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千万存款捐家乡

2019-06-23 14:54 | 来源: 黑龙江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她14岁奔赴炮火纷飞的战场,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技术精湛的女军医……传奇人生令人感佩;她平日生活节俭清苦,却将毕生积蓄捐赠给哈市木兰县——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千万存款捐家乡

    9月13日,在武汉市的一家工商银行,来自哈尔滨市木兰县的两位公务人员见证了一个令他们感动难忘的瞬间——86岁的马旭老人将自己的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给家乡木兰县,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这笔捐款是木兰县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消息传开,老人的善举感动了整个县城。更让所有人动容的是马旭老人戎马一生、魂系蓝天的传奇经历: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军中居里夫人”、入选《中华妇女第一人》……每一项荣誉都令人惊叹不已,木兰人为家乡能有这样的杰出儿女倍感骄傲与自豪。

    争当空降兵 “木兰花”绽放祖国蓝天

    马旭老人的少女时代,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度过,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33年3月,马旭出生在木兰县建国乡建国村李国宝屯。1947年,她刚刚14岁就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著名的辽沈战役打响,她背着红十字药箱奔赴辽沈战场。在激烈的战斗中,战友牺牲在身边,她毫不畏惧地端枪痛击迎面进攻的敌人。她曾光荣负伤并立功,被授予“解放勋章”。1950年抗美援朝,马旭成为一名在上甘岭立下赫赫战功的志愿军战士。她不仅英勇地在战场上抢救伤员,而且把清脆甜美的歌声带给志愿军官兵,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战地小百灵”。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她先后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

    回国后,作为优秀卫生员,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1956年,她以全优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20岁出头的她,很快获得了“一把刀”的美誉。

    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由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涌现出黄继光等英雄的某部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作为军医,马旭本来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工作,可她坚决要求参加跳伞训练。为了能成为空降兵,她毅然做了绝育手术。当时,她的请求并没有被通过。马旭没有退缩,不能参加跳伞训练,她就在一旁偷偷观察学习。当时训练跳台有两米高,她在单身宿舍挖了一个坑,垫上细沙,把椅子叠到桌子上,自制一个简易跳台,每天晚上练习几百次。她一边刻苦训练,一边继续去软磨硬泡说服首长,甚至咬破手指写了封血书。部队领导被她磨得实在没有办法,说:“如果你跳得比部队战士好,就让你上。比部队战士差,就别再提这个茬!”她立即登上跳台,连跳三下,动作标准利索,战友们都为她喝彩。由于这漂亮的一跳,部队首长终于同意她的请求。

    几年之后,技术精湛的马旭被批准为“试风跳”小组成员。从1962年秋第一次登机跳伞开始,马旭从青年、中年一直跳到了老年。直到1984年3月,进入知天命之年的马旭还跳了两次伞。20多年间,马旭跳伞140多次,矫健身姿闪现在山壑丛林、皑皑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在新中国空降兵里,她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位女空降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刻苦钻研 号称“军中居里夫人”

    当初为何要选择跳伞,甚至不惜做绝育手术也要成为空降兵?马旭的献身精神,对于今天和平年代的人们来说或许很难理解,但对于她来说,这样的选择体现了一代人许身为国的至高无上情怀。跳伞是完成战斗任务的主要途径,她不但要通过跳伞完成战场救护,而且想通过跳伞搞出科研成果,减少部队非战斗减员。

    在空降兵部队时,马旭发现总有空降兵因为落地不稳而脚踝受伤。因为空降兵在着陆的一刹那,身体如同巨石撞击地面,干土地也能蹬出个浅坑,腰、脚挫伤的事在空降兵中时有发生,踝骨骨折更会直接造成非战斗减员。如何避免空降兵着陆时损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国际军事保健医学界。

    为攻破这一难关,马旭和丈夫颜学庸查阅了大量资料,深入连队调查研究,亲自登机跳伞,寻求解决办法,研究设计各种护踝器材。不知推翻了多少个方案、绘制了多少张图纸,1983年4月,两人终于研制出“充气护踝”,填补了我国空降兵在这方面的空白。他们研制的充气护踝结实、轻便、柔软,可使跳伞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接近零。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这是中国空降兵获得的第一个专利。

    充气护踝只是夫妇二人许多发明中的一项,马旭和丈夫颜学庸被誉为空降兵的“发明明星”。1996年,年过六旬已经离休的马旭,还获得了“单兵高原供氧背心”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马旭夫妇撰写的《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马旭与丈夫的发明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美国发明年会、澳门国际发明博览会等多次邀请他们参加国际会议。在我国空降兵中,会运用英日俄三国语言、科研硕果累累的马旭,令外国专家赞叹不已。他们说,中国女兵创造了一个个神话,不愧为中国军中的“居里夫人”。

    马旭出生在医学世家,天赋过人、医术精湛,先后荣获爱迪生国际金奖和紫荆花国际金奖。离休后,她和丈夫把祖国传统医学、祖传秘方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研治出治疗胃病的良药“马旭生命宝”,1999年获国家专利。一位香港制药商要出巨资买断她的发明,马旭笑着说:“我的发明专利不属于我,它属于军队,属于人民。”

    大爱无疆 毕生千万积蓄捐给家乡

    今年9月12日,在辽宁省抚顺市社保局退体干部金长福老人的陪同下,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和另一名干部来到马旭老人家。金长福年龄比马老略小,是马旭老人当年的空降兵教练。季德三告诉记者,去年的这个时候,马、金二位老战友在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举办的纪念英雄牺牲65周年纪念会上见面,马旭老人当即表达了回报家乡的心愿,并委托金老跟木兰县有关方面取得联系。

    季德三向记者讲述了他在马老家中的见闻。走进小小的院落,斑驳的石阶十分简陋。室内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除了满屋子的书,几乎没有什么家具。两个沙发露出了破麻布和旧棉絮,老夫妇睡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硬板床,穿的是部队发的军装,日常吃的是粥、馒头和极简单的青菜。在周围一些人看来,马旭没有子女,又是正师级离休干部,到了晚年应多多享受生活。马旭夫妇却将这种最简单的享乐都“自我剥夺”了,他们一年到头最大的乐趣就是忙实验、忙科研。她与丈夫格外“小气”,几乎把每分钱都节省下来,生活简朴至极。

    人行千里常思亲,树高千丈难忘根。马旭少小离家,戎马一生,热爱家乡之情始终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乡心切。老人说:“我生在木兰,虽然回去的次数特别少,但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给家乡,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寄托了她对家乡的热爱。老人说:“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家乡的发展就会更充满希望。”

    多年前马旭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与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就是无比的幸福。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为祖国作贡献是无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应奋斗不止。”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97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