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界上最长的大桥

2019-06-23 15:21 | 来源: 广东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世界上最长的大桥

参评项目

广播消息

体裁

 

语种

 

作  者

(主创人员)

黄华,张清灿,张伟,何静

编辑

张清灿

刊播单位

珠海广播电视台

刊播日期

2018年10月23日18时00分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先锋951《珠海晚新闻》

作品字数

(时长)

3分59秒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历经6年筹备、9年建设,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记者长期跟踪采访大桥的建设进展,在连续十余年里对大桥建设的诸多节点进行了详实生动的报道。而这次的大桥开通仪式,更是吸引全球目光的大事。它不仅是珠海大事、广东大事,也是中国大事。为了完成好这一采访报道,记者提前展开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何筛选重点被采访人并提前做好采访预约,如何高质量、多备份录制好开通现场的实况音响,以及历史采访资料的整理等。

消息的篇幅有限,而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如何取舍?记者前期做了大量内容规划方面的思考。例如,在这座大桥的建设中,中国人集新工艺、新发明、新技术之大成,创造了惊人的100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产生了400多项新专利和多项世界第一,使这座长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何在短短的1分钟左右篇幅内生动地总结回顾这些成绩?记者最后选择把岛隧工程中的海底隧道建设部分作为报道重点。港珠澳大桥是个桥岛隧的综合工程。此前,中国建桥技术强在桥梁,海上建设人工岛也有一定经验,但外海海底沉管隧道没有做过,所以建设之初首先想到要引进国外技术,于是找到了当时全球在该领域首屈一指的荷兰某世界著名沉管隧道公司。而当该公司了解到这将是世界最长、埋深最深、技术难度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时,仅咨询费就开价1.5亿欧元,而且只是派出一个20几人的咨询团队,不包括勘察设计和具体操作指导。港珠澳大桥整体造价1200亿人民币,而仅沉管隧道的咨询费这一项就要超过总工程款的1%?于是,中国建设者最终选择了自主研发全套技术,并取得成功。报道选择这件事作为典型事例,以点带面地报道了中国大桥建设者自主创新、攀登世界桥梁科技高峰的事迹。

    由于前期策划准备工作周密细致,尽管大桥开通当天时间很紧,记者仍旧按计划顺利完成了各层面的采访,并一气呵成全篇报道。作品重点突出、凝练生动、广播特色鲜明,多层次、多视角展现了港珠澳大桥开通的盛况和重大意义价值。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10月23日上午在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

珠海台是全国媒体中极少数及时录得现场实况音频的媒体,也是在全国地方广播媒体中第一个以全面生动的录音报道形式传递这一重大消息的媒体。节目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浓墨重彩传递中国骄傲,生动刻画大桥建设所体现出来的大国工匠精神,饱含着对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美好祝愿。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一些珠海市民和港澳同胞致电甚至亲自来到电台,希望了解更多信息,例如小汽车如何过桥,行人是否能上桥,大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并通车运营的时间,车次安排,哪里能上车,哪里去买票,车票票价等等,记者都尽力给予了详细回答,并集结在港珠澳大桥100问系列报道中,在后续节目里播出。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作品主题重大。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举世瞩目。这篇报道全方位立体式地真实呈现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的历史性时刻。

作品采访全面。一系列采访音响生动简洁并且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其中既有国家领导人宣布大桥正式开通的实况录音,也有港澳特别行政区领导人和港澳人士对大桥开通重要作用的认识,更有大桥建设者描述攻坚克难过程的令人震撼的采访,有国外专家对大桥建设技术与质量的高度评价,有普通老百姓对大桥开通的喜悦之情、对国家强盛的欣喜和自豪。作品最后以中央领导的殷切期待与要求结束全篇,整篇作品层次清晰,层层递进。

作品制作精良。全篇作品全部现场采访音频的录音质量都很高,这需要过硬的现场录音技术。作品精挑细选的录音片段生动典型,说服力强,为浓墨重彩地报道这一举世瞩目的国家盛事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珍贵的声音档案。

世界上最长的大桥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3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