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我怎能不爱你 ——华中科大思政课《深度中国》走红引出的话题

2019-06-23 14:51 |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中国,我怎能不爱你 ——华中科大思政课《深度中国》走红引出的话题

参评项目

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分析性报道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陈会君

编辑

周芳 张进 林成文

刊播单位

湖北日报

首发日期

2018-04-15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01版

作品字数

3234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这是一篇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独家首发报道。

1、主动作为,敏锐把握时代主题重大,抢占舆论制高点。

高校思政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重大话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未来。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后,湖北日报选派记者深入5高校,历时1个多月调研思政课,寻找能供磨尖、磨亮的好线索,发现《深度中国》后,又连续一个多月深入课堂听课。前后两个多月时间,作者采访了30多名高校学子、20多位思政课老师,并将视角拓展至北京、上海知名高校老师。采访笔记总计突破5万字。

2、以政治的眼光分析复杂问题,点亮青年学子心中的灯塔。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报道突出学生思想的变化,旗帜鲜明地以“中国,我怎能不爱你”作为主标题,站位高远、立意深刻,在充满现场感的细节和故事中,全面探讨青年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点亮青年学子心中的灯塔,起到了凝聚民心、汇聚力量的作用。

3、拿出重要版面,深度系列跟进,放大报道效应。

湖北日报首篇通讯刊发后,又在重要版面推出《思政课<深度中国>走红引出的话题》系列报道6篇。《走上三尺讲台,自信从何来》《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引人以大道 启人以大智》《潜移默化,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请“深度中国”团队谈台前幕后,请高校思政战线老师谈感受,请学生谈收获,请华中科大党委书记和省教育厅厅长深度分析这一现象,拓展报道深度、放大报道效应。

4、金句频现,鲜活俏皮,刷新传统表达。

报道精心打磨,表达鲜活俏皮。“答案在‘二人转’的睿智解读中”“答案在‘独角戏’的幽默剖析中”“答案在‘锵锵三人行’的犀利辩论中”等明快表达,节奏感强。“峰乎?岭乎?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读好”“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等小标题,将不太好写的思政工作鲜活表达。




报道刊发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与高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座谈,中宣部要求继续加大对思政课的报道。

引发全国关注,“19100个网页刊载相关新闻”。

中国传媒大学《高教舆情参考》,将“华中科大思政课《深度中国》走红引出的话题”作为专题通报,称“19100个网页刊载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整版跟进报道。新华社内参、全媒体视频重点关注。

《环球时报》用英文深度聚焦。人民网首页头条刊登专题报道《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入脑更入心很红也很炫》。光明日报、浙江日报、辽宁日报、山西日报等,以及中国文明网、凤凰网、搜狐、网易等多家媒体,都予以跟进报道或转发报道。

目前,该报道已获2019年湖北新闻奖一等奖。




党报版面“寸土寸金”。前后10天,湖北日报总计推出7篇、1.5万余字的报道。其中,3篇报道呈现在一版重要位置,4篇报道在时政版头条、倒头条位置刊发,其报道规模之大、力度之强,为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竭尽全力,体现了省级党报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是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较好体现,为纸媒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报道提供了全新参考蓝本。

报道采访扎实,立意深远,写作考究精良。推出后一年多时间,持续发酵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起到了凝聚民心、汇聚力量、振奋精神的作用。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