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告别,英雄没有远行

2019-06-23 14:54 | 来源: 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告别,英雄没有远行

    9月12日一大早,管修梅的心就空了一块。

    部队来电说,儿子王成龙参加“魔鬼周”训练受伤了,要接家属去探望。来的人面色阴郁,管修梅有种不祥的预感。车急急地向前开着,她却一点点往后坠。到了医院,看着走廊挤满的官兵,那一张张悲戚的脸,母亲的直觉告诉她——成龙没了。

    她的世界塌了。

牺 牲

    谁也想不到,“散开”,是王成龙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9月12日凌晨4时,第三季度“魔鬼周”训练,第一个课目,25公里徒步行军,指挥员王成龙走在队伍左后方。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魔鬼周”训练。23岁的王成龙,毕业刚刚一个月,被分配到济南支队特战中队任小队长。为备战“魔鬼周”,成龙买了3双厚袜子,备了足贴,还特地装了两包烟。从不抽烟的他听老兵们说:“最困最累的时候,抽一根能解乏。”

    4时16分,防弹运兵车驾驶员徐莲伟接到王成龙的电话,“莲伟,路上车多,天又黑,你注意安全。”徐莲伟答应着,心想:“真是个爱操心又细心的好排长。”行军队伍有50多米长,后面还跟着4辆保障车,为便于通视,王成龙站在队伍左后方约三分之一处的位置。这是指挥员的位置、保护战友的位置,也成了最致命的位置。

    那个19秒的通话,是成龙打出的最后一个电话。29分钟后,意外降临了。

    就在队伍向前行进的时候,一辆重型货车在连续超车后违规变道,斜楞楞地朝他们冲了过来!走在队伍最后的中队长夏中明,第一时间看到了那个巨大的黑影,他声嘶力竭地高喊:“靠右!靠右!”

    王成龙听到了。他下意识地回头,可已经来不及了。站在队伍外侧的他,首当其冲。成龙拼命地大喊——“散开”,又用力推开身边的战友曲鸿健。战友得救了,他自己却被货车狠狠地撞上,推行了整整6米。这一喊、一推,用尽了王成龙最后的力气。

    “成龙!”夏中明的脑袋嗡地炸了,他急急地扑了上去,徐莲伟也冲了过来。几人协力,指挥倒车,用匕首割开背囊带,把王成龙从车底拽了出来。

    “挺住,兄弟!”众人嘶喊着,声音嘈杂,成龙却没有回应。救护车来了,他被抬上车,拉着最后的希望向医院疾驰而去。站在车门边,看着成龙的胳膊耷拉下来,徐莲伟的眼泪喷涌而出。

    9时08分,医院打来电话。所有人都哭了。他们知道,自己的战友,牺牲了。

    回 忆

    后面几天,夏中明一直失眠。刺耳的刹车声,狠狠扎进了他的心里。

    第一次见到王成龙,夏中明就记住了这个阳光、积极的大男孩。那次,夏中明去毕业学员集训队挑人,成龙第一个微笑着迎了上来。

    “喜欢训练吗?”“喜欢。”

    “身上有老伤没?”“没有。”

    一句真话,一句假话,表达着年轻军官的渴望:“我就是想去特战中队,那是离战场最近的地方。”

    选拔考核第一名的王成龙,如愿来到了特战中队。他积极表现,在3名新学员中,第一个上教育课,第一个值班,第一个提交加入党支部申请。

    有活就干,不懂就问。大伙儿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常常一脸微笑的新排长,也了解到他的优秀:军校5年,两获优秀学员,一次立三等功,毕业成绩全学员旅第一。一说这,成龙总是笑笑:“成绩只代表过去,来到特战中队,我就是一名新兵。”

    中队老兵退役后,这名“新兵”被任命为一小队小队长。和他搭档的,是“老兵”朱随军。朱随军曾赴索马里和英雄张楠并肩战斗,还多次参加比武屡创佳绩。

    王成龙这下算是捡到了宝。一有空,他就缠着朱随军问东问西。“班长,你给我讲讲张楠吧。”“班长,我第一次值班,你多带带我。”“班长,我射击、障碍比较弱,有空你多教教我。”朱随军笑着答应:“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

