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追忆王继才”系列微视频

2019-06-24 15:11 | 来源: 自荐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追忆王继才”系列微视频

作品简介

    自1986年起,连云港市灌云县民兵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32年如一日守岛卫国,每天都将五星红旗在岛上准时升起。直到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去世。

    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斯人已逝,守岛的精神仍在延续。2018年9月初,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策划启动“追忆王继才”系列微视频报道,记录王继才爱国奉献的精神价值追求,向新时代的奋斗者致敬!

    “追忆王继才”系列微视频于2018年9月13-15日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博、人民日报微信、人民日报抖音官方账号等渠道分3集同步推出,分别为:《追忆王继才:家就是岛,岛就是国》《追忆王继才:一座岛,两个人,三世不离》《王继才:国旗插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国土》。系列微视频紧扣时代主题,一经发出即成为网络上讨论的热门话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选题策划上:王继才是时代榜样、英雄楷模,但他同时还是一名民兵、一名丈夫和一名父亲。因此,三集微视频将关注点聚焦于王继才的人生经历与精神追求,又尝试从不同切入点进行发掘和诠释。具体而言:(1)微视频《追忆王继才:家就是岛,岛就是国》以“家国情怀”为关键词,考虑到王继才给儿子王志国取名为“志国”其意就在希望儿子长大立志报国,所以本集在策划时就拟从王志国的第一视角切入,由其亲自配音讲述父亲为国守岛的爱国情怀、不畏艰苦的奉献精神和舍家为国的无私品格。另一方面,邀请到由现为一名边防警官的王志国来讲述父亲的故事,本身也有一种“传承”的暗喻在其中。(2)微视频《追忆王继才:一座岛,两个人,三世不离》则以“相濡以沫”为关键词,王继才妻子王仕花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自愿陪丈夫坚守孤岛32年,夫妻之前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本集邀请到王继才的爱人王仕花亲自讲述追随王继才守岛的心路历程,并在其亲自诵读现代诗歌《致橡树》的配音下,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展现出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比肩而立的人生理想和深情真挚的亲情感情。(3)微视频《王继才:国旗插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国土》则以“精神延续”为关键词,侧重表现王继才同志虽然离开,但他的精神仍然鼓舞着后来者。三集微视频可以说是既有宏大视角又有感性聚焦,各有侧重又各具特色,共同塑造出王继才的立体形象。

    二、采访过程上:2018年9月初,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先后三次前往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进行实地采访拍摄,通过采访王继才的妻子、儿女、朋友以及守岛民兵等10余人,全面细致地了解了王继才的感人事迹。在仅有0.013平方公里的开山岛,记者与王仕花母子、岛上民兵同吃同住数日,亲身融入到岛上的艰苦生活中,采用无人机航拍、全景拍摄等手段,摄制了近500G的高清视频素材。同时,经过辗转联系走访,收集、整理了大量王继才夫妇早期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画面、历史照片等。正是这种融入式、体验式的采访方式,让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更具厚度和温度,一改常规重大主题报道宣传的风格,让受众可以更深刻地产生共鸣,更近距离地了解王继才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楷模。

    三、编辑制作上:在前期采集的丰富素材基础上,后期编辑过程中精益求精。首先,“追忆守岛英雄王继才”系列微视频在制作时摒弃过去典型人物报道高大全的窠臼,坚持用平视视角客观表达,不过度抒情,给观众保持足够的思考空间。其次,在艺术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创新突破。不但采用了电影风格的包装,还摒弃了以往专题片常用的画外音解说词的架构方法,采用王志国和王仕花讲述的方式进行整体串联。有网友为此留言评论:“刚一打开视频,一看画面效果挺震撼,一听配音解说不够专业。再往下看,才知那是英雄王继才的儿子亲自讲述,不仅肃然起敬,也为编导的用心叫绝!”每一集还暗含着一条故事线索:即王志国对于父亲从不满到尊敬,王仕花对丈夫从不理解到支持的情感转变,这种囊括拍摄对象成长转变线索的设计,更加打动人心,突现主题。再次,在画面组接上凸显了新媒体风格。不同于以往专题片的画面组接处理风格,视频中剪辑节奏相对更快,更多采用“前后画面相似镜头动势组接、相似颜色组接、相似主体组接”等组接方法,使画面更加流畅,也更加符合移动端用户观看兴趣,实现影响力、传播效果最大化。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69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