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参评推荐表
(评论/专题/访谈/网页设计)
作品标题 |
臊子书记的别样青春 |
参评项目 |
网络新闻访谈 |
|||||
刊播网站 |
北方网 |
首发日期 |
2018.10.17 |
语种 |
中文 |
|||
网页地址 |
http://news.enorth.com.cn/shipinfangtan/ztft/fupin/index.html |
字数 |
|
|||||
页面点击量 (PV) |
992万 |
单独访客数 (UV) |
857万 |
独立地址 访问量(IP) |
903万 |
|||
主创人员 |
集体(刘雁军、齐竞竹、张璟、闫征、张瑜、苗超、潘德军、戴涛、刘影、边志强、桂立萌、邹添宇、陈楚、李孝乐) |
编辑 |
||||||
作品 简介 |
2015年8月,天津大学80后教师宋鹏响应党的号召,远赴1800公里外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3年来,宋鹏“找症结,把准脉,挖穷根”,遍访全国各大省市,结合当地特色,以沙湾臊子为切口,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全链条式电商产业,带领当地村民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带不走的幸福路”。宋鹏的扶贫工作,反映出天津扶贫干部聚焦精准、因地制宜,总结出“鱼渔兼授、智志双扶”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和典型经验。为了宣传好这一典型,津云新媒体组成报道团队深入甘肃陇南大寨村进行了主题访谈。 一、深刻理解国家战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关键的阶段,津云新媒体集团勇担媒体责任,将镜头聚焦扶贫攻坚过程中可供学习的范本。通过对宋鹏扶贫故事的讲述,发挥媒体力量,为各地区相互学习借鉴提供更多可能。 在选题确立后,津云新媒体成立报道团队。精心设计访谈内容,从“扶什么”“怎么扶”“如何扶彻底”等方面层层递进深入剖析宋鹏扶贫之路的典型示范意义并深刻解读“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内涵。宋鹏的扶贫故事是津云新媒体讲述“精准扶贫”大主题的小切口。在这一故事背后,是津云新媒体践行媒体责任,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 二、深入基层锤炼四力 动情讲述中国故事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津云新媒体派出报道团队奔赴大寨村,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爬过“绿色银行”营盘山,遍访大寨村的每户村民,探访了村子里农产品加工厂……采编团队用脚步丈量了大寨村的发展之路,用心感受着大寨村的每一点滴变化。 记者对话被村民亲切称为“臊子书记”的宋鹏,听他讲述如何通过一碗臊子面致富一个村的扶贫经验和无悔的“别样青春故事”。 在访谈作品中,为了能够在视频画面上为作品增添内涵,摄制团队遍寻场地,最终在紫外线强烈的半山腰,搭建起访谈现场。在访谈的画面中,大寨村的青山绿水为背景,宋鹏带领村民种植的油橄榄、花椒树俯首即是,一片生机勃勃。这是大寨村的希望,也寓意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与信心。 三、守正创新融合助力 扶贫路上爱心接力 津云新媒体采编团队离开了大寨村,却时刻心系大寨村。报道团队力求不仅做一个优秀的作品,还要让它成为扶贫的“催化剂”。2018年7月,津云新媒体开展“情暖大寨津云在行动”公益活动,邀请宋鹏和大寨村村民到天津推介甘肃特色农产品,活动现场天津广播电视台、北方网的明星主持人纷纷到场,开展多平台直播互动,线上线下实现互动,新闻效应发生裂变。不少网友闻讯而来,村民们带来的农产品很快被抢购一空。10月,津云新媒体与共青团中央携手,在微信公众号上把扶贫路上的正能量广而告之。大批的沙湾臊子装着满满的喜悦与感恩从大寨村飞到了市民的餐桌上。 四、手段丰富形象立体 传播广泛影响力强 如何将一个历时三年的扶贫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这是津云新媒体集团在作品采编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命题。该作品首次使用原创手绘漫画,用清新淡雅的画笔勾勒出故事的要点,网友对故事梗概一目了然。新闻报道手法更形象立体,符合新时代受众的观看体验。 其次,在新闻作品呈现上,还增加了高清图集、好记者讲好故事等专栏。通过图片展示当地风土人情,通过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一精品栏目,讲述记者采访的心路历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讲述者为受众立体呈现了一个扶贫干部的赤子情怀。 访谈专题在2018年10月17日推出,恰逢第5个国家扶贫日,受到多方关注和好评,访谈内容及宋鹏的事迹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引用,多终端总访问量突破1000万人次。根据采访素材制作的微视频《臊子书记》,更是得到了30多家省市新闻网站以及各商业平台进行全网传播,累计曝光量达到1亿+。 在全国三教办组织的“好记者讲好故事” 活动中,主创人员闫征讲述了“臊子书记”的故事,并获得优秀奖。12月她又在《三项学习教育》发表署名文章《锤炼“四力”讲好新时代扶贫故事》,分享了采访创作的感悟,受到广泛关注。 |
|||||||
推荐 |
该网络访谈作品主题重大、主旨鲜明、立意高远、新闻性强、条理清晰。作品有思想、有高度、有质量,点亮了扶贫工作的“燃点”,反映了对口扶贫工作的亮点,把中国青年积极向善、扶困向上、担当向实的精神面貌生动展现,体现了宣传创新的温度、亮度。 津云新媒体报道团队始终坚持精品意识,为深入了解扶贫工作,与村民长时间同吃同住,拍摄到基层一线最鲜活的素材。在实践中践行“四力”,让作品带着泥土的味道,体现为民情怀、反映伟大时代。访谈邀请的嘉宾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访谈全程流畅、观点独到。访谈地点更是选取了大寨村半山腰,以一碗臊子面为引,开创了网络访谈的新模式,为网友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 作品在页面表现上设计新颖、简洁美观,充分体现网络媒体发展趋势,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作品在传播上影响广泛,得到中央机构新媒体、中央新闻网站和国内多省市网站的积极转发,为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
|||||||
初 评 评 语
|
本网络访谈围绕“臊子书记”宋鹏而展开,聚焦脱贫攻坚任务下的典型人物,看这位书记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产业为地区脱贫。专题设计大气,内容丰富,文章、图片、视频多角度地展现了“臊子书记”的青春扶贫故事,漫画、直播、抖音的展示让故事更生动、人物更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