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留住最后的芦苇荡

2019-06-25 08:56 | 来源: 自荐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自荐(他荐)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留住最后的芦苇荡

参评项目

文字系列组合报道

体裁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张磊

编辑

卢平  谢斌

刊播单位

湖北日报

刊播日期

2018年5月28日至5月30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经济版

9版/9版/7版

作品字数

(时长)

2309;1845;2016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2018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长江,对长江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5月初,记者接到群众举报,反映“石首长江边1.4万亩芦苇遭毁灭性破坏”。记者赶赴现场调查,发现情况属实。进一步采访发现,环洞庭湖区域为保护长江水生态,全面关闭造纸企业,作为造纸原料的芦苇“出路”被堵死。一项旨在保护长江生态的举措,正引发芦苇湿地的生存危机,麋鹿等大量珍稀野生动物面临生死劫。

按照编辑部要求,记者赴武汉、仙桃、监利、洪湖等地,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发现石首芦苇荡面临的问题并非个案,湖北仅存的12.6万亩芦苇均命运堪忧。任其发展,湖北长江边的芦苇湿地将消失殆尽,对长江大保护极为不利。在调查真相、分析原因的同时,记者广泛听取专家意见,提出:要把芦苇荡当做长江生态湿地来看待,建设湿地公园予以保护;为芦苇找到有效利用“出口”,实现一定经济效益以维持可持续保护。

这组报道主题重大,视角独特,直面长江大保护中的矛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建设性舆论监督,有效推动了重大生态问题的解决。

报道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站及多个客户端转载。

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作出批示。湖北省环保厅、湖北省林业厅和专家学者组成联合专班调查处理,明确划定红线,禁止破坏,恢复湿地,研究保护和持续利用对策,全面制止省内各地对芦苇湿地的破坏,保护包括麋鹿在内的大量珍稀野生动物。报道为湖北“留住最后的芦苇荡”,推进长江大保护作出了较大贡献。

    这组报道聚焦长江大保护这一重大主题,直面难题,不避矛盾,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长江大保护的复杂性,以翔实的材料提出了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问题,调查全面,理性深刻,建设性强。特别是从实际效果看,这组报道的刊发,有效推动湖北保住了仅存的12.6万亩芦苇湿地,实属难能可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68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