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变革中的传媒业如何谋划未来

2020-09-15 10:15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上专家学者、从业者共同探讨——

变革中的传媒业如何谋划未来

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现场。资料图片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体规模是2.26万亿元。2019年之前,中国传媒产业基本上保持在15%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但是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增长率放缓至7.9%。

  那么,怎样看待传媒新形势的发展?怎样迎接已经到来的5G?怎样在媒体融合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9月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传媒年会上,专家学者与从业者通过主题演讲共同思考了当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和对策。

  把握当下发展形势

  进入2020年,从疫情暴发到中美关系的变化,世界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种大变局中,怎样研判传媒产业的方向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根据研究提出三点看法:传统的原有的传媒秩序已经被打破,所有的新媒体都被互联网媒体巨头垄断,影响新媒体发展的也是全球的互联网媒体巨头;传媒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和成长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媒体巨头对全球的互联网创新则会采取打压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其巨头地位;全球互联网是互联互通的,目前全球用户达42亿,但是互联网有可能走向分裂,各个国家的互联网将会变成一个大的局域网。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张志安表示,一场疫情确实让传媒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5G,其强大的技术在于其算力,重要的是快速地把数据上传,通过算力把数据识别,未来5G的应用,是让所有的物变成机器识别的智能数据的节点,让世界重新以新的方式连接起来。传统理解的互联网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再造一个平台,是一个传统的应用工具。新的万物互联的数据化的变化中,所有数据变成节点的时候,会重新再造一个生态系统。

  张志安认为,5G对传媒会有4个方面的影响:高速率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幅提升;低时延是5G应用的主要形式;广连接让专业媒体和平台媒体的边界更泛化,媒介变成无处不在的节点和信息交互的场景;大带宽使技术在未来媒体传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积极寻找融合路径

  作为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评论的生产10年前就已经进入了新媒体平台、新技术应用的阶段。《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介绍,从凌晨开始,光明网的舆情部门开始进入事件的搜索、整理阶段,形成新闻线索,编辑团队根据这些线索来决定当天的话题,之后进一步决定由谁来写。稿件完成之后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发布,晚上再决定哪篇稿子刊发在第二天的纸质版面上。同时,基于互联网众筹的方式,光明日报社逐步形成了核心作者群、紧密层以及外部层,保证评论作者队伍的数量及组成。

  “媒体融合过程中,媒体要注重头部核心内容向新媒体的传播力建设,产品的形态设计要有精准度,能够推动传播力的增强,甚至可以倒逼核心内容的生产方式调整和推动传播力的提升。”陆先高提出了媒体融合中内容建设的关键点。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近两年来坚持融字当头,强化自我革命,投入近亿元打造了模块化、智能化的全媒体指挥中心。抢抓5G风口,打造省内首个5G融媒体实验室,加速研发5G超高清融媒体演播开放服务平台。积极运用语音播报、AR播报、机器人写作,让技术开启传播新窗口,在融合下半场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导权。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同时重塑融合机制,制定了更加符合全媒体传播规律的考核办法。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说,他们用一把尺子破解考核“两张皮”问题,推动主力军加快融入主阵地,打造了12个独具特色的融媒体创新工作室。整合旗下14报、8刊、14个新闻网站、8个移动客户端,以及109个微媒体账号,一起运作,共同构建党报求深、客户端求快、网站求全、全媒体求融的现代传播体系。

  作为地市级媒体的代表,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近几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融合传播路径。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王嵬介绍,他们对旗下龙虎网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带动了原来传统媒体走到互联网中去。同时,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近几年还实施了“换底盘”工程,进行数字化生产的“新基建”,即持续的基础性建设,首先是持续的技术投入,重点在智媒采编系统和融媒体经营系统;持续推动移动端建设,重点抓了两个移动终端,即紫金山新闻APP及紫金山观察公众号;打造“紫金云”平台,未来这个平台能够成为南京市宣传文化工作的一个管理运行平台,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化中心及管理运行平台的对接。

  “在热闹过后,目前有一些媒体的融合进入瓶颈期,已经很难向前推进了。”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为,“没有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改革,等于是用小部分兵力在做重要的事情。这样,全媒体不会做大,人才队伍也不会壮大。”

  崔士鑫认为,全媒体传播体系强调各种、各类媒体的系统性、协调性。既要着眼于媒体本身的融合,打造好新兴主流媒体,也要着眼于全局上体系的协同高效,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而对不同的媒体来说,不要盲目照搬,要明确体系当中自己的地位和功能。

  看清未来趋势目标

  世界纷繁复杂,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传媒产业如何发展?“需要区分国家治理的传媒与全球治理的传媒两个概念,需要重新部署传媒和互联网国家治理体系与全球治理体系;同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传媒人要坚守道义,也要有现实主义精神。”崔保国如此提醒传媒业内人士。此外,他还强调,传媒人要以网络空间思维,仔细辨认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崔保国说,在互联网空间中,有基础层、逻辑层、平台层、应用层4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着激烈的博弈。行业可以通过这些博弈,来分析判断世界变局中的传媒发展方向。

  在5G和新技术的支持下,媒体已经出现了很多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形态上的改变。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崑则认为,媒体借助新技术在融合发展上确实产生了一些效果,具体来说,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出现以及传播渠道整合;媒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在5G来临后将呈现网状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媒体的组织和生产结构;未来2—3年,媒体发展将越来越智能化、数据化,将向新一代业态转化,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泛媒体环境。杨崑强调,未来是技术与媒体跨界融合,需要创新性研究,不是某一单位或者媒体能够解决的,一定是跨界联动。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卜宇则从实践中观察到当下国内媒体融合传播中的博弈及趋势,总结了8个方面:传统媒体不再是传播的主渠道,但是长时间还会是信息的主出口;经过新技术工具处理的信息更受用户关注,但真实、公正永远是核心因素;单一传播不能形成现象级的热点,立体传播是必选方案;普适性传播日趋式微,基于算法的定制化精准传播兴起;汇聚专业权威的意见成为平台竞争的焦点,情绪化表达内容充斥平台,影响良性发展;视频内容新生态正在建立,短视频、中视频、直播成为传播的主样式;云技术平台成为媒体必备的支持系统,分析评估成为必要的环节;用户画像开发纬度为精准有效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助力媒体实现精准营销。

  张志安听到卜宇对媒体趋势的分析后表示,有很多与自己的研究暗合。他说,由此可以深层次地看到数据驱动的智能平台对整个社会传播格局的一种改造,即技术发挥着更加主导的作用,数据会变成更重要的资源;数据在整个传播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平台变成基础设施;沉浸式传播变得更加主流。(记者 杜一娜)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36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