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丁柯——新闻战线的可敬老兵

2019-12-05 10:19 | 来源: 解放日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90多岁的老人,高高的个儿,笔挺的腰杆,稳健的脚步,声音洪亮,思路敏捷……这就是丁柯同志给我留下的印象。但是,就在不久前,有同志惋惜地告诉我,他已经驾鹤西去!

  丁柯,1921年4月生于上海。他从17岁开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参加新四军,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政治队、军事队受训毕业。1942年,从苏中新四军一师调往浙东地区,参加创建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斗争。其间前后担任过新四军浙东纵队《战斗报》社主编、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前锋报》社总编辑、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一支社社长。

  丁柯多年随军转战浙东四明山和鲁西南地区。是他带领着一批进步青年,冒着枪林弹雨,脚踏泥泞山路,背扛钢板、铁笔和沉重的油印纸张,在敌人层层围堵和狂轰滥炸之下,奔跑在部队领导机关与连队士兵之间,将一道道上级的命令和连队士兵们的英雄模范事迹,往返传递,广为宣传,鼓舞战士们的斗争意志和战斗士气!当时,部队里战士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阅读有困难。他就发动《战斗报》编辑部同志,将他从前方采访写成的英雄模范事迹,绘制成漫画,编制成小册子,分发给战士阅读,取得了出奇好的效果。英雄模范的事迹大大鼓舞了战士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斗志。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他跟随范长江、恽逸群进驻旧上海新闻单位,参与了上海《解放日报》创刊的编辑工作。

  1954年7月1日,《支部生活》创刊。这是一本面向基层党内外积极分子阅读的刊物。后经市委同意,由时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的丁柯兼任编辑部主任。1956年,市委决定再新创刊一本供党内科级以上干部阅读的党刊《党的工作》。丁柯在主持这些党刊编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办刊方针,依靠一批思想作风过硬的记者队伍,将《支部生活》这么一本并不公开发行的刊物,办成了上海老百姓家喻户晓、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党刊,被喻为“不见面的支部书记”。当时,能够被批准订阅《支部生活》,那可是一件人人羡慕的事,因为这被看作一个人要求进步的象征。后来又扩大发行了《支部生活》(农村版),连同《党的工作》一起,发行量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在编辑部内外,一批工农出身的记者和通讯员队伍,也同时成长了起来。我记得当年,每逢《支部生活》编辑部召开年度全市通讯员大会,聆听丁柯的报告,是深受广大通讯员欢迎的事。后来,他接手《民主与法制》总编辑的工作,刊物面貌大大改观,刊物和画报的发行量,也迅速从原来的几十万份猛增到上百万份。

  丁柯无论新中国成立前办《战斗报》《前锋报》,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办《支部生活》《民主与法制》,我都非常钦佩他所办的报刊总是那样接地气,总是那样深受群众欢迎。我曾经问他这里面有什么诀窍?他谦虚地说,没有什么诀窍,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本事。我办报刊总是坚持两条: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另一条就是报刊必须深深扎根于群众,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是啊,多么朴素而又简单的两条经验,而对今天的媒体人来说又该是多么宝贵啊!

  丁柯经常谦虚地称自己是“新闻战线一位老兵”。退休以后,我去他家看望他时,他不止一次告诫我说,作为新闻战线的一个老兵,人退休了,思想可不能退休,要坚持学习,要坚持写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家里除了订阅的报刊外,还堆放着政治、经济、社会学等各类书。每天看完新闻节目后,夜深人静,就是他开始认真阅读、写作的宝贵时光。我劝他说,年纪大啦,要注意休息。他笑笑说,看来我这个老报人夜班工作的老习惯是改不了啦!

  他不仅长期坚持学习、写作,也非常注重社会调查。他每天买菜,同菜场工作人员交朋友;散步时有意识地同别人交谈,了解社会民情民意,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老百姓中的反应。他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非常认可,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去看望他,他最希望你能多给他带去各方面的新信息。他思路敏捷,知识面广,许多我不知道的事,他都能谈得头头是道。由于他的长期坚持,一本十万字的回忆录已基本写就。他说,我亲身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很多,现在都成了历史。对于这些历史,现在有些人有不同看法,我只能将这些历史事实写出来,让后人去评判吧!

  丁柯同志,愿您一路走好!您的谆谆教诲,将会变成我今后生活的方向和动力。我会以您为榜样,将我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郭昌熹)

责任编辑: 张爽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607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