    9月9日,出发前最后一个周日,王成龙又拉着夏中明聊了一上午,问部队生活,问管理技巧,问“魔鬼周”训练细节。夏中明拍拍成龙的肩膀,“像你这么爱部队、用心思,别急,以后肯定没问题。”

    9月11日,临睡前,王成龙把朱随军偷偷叫过来,递给他一包干脆面,“带上,明天行军走饿了,能顶一阵儿。”成龙出事时,那包面还放在随军的包里,没来得及吃。

    “不能想,一想就流泪,这么好的兄弟……”

    兄 弟

    “那块薄荷糖,也不知道排长吃完了没。”战士张安祥止不住地流泪。出事前两分钟,张安祥心疼王成龙跑前跑后辛苦,就递给他一块薄荷糖:“排长,提提神。”“谢了。”成龙随手一撕,把糖扔嘴里,向后走去。

    军人的感情是最纯粹的,一起摸爬滚打,一起赴汤蹈火,就像成龙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那奋力一推,这就是铁打的战友、过命的兄弟。

    9月7日,“魔鬼周”前的适应性训练,12个人要把一辆5吨重的防弹运兵车在斜坡上推行200米。这是真正的超越极限。当众人筋疲力尽地把车推过终点,双腿抽搐躺在地上休息时,张安祥趴在地上问王成龙:“排长,咱当兵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啥?”成龙笑笑,没说话,只是往后一指,那墙上有5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你在干,别人都在看,看着看着,他就会感动,就会觉悟,就会铁了心地跟你干。第一次班务会,战士谭启胜记住了成龙的一句话:“要求你们做的,我一定做到。”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谭启胜想看看,这新排长能坚持几天。

    很快,他就发现了这个新排长的不一般:每天早上,提前1小时起床,加练1个5公里;中午,带头整理内务,被子拆开一遍遍叠;晚上,自我加压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翻到卷边。就这样,从不间断,直到出发那天。

    谭启胜服了,“当兵,就要跟着这样的排长干。”出发前,他还担心地问:“这25公里的路,咋往下走啊?”“坚持,再坚持,就一定走得完。”这是王成龙对他说的最后一句。

    王成龙就像那耀眼的流星,虽然只是短暂划过,却照亮了很多战友的心。指导员闫鹤安排王成龙在“魔鬼周”训练结束后搞一次形势任务教育,成龙早早就把教案写好了,课件也做得很精致;副中队长赵朋燕在毕业学员集训时,曾和成龙飙过一次“半马”,俩人兴趣相投,本准备找机会再跑一次。

    时间太短,我们竟没来得及告别……

    告 别

    9月12日夜里,成龙的高中好友付铄然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牙掉了,特别疼。”付铄然从没做过那么真实的梦,几天后,她体会到了更深的心痛。

    就在9月10日,王成龙还在睡前和铄然聊了很久。铄然想起了他俩不久前的一次对话。那天,成龙跑步时岔气,无意中告诉了铄然。她心疼地说:“岔气也很危险的,要是感觉不行,就别去特战了。”成龙满不在乎地回了一句:“那不行,就是死也要死在特战!”当时只道是寻常,待到懂时已沧桑。

    翻开王成龙的微信朋友圈,能看出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的青春少年。他在确定分配到特战中队后,兴奋地写到:“特战中队,我终于来了!希望自己还可以更扎实一些、更努力一些、更灵活一些……”那身挚爱的、怎么都穿不够的特战服,他只穿了27天。

    听到王成龙牺牲的消息后,全国各地的同学、战友急切地给他打电话、发短信,他们希望等来一条回复,告诉他们这不是真的。可惜,这305条微信,永远停在了“未读”状态。

    今年7月毕业,王成龙特地先回了趟老家,只住了3天。出发时,一家人送成龙去车站,孝顺的成龙一直拉着父母,愉快地聊着天。车来了,成龙冲他们笑笑,挥挥手,跳上汽车,一去不返。那是管修梅见儿子的最后一面,永远定格的年轻的灿烂的笑脸。

    2018年9月13日,告别王成龙的第二天。天未破晓,夏中明已集合好队伍,清点装具,乘着夜幕再次出发。他们要迎来新一天紧张的战斗,“魔鬼周”训练还要继续。

    替成龙继续他未完的战斗,就是最好的告别。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支队伍。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