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长五YF-77,如何走出至暗时刻?

2020-10-23 16:2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推荐表

作品标题

长五YF-77,如何走出至暗时刻?

参评项目

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文字深度报道

语种

中文

作者(主创)

赵聪

编辑

贺喜梅

刊播单位

中国航天报

刊播时间

2019-12-27 0:00:00

刊播版面

(版次和名称)

3版 专题版

作品

字数

4499字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长征五号是我国当前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肩负发射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器等重任。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任务发射失利后,遥三任务备受各界关注。它的成功与否,将影响我国航天“国之重器”的实施。失利的原因在于火箭使用的YF-77发动机。这是中国独立研发的新一代发动机,其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YF-77发动机用在长征五号火箭的第一级上,是把大火箭推离地球的最重要的力量源,被称为火箭的心脏。长征五号遥二任务发射失利后,航天科技工作者们立即针对这型发动机启动“归零”——这是航天领域解决质量问题的特有方法。归零时间长达908天。与此同时,自失利之日起,外界疑虑就从未打消:中国大火箭怎么了?发动机出了什么问题?会不会影响火星探测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报社编委会认为,要从回应公众关切入手,深刻展现长五攻关归零历程,《中国航天报》应发挥独特的专业性优势。在此背景下,为全面、客观、专业地展现长征五号YF-77发动机从失利走向成功的艰辛历程,本报独家采访到了事件的核心人物,从发动机的心脏——涡轮泵着手,还原YF-77发动机归零的908天。

社会效果

   该作品在呈现时移动优先,通过报、网、微融合刊发。一经刊发,就迅速引发转发热潮,并被众多媒体关注和转载。作为中国航天官方的权威媒体,报道视角专业,直逼问题要害,文章故事性强且能透过现场看本质,写出了一群走出“至暗时刻”航天人的心声。也是诸多长五YF-77发动机报道中,可读性最强的揭秘式深度报道,受到了航天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原创报道通过大量回溯式场景再现,展现了航天人的担当与责任,获取了大众对航天高科技高风险与高压力的认同和理解。报道在报纸微信平台上推出后,获得了“阅读量达粉丝数两倍”的成绩,大量的后台留言感人至深。还被科技日报、瞭望智库、参考消息等多家账号转载,让公众在为长征五号YF-77发动机团队感到荣耀的同时,更多了一份对航天人的敬意与支持。

推荐理由

   记者独家采访到了事件的核心人物,从发动机的心脏——涡轮泵着手,还原YF-77发动机归零的908天。全面、客观、专业地展现长征五号YF-77发动机从失利走向成功的艰辛历程,值得一读。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59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