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哪来那么多“表叔”“表哥”

2019-06-24 14:04 | 来源: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哪来那么多“表叔”“表哥”

参评项目

文字评论

体裁

评论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易其洋

编 辑

金波  杨继学

刊播单位

宁波日报

刊播日期

2018年3月30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时评A5版

作品字数

(时长)

1780字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作者专职从事新闻评论写作15年,一直坚持“走进新闻写评论”的原则。“留痕主义”这个话题,正是作者在基层走访和调研时“听来”的。在社区、学校、医院、村镇,与采访对象闲谈聊天时,作者多次听说,现在基层人员做工作,啥事都要填表格、留“痕迹”,弄得“表叔”“表哥”到处都是,做实事反而少了时间和精力。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评论员的敏感性告诉作者,这是一个值得留心和思考的话题。

2018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作者每天读报、看手机,关注两会报道,发现“留痕主义”多次被一些代表、委员提及和批评,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忍不住想说”的念头油然而生。因为思虑已久,收集的例证不少,很快便写成此文。

评论层层论述了“表叔”“表哥”太多的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论述时,作者既不是“空对空”,也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结合平时积累的案例和素材,描画了“留痕主义”的诸多表现,让观点和例证“密切配合”,既生动鲜活,又富有说服力。

社会效果

评论在《宁波日报》发表后,受到读者好评,有评报员称赞这篇评论,说“这样接地气、有锋芒的评论,体现了党报的担当和胆识”;有基层干部、高校老师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和推荐,称“批评‘留痕主义’,作者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说得准、说得深、说得透”。评论被宁波日报主办的新媒体甬派客户端转载后,半天内阅读量达到3.7万,有“派粉”跟帖评论:“表叔”“表哥”太多,劳民伤财,真该好好治一治啦。

这篇评论发表于2018年3月底。2018年10月,中办印发坚决纠正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的通知;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2019年3月,中办再发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其中,提出的“四个着力”之一就是,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可见,这篇评论的前瞻性、敏锐度、思想性,以及观点与中央和总书记要求是高度吻合的,较好地发挥了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和政策推动上的社会效应。

 

这篇评论有四个显著特点:

主题重大。评论揭露和鞭挞的是遭人痛恨的形式主义之新变种——留痕主义,观点鲜明,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系当时极为重大、广受关注的评论主题。

先声夺人。批评“留痕主义”,这篇评论见事早、看得准。差不多与这篇评论同一时期,《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开始对“留痕主义”密集报道,类似的评论逐渐增多。但就判断之早之准、论述之深之透而言,这篇评论可谓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分析深刻。就事论理,事理结合,切中时弊,直指病灶,说服力强。

文风活泼。标题为问句,吸引人阅读;论述层次分明,文字简洁,笔锋犀利,棱角突出,有可读性和批判力。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68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