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40年改革领跑路“勇立潮头看江淮”系列报道

2019-06-23 13:33 | 来源: 安徽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40年改革领跑路·“勇立潮头看江淮”系列报道代表作①】

    题记:旅游业,位居五大幸福产业之首。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从此,中国现代旅游业从黄山出发。如今,黄山不仅是世界自然和文化的一块瑰宝,更是中国幸福产业的一大地标。

    打开中国幸福产业的“黄山之门”

    本报记者 吴江海

    秋日的黄山,天高云淡,层林尽染。

    “第一次来黄山,这里景色很美,保护也很好。”漫步在秋日的黄山,巴基斯坦前科技部部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家委员会主席Javed由衷地赞叹。

    Javed是前来黄山市参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会议的。此次会议上,黄山名录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得到来自亚洲16个国家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改革40年,弹指一挥间。从一座山到一座因山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再到中国幸福产业的地标,黄山的发展变迁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奋进历程,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锦绣前程。

    思变:发展旅游撬动山区经济

    ——发展旅游是黄山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改变了黄山,影响了中国

    7月25日,黄山获批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全球首个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的自然保护地。

    从藏在深闺到走向世界,黄山的变迁源于39年前的7月。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发表了被誉为“中国旅游改革开放宣言”的“黄山谈话”,黄山成为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试验田。

    当年,黄山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万人,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而一项统计显示,1956年至1978年的22年间,黄山平均每天仅接待30余人参观。

    程嗣德是黄山脚下汤口镇最先从事旅游服务的村民之一,先在天都峰顶给游客照相,后来与邻居合伙承包了村集体的旅社,办起餐厅和商店,短短几年成了百万元户。

    汤口人吃“旅游饭”越过越滋润,让周边群众坐不住了。1986年,黟县西递村在烟盒纸上盖上村里的公章当门票,成为全国最早开发乡村旅游的地方之一;1987年,汤口镇山岔村上张村民组村民自发投山入股,开发翡翠谷景区,注册了全国首个农村集体创办的旅游公司。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在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的指引下,徽州地区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徽州地区建立黄山市,“旅游立市”发展战略替代了以林茶为主的山区生产方针。

    “上山一把斧,下山两块五”,是当年上张人伐木种茶维持生计的真实写照。如今,上张人不仅每年有旅游分红,还享受养老、医疗、教育保险和集体旅游福利,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黄山风景区不忘初心,着力打造名录遗产地典范、旅游目的地标杆,黄山的可持续发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传推广,促进社区共享发展的“黄山案例”入编国家旅游政策读本、世界旅游组织培训教材。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山市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旅游+”战略推进跨界融合,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2017年,全市游客接待量超过5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62.3:21.4:16.3调整为8.9:39.7:51.4。

    “小平同志的‘黄山谈话’,是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奠基之作。”黄山市委主要负责人认为,“黄山谈话”虽然谈的是黄山、谈的是旅游,但面向的是改革开放大业、全国发展大局。

    40年来,我国旅游业从黄山起步,且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2017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占GDP总量11.04%,在全球旅游竞争力排名第15位。

    求变:机制创新推进内涵发展

    ——树立新发展理念,旅游业成为黄山全面深化改革的破冰产业

    从事业到产业,从经济产业到综合性产业,黄山市发展旅游的实践证明:创新始终是旅游业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黄山风景区开放之初,山下群众强买强卖、尾随兜售、追客拉客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发生抢市场争地盘的械斗事件,一度引发外界担忧“黄山变色”。

    “可能是穷怕了,当时大家一哄而上抢生意,旅游市场秩序确实比较乱。”程嗣德说。之后,黄山市创新山上山下一体化综合治理,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中心,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有效遏制了旅游乱象。

    2017年1月1日,黄山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集中行使涉旅部门88项行政处罚权,构建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和处置平台。当天,全省首支“旅游警察”队伍也在黄山风景区正式亮相。

    “明清之屯溪,唐宋之黎阳……”循着朗朗的诵读声,记者来到与屯溪老街隔河相望的黎阳古镇。在这个有着1800年历史的古镇上,徽州文化休闲游憩体验区项目“黎阳印象”悄然展开。漫步其中,既有古徽州的古朴宁静,又有欧陆风情的时尚浪漫,徽文化神韵与现代商业文明在这里相融共生。

    走进一家名为“叙”的咖啡微舍,来自北京的投资商告诉记者,老宅有300多年,在设计时沿袭徽州古建筑风格,也融入一些时尚元素,让游客拥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体验。

    2010年起,黄山市实施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率先探索古民居产权规范流转机制。目前,全市打造了民宿客栈、艺术会所、传统手工作坊、主题博物馆等古建筑新业态1114处,丰富了文化旅游内涵。

    改革无穷期,创新无止境。从探索旅游经营权转让,到林权流转先行先试;从全国首个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到建立省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从实施“旅游+”战略,到省内率先建设特色小镇;从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到全域环境整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黄山市把旅游作为改革开放的破冰产业,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各领域、各行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程嗣德十分自豪自信:“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老百姓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应变:全域旅游引领共建共享

    ——以“旅游+”发展为主线,让山区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8月23日,黄山市与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仪式,就建设黄山旅游轻轨线网达成共识。9月11日,黄杭高铁开始联调联试,有望在年底通车,届时黄山至杭州只需一个半小时。

    从高速公路到国际机场,从高铁到规划中的旅游轻轨,黄山市初步形成半天到达大半个中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1986年前后,我们给游客拍的彩色照片拿到南京去冲印,要坐八九个小时的汽车。”程嗣德说起当年的情形感慨万千:当时黄山景区只有几条客运班线,车次少、路况差,如今高速公路通到了家门口。

    休宁县溪口镇木梨硔是个坐落在海拔600多米山脊上的小山村,村子三面悬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多年来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村里只剩下20多个老人和小孩。2009年,有位摄影爱好者偶然拍摄了这里独特的村貌和壮观的高山云海,照片在网上流传后引起摄影爱好者和驴友的关注。

    “2012年这里游客才几百人,今年前8个月就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最先创办农家客栈的村民詹玉华告诉记者,现在85%以上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村了,村里兴起了20多家“农家乐”,一年旅游直接收入400多万元。

    据黄山市政协副主席、摄影产业领导组常务副组长胡宁介绍,2011年,市里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创新发展“摄影+”产业,出台了国内首个摄影产业专项规划,打造“百佳摄影点”179个,推出了休闲度假、户外骑行、摄影写生、赏花晒秋、民俗体验、养老养生、研学修学等主题旅游产品。

    “黄山市把摄影、体育、民宿等小众行业做成大众产业,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宁告诉记者,目前,乡村旅游占全市旅游的2/3以上,10万多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那时山里穷,一天的工分才几毛钱。”回忆起当年,程嗣德不胜唏嘘。如今,71岁的程嗣德把两家星级酒店交给家人打理,自己过上了退休后的悠闲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黄山市以实施“旅游+”战略为统领,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实施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相结合,以特色小镇、“百佳摄影点”、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17年,黄山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万元。

    有大山的襟怀,有黄山松的品格,赓续了徽商精神的黄山人,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吹响“中国旅游从黄山再出发”的新号角。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494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