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块奶豆腐换来一片青山绿水

2019-06-23 14:26 | 来源: 内蒙古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十块奶豆腐换来一片青山绿水

    7月的乌珠穆沁草原,白云悠悠、溪水潺潺,白如棉絮的羊群,悠闲觅食的牛群,纵横驰骋的马群和星罗棋布的蒙古包……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古朴画卷。这是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本着守护好这片草原,保护好这片绿色,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绿色与发展崛起,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硕果,更是乌珠穆沁人世世代代“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的结果。

    我们采访的丹巴老人,就是千千万万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者之一。为了生活,他曾经破坏过草原生态;为了恢复草原生态,他又曾砸锅卖铁,在家里只剩几块奶豆腐的贫穷日子里依然选择用奶豆腐换树苗的生态建设之路。

    “20年前,这个大敖包阳坡沙化很严重,可以说寸草不生。现在你看,敖包前面那些树,枝叶长得多好,都能给牲畜挡风遮雨了,你还能相信这里曾经是光秃秃的沙坨吗?”

    “沙葱、山葱、麻黄、冷蒿、黄蒿、毛蒿、羊草等,全都是能让牲畜长膘的营养丰富的草食,今年我们这里雨水足,丰收年啊!”望着网围栏里面的草场,丹巴老人欣慰地说。

    丹巴老人是东乌珠穆沁旗道特淖尔镇奈日木德勒嘎查的一位牧民,因老人把光秃秃的沙坨变成了丰美的草场,在当地颇有威望。只要提起他,这一带的牧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汉子。

    丹巴老人的家在奈日木德勒嘎查乌日图哈里山丘的南面。1983年草畜双承包的时候分得8700亩草场,其中包括这片谁都不想要的、被称作大敖包沙坨的近500亩沙化草场。改革开放初期,牧民们为了追求牧畜数量,过度放牧,致使草原生态逐渐恶化。2000年,连续干旱了几年的锡林郭勒草原沙尘暴肆虐,草原生态持续恶化,丹巴家西侧那片沙化草场尘沙飞起,流沙逼近他家房屋。当时,他们去找正在他家附近修路的施工队求援,施工队用推土机推掉近30车沙子,他们这才幸免搬家挪窝。正是从那时起,丹巴老人下定决心要治沙绿化。

    他先用里外两层网围栏围起了这片草场,夏季长草时节不让牲畜入内,之后在沙地上种树。当时,他家由于2000年的大雪灾损失掉了大部分牲畜,除去维持生计的几头牲畜外,丹巴老人无任何积蓄。正当老人苦于如何购买树种的时候,他看到了老伴儿制作的几块奶豆腐,便产生了用奶豆腐换树种子的想法。把想法说给老伴儿听后,老伴儿惊讶地对他说:“咱蒙古族的查干伊德(奶食品)是圣洁纯净的食品,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宴宾待客,敬奉祖先神灵,都不可或缺,你把家里的奶豆腐都换树种了,家里来客、祭敖包怎么办?”丹巴老人没听老伴儿的劝阻,背着十块奶豆腐到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换来10斤榆树种子。

    8月的雨后,老两口将这10斤用十块奶豆腐换来的种子全部播撒到草场上。丹巴老人在树木罕见的东乌珠穆沁草原上种起了榆树,可谓破天荒的尝试。没有种树经验,再加上他种树的那片草场上没有水源,致使第一年种的树种大部分没能成活,但成活的点滴绿色使老人绿化草场的信心倍增。

    为了给树木浇水,丹巴老人用四轮拖拉机从几十公里外的饮畜井拉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继续用奶豆腐换来各种树种、树苗,奶豆腐换来的树种满足不了需求时,他又东奔西跑,向亲戚朋友借钱,数年来试种了多种树木。经过近20年的努力,到如今,光秃秃的沙丘变成了丰美的草场,丹巴老人也变成了一位治沙“专家”。他说,若是冬雪后在这里放牛,这片草场的牧草足够五六十头牛吃半年。

    “草原生态被破坏,我们的生产生活难以持续,生态建设好了,生活也富裕了,现在我们家有700多只羊、100多头牛,还有30多匹马呢。所以说,生态环境才是我们的生存之本。趁着还有力气干活儿,我想把敖包沙坨全部绿化。这几年,我试种过山丁子、榆树、松树、杏树、柠条等多种树木,其中榆树最容易成活。所以呀,我每年都要种榆树。”丹巴老人说。

    嘎拉巴达日呼是丹巴老人的长子。如今,他与父母和弟弟一同放牧,房屋和牲畜棚都盖在一起,几家人通过绿化和辛勤劳动,牲畜数量逐年增多。

    “我们这里到每个嘎查或牧民家都比较远,几家一起经营草场有诸多好处。不仅在生活中可以互相帮助,还可以在饲养牲畜、看守草场、采购草料等各个方面大大降低劳动成本,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这是父亲经常嘱咐我俩的话,所以我们哥俩就没有分家分草场,一直在这片草场一起生活呢,这样对生态有益。由于父亲的治沙绿化,我们家草场一直都比周边的草场好很多!”嘎拉巴达日呼自豪地说。

    记者手记

    不论什么事,只要做起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绿化家园的过程中,老人遇到了缺水、缺经验、树木成活率低等诸多困难,但是,丹巴老人没有放弃。

    有趣的是,丹巴老人的生态建设最初是从播种十块奶豆腐换来的榆树种子开始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种子播撒下去,给老人回报了一座“青山”和“金山”。

    持续植绿近20年,乌日图哈里已不见沙尘,绿绿的敖包上飘扬着哈达,似乎在召唤故乡美好的明天。这便是辛勤劳动的硕果,这便是故乡本来的模样,这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最动人的实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0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