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保持通话

2019-06-23 13:32 | 来源: 辽宁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保持通话

参评项目

广播专题

体裁

 

语种

中文(汉语)

作者(主创人员)

那其灼、房磊、邸玉玲

编辑

吕为、董熳

刊播单位

辽宁广播电视台

刊播日期

2018年2月28日18时18分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辽宁之声AM1089

《新闻相对论》

作品字数

(时长)

7分00秒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这篇作品讲述了大连市普兰店区120急救中心调度员与煤烟中毒的求救者保持通话46分钟,最终与前方急救人员、警方密切配合,成功找到中毒者并实施救助的紧张故事。通过再现这个扣人心弦的寻找和救助过程,展现了生命至上、守望相助,危急时刻不抛弃、不放弃的大爱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友善”、“敬业”的具体内涵。

这篇作品广播特色鲜明,记者在各媒体中首次拿到46分钟完整通话录音素材,以此为基础大胆尝试“广播纪录片”的表现形式,用原始录音素材贯穿全篇,让听众置身于“声”临其境的新闻现场,用“声音”讲述了这个生死时速的救助故事。

这篇作品形式新颖,改变了以往倒金字塔式的叙事方式,用“时间”和“心理”双线索叙事结构串联起了众多有意味的细节和悬念,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记者采访扎实、深入,采制了近300分钟的采访录音,最终浓缩成了7分钟的新闻作品。对于尚未完全康复、拒绝接受采访的两名中毒者,记者没有强迫其接受采访,避免了对中毒者的二次伤害,体现了记者对新闻伦理的尊重和对“时、度、效”的把握。

作品播出后,很多听众表示这篇广播专题报道让他们经历了一个从“捏把汗”到“拍大腿”的过程,蒋林平和她的同事们的大爱情怀和敬业精神值得学习、令人尊敬。

这篇作品在新闻界业内也受到了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作者在总局宣传例会上面向全国做了经验分享,分享内容还被纳入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远程培训课程。中国记协主办的《三项学习教育通讯》、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杂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广电时评》等刊物,以及人民网、新浪网等媒体均专门刊发文章分析、推荐这篇作品的创作经验和做法。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这是一篇体现新闻工作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经典之作,作品关注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紧张救援、抓住了普通人身上的闪光一瞬,采用双线索的叙事方式,创造性地使用声音元素,打造了一个短小精悍、扣人心弦、引人赞叹的广播专题节目。作品用一个动人的故事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极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5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