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官一任兴一市 两袖清风勇担当

2019-06-23 10:23 | 来源: 浙江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57岁时,他力推被誉为“江南红旗渠”的乌引工程上马,并担任衢州段建设总指挥,为工程建设呕心沥血,立下汗马功劳;现在,87岁的他继续为乌引工程长远发展发挥余热,把乌引工程延伸至义乌是他未了的心愿——

    一渠清溪水 一生不舍情

    核心提示

    造福金衢两地百姓的乌引工程是在谢高华的力推下上马,并引水到金华的。直到今天,他仍在关心乌引工程的发展,并希望将乌引工程延伸至缺水严重的义乌。

    当年,他为何要力推乌引工程上马?为何要顶住压力引水至金华?现在,为何希望乌引工程引水至义乌……上周,记者前往衢州进行了实地采访。

    A.心系百姓,勇担重任,哪怕困难再大,也要兴建乌引工程,只为破解“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千年之痛

    衢州地处金衢盆地西部和钱塘江上游,每到雨季容易发生洪灾,到了夏秋季节又容易发生旱灾。历史上的衢州,曾有“一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的说法。

    《衢县志》曾多次记载衢州历史上发生的严重旱灾:

    “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五月至九月大旱。”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大旱,民大饥,流离,掘观音土为食。”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至七月大旱,稻苗自燃……”

    关于衢州历史上旱灾的记载,最触目惊心的当属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秦中吟•轻肥》中写下的诗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千百年来,白居易的诗句刺痛了无数衢州人的心。其中,就包括谢高华。

    谢高华从小在衢州农村长大,对于干旱之苦有切身感受。上世纪70年代,谢高华先后担任衢县县委副书记、书记,衢州(县级市)市委书记。其间,他参与决策并组织衢县人民修建了3.9公里的西干渠。该工程从乌溪江上的黄坛口水库引水,解决了5万多亩农田的用水紧张问题。

    修好西干渠后,谢高华又建议修建规模更大、受益范围更广的乌引工程(也称乌引东干渠)。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1979年,当时的国家水电部批复同意乌引工程设计方案。后因国民经济调整等原因,工程未能实施。

    1982年至1984年,谢高华调任义乌县委书记。之后,他又调任金华地委农工部部长。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华地区建制,分设金华、衢州两个省辖市。此后,谢高华调任衢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回到衢州后,谢高华再次萌发了建设乌引工程的念头。在他的力推下,衢州市委、市政府把乌引工程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确定由谢高华分管乌引工程建设工作。谢高华毅然接受重任,全身心投入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工程早日上马,谢高华组织专业人员对乌引工程沿线进行勘察,并重新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兴建乌引工程的专题报告。他还带领衢州有关人员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衢州历来有两害:一是战乱,二是旱灾。新中国铲除了战乱,但衢州人民依然饱受旱灾之苦。每次读到白居易的‘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我的心情就非常沉重。为此,我下定决心:哪怕困难再大,也要建好乌引工程!”上周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谢高华这样解释当初力推乌引工程上马的原因。

    B.呕心沥血,顾全大局,到过每一处工地,钻过每一个隧洞,有人感慨说,工地就是他的家,乌引工程就是他的孩子

    1988年9月,省委、省政府批准兴建乌引工程。之后,衢州市乌引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成立,57岁的谢高华任总指挥。

    乌引工程开工后,很快面临资金紧张问题。乌引工程衢州段共需2.8亿元资金,其中省里拨款1.2亿元,剩下的1.6亿元要衢州自己解决。当时,衢州市财政很困难,怎么办?

    为筹集建设资金,谢高华提出发动群众自愿捐款的想法。于是,上至衢州市委书记,下至衢州的普通农民,纷纷慷慨解囊,只用一年时间就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

    乌引工程涉及用地补偿、房屋搬迁等诸多问题。为此,谢高华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33条配套政策,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政策基础。

    当时,工程装备很少,更多的是依靠人工肩挑手挖。为了靠前指挥,谢高华将总指挥部办公室从衢州市政府大院迁到工地现场。只要不外出开会,他几乎每天吃住在工地。在万人会战的山坳里,在工程推进的技术分析会上,在发生塌方事故的黑暗隧洞中,处处留下了他消瘦而高大的身影。

