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国富的“摇橹”人生

2019-06-23 14:51 | 来源: 四川大学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朱国富的“摇橹”人生

参评项目

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通讯

语种

中文

 

(主创人员)

任硌、叶含勇、张海磊

编辑

谢良、崔颖

刊播单位

新华通讯社 

刊播日期

2018-09-19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新华每日电讯,第7版“成风化人”

作品字数

(时长)

1845字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这是一篇充分体现记者“四力”的作品。

报道中的朱国富,是记者数次深入全国最贫穷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深处,蹲点调研挖掘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记者扎进朱国富家连续采访数日,稿件中的每个小故事、小细节,都由记者敏锐发现和精心选择。

报道双线合一,以个人成长史浓缩改革开放40年。明线是朱国富56年的人生起伏,暗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脱贫攻坚、走进新时代等重要转折点,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40年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变,充满感染力,令人信服。

报道创新叙事,以编年体例演绎脱贫攻坚大事记。小标题——“跑船(1979)”“上岸(1993)”“掌舵(2015)”“远航(2018)”,反映深度贫困地区人民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应势而为、勇往直前、自力更生拔“穷根”的奋斗历程。

报道成风化人,以奋进之“橹”挺进新时代。朱国富56年的感悟——“这半辈子就像在摇橹推船,有时顺水,有时逆流,只要把好舵,就能破浪行进”,与新时代的脱贫和奋斗要求内在契合,传播正能量,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该报道被新华网、央视网、今日头条等166家媒体采用,客户端阅读超过202万次。受众认为该报道全面展示了当代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当地干部认为,新华社报道深入基层,扎实采写,用真实而动人的“故事”树立典型,提供示范,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自觉及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该报道将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发展、社会变迁巧妙结合,通过精要的人物故事特写呈现改革开放40年这一重大主题。报道从选题到写作,从构思到表达,均体现采写团队的民生立场与人本关切,体现了以小见大、由人见事、由事见精神的价值审美,是人物报道与重大主题巧妙嵌合的“走转改”实践,体现了网络时代应该坚守的平实却动人的文风,是对重大主题报道故事化的叙事创新。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9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