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个小山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启示》

2019-06-23 14:54 |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一个小山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启示

参评项目

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调查性报道

语种

中文

 

(主创人员)

李旭,宋思嘉

编辑

朱力、李滨

刊播单位

江西日报

刊播日期

2018年11月28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要闻  A1转A3版

作品字数

(时长)

3145字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如何做好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报道?乡村兴则国家兴。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将选题定位于农村改革。

广袤的农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我国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西,加快农村改革,“三农”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江西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初在江西视察时指出的“绿色生态是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的重要指示,走“以绿兴农”之路,被列为全国唯一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

如何采写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特色的新闻精品?我们确立了抓典型、以小见大的清晰思路。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走“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新路,初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获得这一线索后,敏锐地认识到,在江西,像古楠村这样生态环境好的村庄比比皆是,如果将古楠村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对江西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深入一线,践行“四力”。记者多次深入到古楠村作贴近式采访,与村民同吃同住,通过体验式采访写现场、讲故事,以事说理,情景交融,评论点睛,全景式展现了古楠村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的过程,采访扎实细致,故事和细节均属独家披露,从采访到成稿耗时两个多月,素材优中选优,精雕细刻,十易其稿,反复打磨,写出了此稿。

稿件见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与高度评价。农业农村部领导称赞此稿是反映农村改革开放40年的一篇站位高、时代感强、有深度的佳作,“古楠模式”为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高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农业农村部专门组织调研组到古楠村调研,写出了调研报告,将古楠村的经验在全国乡村推广。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专门召开现场会,将“古楠模式”作为农村改革40年的重大典型,在江西省乡村宣传推广。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上百家媒体先后转载,众多客户端、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迅速转发,前往古楠村取经学习的省内外单位和乡村干部络绎不绝,产生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去年底,多家中央媒体组成采访团,赴古楠村采写稿件,“古楠模式”开始在全国叫响。古楠村党支部钟英华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稿件以高票被评为江西日报当月A稿。今年4月份,在第二十六届江西新闻奖评选中,稿件以得票第一获评一等奖。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初评评委会推荐理由如下:

1、成功挖掘时代典型。作者深入基层,发现“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古楠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一个小山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启示》一文发表之后,“古楠模式”作为乡村振兴的典型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关注,农业农村部组织调研组到古楠村调研,将古楠村的经验在全国乡村推广;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上百家媒体先后转载之后,多家中央媒体组成采访团,赴古楠村采写。“古楠模式”真正体现出典型报道的价值,道正声远。

2、切口小,开掘深,有深度的主题报道。深度报道如何做深?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改革开放40年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主题报道要有思想的在场,从中见到时代精神。作品抓住古楠村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小见大,深入思考,写出了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经验。

3、采访扎实,深入基层。深刻的洞察源于善于发现的眼睛,记者多次深入到古楠村作贴近式采访,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新闻一线的扎实作风。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9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