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心守这方土—农民刘子青的舞蹈梦

2020-10-21 14:5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推荐表

作品标题

心守这方土—农民刘子青的舞蹈梦

参评项目

电视新闻专题

体裁

电视新闻专题

语种

 

中文

作者(主创)

张欣 、王虎全、石凯强、王红伟

编辑

张欣

刊播单位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刊播时间

2019-9-25 21:45:00

刊播版面

(版次和名称)

新闻再观察

作品

时长

0:15:0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一个毫无舞蹈基础的农民是如何成为了舞蹈系的学生?带着这份好奇,我们找到了当时59岁的包头市石拐区农民刘子青。下腰、劈叉、翻跟头,刘子青的一通表演,把我们看得目瞪口呆。59岁的老人笑起来,满脸的皱纹就像一朵花。谈起舞蹈,他的语气里都是幸福的味道。
   打开相册,从平生照的第一张照片开始,刘子青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前半生。因为一场《红色娘子军》的电影,刘子青疯狂地爱上了舞蹈。可在那个年代,对于这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培养孩子跳舞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和大多数中国的农民一样,刘子青的前半辈子都在黄土地里为生计而打拼。随着国家的一项项政策的实施,刘子青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辛劳,为老婆孩子盖起了砖瓦房,培养儿子考上了大学、成了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知天命的年纪,终于不用再为生计操劳的刘子青放下了锄头也陷入了迷茫。后半生怎么过?一天,一档电视节目让他想起了自己40年前的梦想——站在舞台上跳舞。这个梦想要不要去实现?又能实现吗?新时代给了刘子青追梦的底气和勇气,中国农民那股与生俱来的韧性和倔强让刘子青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极致的努力和坚持,6年时间,他用行动证明了“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敢,就有万丈光芒”!
   他奇迹般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农民刘子青圆梦,终于让他登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从农民变身舞者,刘子青给了初心最勇敢的答案。曾经讥讽他的人成了他的粉丝,曾经迷茫的人在他身上找到了前进的力量和方向。
   走进刘子青的世界,让我悟出一个道理:观众需要的是一面镜子,而不是美颜相机。折射出最真实的模样,才能触动内心的共鸣。
   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主角,每个人也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社会效果

   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表扬:生动地表现出了普通人的爱国情,讲好百姓身边事,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发爱国热情。

推荐理由

   1、大背景下讲小故事 小事件中见大视角
   作品把目光聚焦在大时代下一个普通而又不凡的农民刘子青的身上。说他普通,他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前半生都过着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说他不凡,是因为如今他是包头市师范学院舞蹈系建系17年来的第一位旁听生。在他的故事里,有着中国人为了梦想永不放弃、努力拼搏的身影;在他的故事里,有着中国人把无数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的坚定信念。
在主人公娓娓道来中,展现的是这个“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暖心获得感;传递出的是一种时代的声音。从地地道道的农民到一个舞蹈系学生,从为填饱肚子到勇敢追逐梦想,中国70年的变化与发展就是他最大的底气。虽然他们只是茫茫人海中最普通的那一个,却因为生在这个时代成了了独一无二的风景。
   2、紧握时代脉搏 弘扬中国精神 
   “追逐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刘子青的故事鼓舞了更多的青年将国家命运与个人梦想紧密融合,激发全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唱响了时代主旋律。
   3、清水芙蓉 情深意长
   情至深处始无华,作品贴近生活,语言朴实生动,跟踪记录式的手法,让人文情怀与时代背景渗透交融、催化发酵,牵动着观众的心底之弦,感染力强、余韵不绝。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5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