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瞅清地铁线路图得用放大镜

2019-06-23 15:07 | 来源: 北京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瞅清地铁线路图得用放大镜

参评项目

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调查性报道

语种

中文

 

(主创人员)

曹政

编辑

涂露芳、耿诺、佟志革

刊播单位

北京日报

刊播日期

2018-7-9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北京·城市 6版

作品字数

(时长)

1533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北京已是中国老龄化态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2017年年底,北京共有户籍老年人口333.3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4.5%。这些年,虽然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迎来大发展,但从设计到运营都对适老化考虑不足,尤其是作为列车标配的线路图,字越来越小、越来越密,直接导致中老年乘客看不清站点,增加了乘车困难。

为了报道全面、客观,记者历时多日,逐条线路探访北京地铁车站和列车,发现“瞅不清线路图”已成为北京地铁的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地铁牵扯设计、施工、运营等多方单位,记者在进一步调查中,相继采访了地铁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服务单位,获悉根本原因是地铁源头上就缺乏适老性设计和标准。

报道并没有简单停留在批评,也为运营部门支招,通过业内专家,给出了“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公共交通设施运营服务须提升适老化水平”的建议。

 

报道从公共设施缺乏适老化设计的角度出发,聚焦中老年乘客的痛点,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见报后,短短几个小时内,就陆续被人民网、搜狐网等十几家网站转发,被北京电视台节目引用

稿件所披露的问题也引发了轨道交通行业内人士的探讨和思考,地铁领域专业论坛还专门就此文发帖讨论、研究,为北京地铁建言献策。

见报同时,本报也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专门制作新媒体版本,利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跨平台发布,做到报网联动,符合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实现了“1+1>2”的良好传播效果。

报道也引起北京市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这一问题的良好解决。地铁运营公司表示在试点新形式线路图的同时也将邀请专家进一步研究。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这篇作品提出了一个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性化、如何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的问题。通讯堪称“小切口、大主题”的典型之作。作品体现记者深入实际、观察细致、践行“四力”,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具有建设性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作品发表后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改进。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9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