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警惕“泛化问责”背后的形式主义

2019-06-23 15:20 | 来源: 北京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警惕“泛化问责”背后的形式主义

参评项目

文字评论

体裁

评论 

语种

中文

  

(主创人员)

张砥

编辑

毛颖颖

刊播单位

北京日报

刊播日期

2018-12-5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七日谈   3版

作品字数

(时长)

1326

︵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点出当前困扰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聚焦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北京日报评论部决定以近期接连爆出的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现象切入,抨击“为问责而问责”的形式主义。经过选题会上的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文章应当超越泛泛批评,集中深入探讨“为什么基层干部一边抱怨形式主义,一边又身不由己搞形式主义”。

    这篇文章逻辑结构严密,评论笔法活泼,思想内涵深刻,给出了基层“深陷形式主义而不觉”“深陷形式主义而不戒”的深层原因:暗含“不能落于人后”的压力,打着“政治正确”的幌子,其本身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文章没有坐而论道,而是努力将抽象问题具体化,道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心声。文章直击现实痛点,时效性强,论述充分,论证透彻,充满“辣味”,是对形式主义这一老问题的新追问。

社 
会 
效 
果 

    形式主义位列“四风”之首,是作风建设的老话题,也是党报评论的老选题。这篇文章尝试深挖形式主义的根源,契合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精神要求,对于更好打破人们对形式主义的迷信和无奈具有借鉴作用,在基层引发强烈反响。文章甫一刊出即为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广网等多家主流网站广泛转载,产生了更大范围的舆论传播效果,不少党员干部在转发时直言“写得太真实了”。同时,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互联网传播平台上均受到广泛关注,点击量接近10万,评论区互动热烈。有网友评论称,“文章有水平,一针见血”“完全正确,几句话便将其勾画”。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这是一篇抨击形式主义的评论力作。作品议题重大、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舆论反响大,社会效果好。作品以“泛化问责”这一在一些地方的形式主义新的表现形式,展开抨击论述,切入点找得准、针对性强。作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在湖北考察时关于“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又有新的表现形式”“要力戒形式主义”的重要讲话精神。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0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