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眼睛向下 高度就上

2019-06-23 15:20 | 来源: 广西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眼睛向下 高度就上

    艺术创作要怎么做才有高度?干工作抓业务要如何使力才有高度?读书人捧着书本怎么读才能读出高度?打工者如何谋职才能打出高度?世界如此之大,这样的困扰一定不少。若要问答案是什么?刚刚上映不久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或许能帮得上忙。

    这部电影的故事,也就是现实中人们的故事。影片中男主角“卖药”完成人生逆袭的经历,使饱受天价药煎熬的癌症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因而被捧为“药神”。他的成功在于,看到几万元一瓶抗癌药,许多患者觉得高不可攀,就“想办法”把几万元一瓶“玩成”5000元一瓶,获益的患者众多。虽然他从中获益不少,但人们还是把这样的“违法商人”视作“药神”。不说别的,这是因为他眼睛向下,看到了许多人的痛苦,并以他自身的方式,解决了不少人的苦痛。这是电影主角本身的眼睛向下。

    在艺术创作,也就是题材选取上,这部电影也是眼睛向下的。现在的电影市场,多为动作、科幻、言情题材的商业片当道,能够把关注点对准癌症患者,对准没准哪天就会患病的芸芸众生,对准天价药与人们的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多重矛盾,便是不那么热衷于商业追求的眼睛向下了,因而,它触动了人们的泪点,戳中了社会的痛点,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大获成功。上映5天,票房价值就突破13亿元,上映12天,票房逼近25亿元,快成为“票神”了。“药神”和“票神”都是眼睛向下修来的,不是自封和求点赞求来的。

    更为令人鼓舞的是,它还引来了电影之外的“眼睛向下”。前几天,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了治癌药进入医保目录,意味着天价药开始接地气了,老百姓对救命药的需求不再是可望不可即了。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能够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如此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是创作者眼睛向下的结果,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眼睛向下的结果,对于前者,不关注民生,不感觉到百姓的迫切需要,艺术作品就只能流于感官享受,只为娱乐消遣,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就上不了高原,形不成高峰。对于后者,眼睛向下是责无旁贷的,因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社会问题,是现实需要,是职责所在,是神圣使命。两者都能眼睛向下,给老百姓纾难解困,让他们心暖情怡,自然被他们联想到网络语言常出现的“男神”“女神”,并套用甚至升格为“药神”“票神”等,如果我们允许“封神”,那么,对于天价药接地气这件事,或许人们也愿意封一封的。

    电影男主角的眼睛向下,电影创作者的眼睛向下,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眼睛向下,在同一时期内形成的轰动效应,其影响定会很深远。人们常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就此看来,只有眼睛向下,才能发现短板,才能看到民生之痛,才能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就如精准扶贫也是眼睛向下所催生的一样,当问题解决之后,其所达到的高度非比寻常。因为,眼睛向下的举动,往往是习惯性地眼向高处,寻无可寻之后才想到的。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眼向高处容易,眼睛向下则难,同一理也。所以,眼睛向下之后,高度定然飘上。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