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师者立人——送别新闻教育家秦珪

2019-08-09 14:43 |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严细的教学管理者

  他是博学、谦逊、儒雅的师者,同时也是精心细心的管理者——这是人们对秦珪的评价。

  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期间,秦珪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副院长,创立了人大新闻评论教研体系。在院系管理工作中,他从专业设置、教学方案、课程安排,到学生业务实习、论文写作甚至是必读书目,都精心设计、严格把关,探索出一套完整扎实的新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教诲,让许多教师终身受益。

  “专业”“敬业”“懂新闻教育”,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征对秦珪的印象。

2018年春秦珪教授在家中(涂光晋提供)

  “他特别爱跟学生聊天,总打听老师教得怎么样,再反馈给老师,给予建议指导。”张征记得,她刚留校教书时,秦老师跟她的学生聊天,回来就鼓励她:“教得不错!学生反映很好!”

  “他想尽办法让学院老师再教得好一点。”张征感慨,“一般从事教学管理的人没有细到这个程度,他投入了太多的热情。”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秦珪特别重视教学实践和对学生采访写作基本功的训练。“他派学生到外面实习半年,回来写的实习简报他也盯得很紧,一份一份看,一点都不放松。”张征回忆。

  秦珪将教师辅导学生课后的作业量,比如一篇消息、一篇评论的采写都细化成老师的工作量,以此激励教师投入教学,使课上教学和课下训练融为一体。

  他还鼓励年轻教师除了原有课程外,再多开一门新课,拓展知识范围,同时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那时的新闻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温暖的小家庭’。”程曼丽说。

  2011年,多年专注于教学的张征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她说,这得益于秦老师当年给予她的指导和帮助。

  最大的教育是“敬业”

  多年来,秦珪都有读报的习惯,即便在1994年离休后,他仍然坚持每天读好几种报纸刊物,内容精彩的部分会用笔划出来,做成剪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回忆起父亲在家读报时的情景说:“读报是他最大的乐趣,后来眼睛看不清报纸了,就让母亲读给他听,还一直坚持看《新闻联播》。”

  离休后,秦珪仍坚持研究新闻评论的发展和演变。他主编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教材《新闻评论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自学指导书》,还参加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的写作和研究。他还经常为人大新闻学院的学生及多家媒体讲授新闻评论课,一直到80多岁才逐渐减少授课。

  逢年过节,学生们来看望他,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秦老师细心和善,像长辈一样跟我们拉家常,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程曼丽说。

  秦珪的女儿秦玉说,父亲很喜欢鲁迅的作品,小时候,给她读的睡前故事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性格特别温和,说话慢条斯理的,总是面带微笑,心情好的时候喜欢哼唱那首《人说山西好风光》。”

  在秦大树儿时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忙于工作,每天回家都很晚,对他也很严格。在父亲的影响下,秦大树现在也成了一名教师。“父亲给我最大的教育就是‘敬业’,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秦大树说。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296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