: 中广联合会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新闻现场直播、

新闻节目编排参评作品推荐表

标    题

《“王凤雅之死”引发冲突,谁是谁非?》 

参评项目

电视新闻访谈

体   裁

 

语   种

中文

播出频率(道)

广东卫视

播出单位

广东广播电视台

刊播栏目

《社会纵横》

节目时长

45分钟

播出时间

2018年6月27日21时10分

作者

(主创人员)

范迪、张琳玥、史月、卓庆林、刘彤、游渊

编辑

廖培彦

作品

简介

“眼癌女童王凤雅”事件是一起全国关注的热点事件,该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后又几经反转,引发了社会广泛的热议,甚至出现了对于当事人家庭的网络暴力。记者收集了大量的前期资料,了解多方观点,并深入事件发生地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王凤雅一家人本已对媒体存有很深的戒备之心,但记者用诚意和真心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允许摄制组跟拍家人长达一周的时间,让记者拿到了比其它媒体更真实、更有深度的内容。此外,记者还穷尽一切办法采访到了事件中所有涉及到的近十名核心当事人,包括舆论漩涡中的网络大V、爱心妈妈等,拿到了宝贵的一手采访资料,确保了报道的真实性及调查的深度,最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角度丰满、层次丰富、客观公正而又带有人文温度的访谈节目。节目的短片部分采访到位、调查扎实、客观公正,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演播厅的访谈部分内容饱满、深刻,现场几方观点的交锋精彩而又引人深思。在本片的最后,为了探讨大病救助的最佳模式,引入了广州“珠珠救助”的案例,为类似“王凤雅”的案例给出了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法,弘扬了正能量。

本节目当晚在广东卫视播出的同时,在官方微博、微信服务号上都进行了同步推送,链接经过节目嘉宾转发后,网友评论热烈,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王凤雅的爷爷还通过本节目获得了免费的法律援助。本节目秉承了报道的公正性,给事件对立双方的当事人都留下了充分的空间和平等对话的机会。在节目播出后,鲜有地得到了对立双方共同的认可与肯定,为栏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而广州的“珠珠救助”模式在通过电视报道普及后,也惠及了更多的病童家庭。

推荐理由

一 、节目选题好,时效性强。本节目聚焦“王凤雅之死”这样一个不仅在事发当地引起强烈关注,在网络传播上更是不断发酵从而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的话题,客观真实地展现“王凤雅之死”的全经过,并将这个选题之间的冲突展现出来,即治或不治、诈捐与否、道德绑架、网络暴力、监护人能否决定孩子的生死等问题,邀请现场观众、嘉宾、公益人士以及资深媒体人进行评论、辩论,从而引发观众去思考、社会来关注这个有关伦理的问题。这个选题,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有其典型性和时效性。

如何厘清事件的真相,如何分辨网络传言的是与非,如何理解捐助的真正含义等等,这些问题都在现场访谈中一一展现和清晰解剖,节目有看点、有亮点、有矛盾点、有痛点、有喜点。最后给现场嘉宾和电视受众解疑释惑,弘扬了正能量。

二、节目访谈的要素齐备,而且访谈主题集中,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三、现场嘉宾邀请合适,有代表性、典型性。节目邀请了有涉及事件的核心当事人,包括有置身事侏当中的网络大V、爱心妈妈,有言辞尖锐观点中肯的观察员以及群众代表等不同角色的现场嘉宾。

四、访谈形式生动、多样,画面语言鲜活、有震撼力。在外景拍摄方面,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搜集了大量的比其它媒体更真实、更有深度的电视画面。记者除了采访王凤雅的家人,还穷尽一切办法采访到了事件中所涉及到的近十名核心当事人,拿到了宝贵的一手采访资料,这为演播室的访谈形态提供了多样性、为访谈的力度和深度提供了丰富的电视画面语言。此外,网络大V的坦诚、率真,爱心妈妈的肺腑之言,观察员一针见血的评析都为节目带来了极大的亮色。

五、主持人的提问、转承自然得体,控场能力较强,对现场节奏把握适度,从而使现场气氛既真实热烈又调控得当。

初评

评语

节目因应网络热点话题展开,时效性强,逻辑有力、层次丰富、导向正确。

短片采访扎实,客观呈现了事件,立场公正;演播室访谈主题集中,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主持人把控得当,有效引导各方充分表述看法,观点交锋精彩、引人思考。

节目对网络传言的是与非、捐助的真正含义、更合理有效的捐赠模式等深层次议题,逐一展现、清晰解剖,有看点、有亮点、有矛盾点、有痛点、有喜点。全面丰富的报道和说理,起到了解疑释惑,弘扬正能量的效果。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6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