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农民工维权6年 欠薪企业信息变更17次

2019-06-23 14:38 | 来源: 部委专业报初评委员会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农民工维权6年 欠薪企业信息变更17次

参评项目

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通讯

语种

中文

 

(主创人员)

李丹青

编辑

 赵剑影 程莉莉 赵巧萍

刊播单位

工人日报社

刊播日期

2018年03月29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农民工周刊 5版

作品字数

(时长)

1177字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y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一直是近来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该报道讲述了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高发的建筑领域,来自河北承德的岳景文和他的11名工友自2012年至2018年,维权6年,历经9次劳动监察和审判,没拿到工钱的讨薪过程。在讨薪的第5年,即2017年,这12名农民工等来了判决支付的终审判决。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发现,欠薪企业已经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定代表人也发生了变更。

目前,产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这种深层次问题复杂多样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是建筑行业矛盾转嫁的现象依然存在。记者在获得线索后调查发现,这家欠薪企业在12名农民工讨薪期间,先后进行17次法定代表人、投资人等信息变更,注册资金也由2000万元变为800万元。

为客观全面地呈现新闻事实的全貌,采访中,记者试图与企业方面取得联系,但因近年频繁更换法定代表人等原因,难以取得联系。法定代表人、投资人的变更频繁,无疑增加了农民工讨薪和执行难度。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到2020年,要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按照这一时间表,当下正值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冲刺期,报道借典型案例展现了通过变更企业信息来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怪象,亟待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稿件通篇以事实说话,采访扎实,直击问题,引人深思,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决策参考价值。

 

报道刊发后,迅速被多家媒体转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因变更企业信息导致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后难支付,看似为个案,却反映出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工资的“恶意欠薪”问题。

见报第二天,即2018年3月30日,河北省隆化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传唤了欠薪企业财产的实际控制人殷志学,其承诺于2018年4月2日前履行法律文书中所确定的义务。2018年4月2日,12名农民工终于拿到了被拖欠了6年的工钱。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12名农民工,6年讨薪,17次欠薪企业信息变更,记者用简洁有力的文字和数字,讲述了农民工讨薪过程中的艰辛和曲折。文章语言简练,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社会效果显著。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关系到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该报道彰显社会责任、积极维护农民工权益,用生动翔实的事实讲述了农民工讨薪背后的故事,同时以坚定的民本视角,揭露了拖欠农民工工资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带出了对现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0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