    “乌引工程衢州段修了4年多,我也在工地上跟着谢老4年多。衢州段总长53公里,跨越了10条溪流,穿过了18座山,打了18个隧洞。谢老到过每一处工地,钻过每一个隧洞。”上周二,时任乌引工程衢州段副总指挥,后任衢州市水利局调研员的翁云祥回忆说。

    除了以身作则、坚守工地,在乌引工程前期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谢高华还坚持将乌引工程延伸至金华,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大公无私、顾全大局的精神。

    当时,对于乌引工程延伸至金华,有人并不理解:乌溪江水是衢州的宝贵资源,为何要支援金华?

    对此,谢高华耐心地解释:金衢是一家,把乌引工程修到金华,可以造福金衢两地百姓,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1993年,乌引工程进入最后攻坚阶段。1993年7月19日,与谢高华相濡以沫数十年的老伴突遭车祸离世。当时,谢高华正带队在俄罗斯考察高新技术项目。接到衢州市委急电后,他匆匆回国。从上海机场回衢州途中,谢高华仍以为是工地出了事故,一路上不停地问司机:“是哪个工地出了事故?开快点,我要去现场看看!”

    回衢州后,谢高华才知道是老伴出事了。在强忍悲痛安排好老伴的后事后,他就匆匆赶回工地,继续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中。

    当时,看到谢高华为了乌引工程呕心沥血、不辞辛苦,有人感慨说,在谢高华眼中,工地就是他的家,乌引工程就是他的孩子。

    C.退而不休,甘于奉献,87岁的他仍在奔走呼吁,把乌引工程延伸至缺水严重的义乌,是他未了的心愿

    乌引工程建成运行以来,累计向灌区供水25.8亿立方米。其中,累计向金华供水1.5亿立方米,这相当于两座沙畈水库的总蓄水量。

    婺城区乌引工程管理处主任郑建军告诉记者,乌引工程金华灌区分为汤溪、蒋堂、白龙桥、兰溪高潮4个灌片,是我省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乌引工程建成后,这些区域的农业生产用水有了稳定保障,不用再靠天吃饭。

    这几天,婺城区汤溪镇寺平村种粮大户、寺平稻米专业合作社社长戴天德正忙着插秧。戴天德家里种了100多亩水稻,平时的用水量很大。特别是每年8月下旬,正是二季水稻生长的关键时候,用水量最大。“8月下旬汤溪一带降雨少,周边水库用水也很紧张,但我从不担心稻田用水问题,因为我家稻田用的是乌引工程的水。”戴天德说。

    1995年,谢高华退休了。退休后的他并没有闲着,直到今天,他仍在关心乌引工程的长远发展问题。

    衢州市乌溪江引水工程管理局局长吴海平告诉记者,每年汛期和夏秋用水高峰期,他去渠道边巡查时,常常发现谢高华早已在那里。原来,谢高华放心不下渠道安全,经常一个人带着司机到渠道边巡查。

    2015年3月,谢高华曾专程到乌引工程金华段了解情况,并实地走访了金华段多家单位。

    上周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87岁的谢高华说,对于乌引工程,他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乌引工程引水到义乌。

    记者了解到,最近两年,谢高华一直在为乌引工程引水至义乌一事多方呼吁。在他的牵头下,义乌有关方面曾组成专题调研组。在调研组提交的报告中,义乌中远期引水的建议方案之一,就是从衢州乌溪江引水。

    “义乌的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加起来超过200万人,每年的用水量很大。尽管2005年以来义乌从东阳横锦水库引水,但每年的引水量只有5000万立方米,无法彻底解决义乌的缺水问题。衢州乌溪江上的湖南镇、黄坛口两座水库的总库容达17亿立方米,如果从水资源丰富的乌溪江引水,可有效缓解义乌的缺水问题。当然,对于具体的引水工程建设,有关方面可进行科学论证。”谢高华说。

    据悉,不久前,省水利厅专家曾就乌引工程引水至义乌的可行性问题,到我市及衢州进行了实地调研。

    (原载2018年4月23日《金华日报》3版)

    网址:

    http://172.16.5.75/site1/jhrb/html/2018-04/23/content_1965699.htm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5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