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退猴进” 和谐共生

2020-10-26 16:2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推荐表

作品标题

“人退猴进”  和谐共生

参评项目

电视消息

体裁

电视消息

语种

中文

作者(主创)

赖秋羽、梁家鸿、宋永杰、蓝茁赫

编辑

刘红明、刘隽

刊播单位

广西广播电视台

刊播时间

2019-2-13 18:30:00

刊播版面

(版次和名称)

广西卫视《广西新闻》

作品

时长

0:3:36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在30多年前,那里曾经植被茂盛,是猴子等野生动物的家园。但由于过去人们向自然索取过度,绿山变秃山,猴子等野生动物逐渐销声匿迹了。近十多年来,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金城江区很多村屯的山重新变绿了、猴群也回来了。归来的猴群跑进地里偷摘玉米,造成村民较大损失。人与猴之间“新”的矛盾怎么解决?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践行“四力”,在金城江区进行了十多天的蹲点采访,寻找答案。
    猴子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一旦听到人声,或者看到人影就不会出现。为了拍摄到猴子跑进玉米地的画面,记者连续四天从凌晨五点半到傍晚六点在一户村民家的窗台边架设摄像机等候抓拍,最终拍到了第一手视频素材;在前期采访和后期写稿过程中,记者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村民主动保护猴子,当地政府给村民发放补贴、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等新闻事实的陈述,展示了当地从“人进猴退”到“人退猴进”的变化,彰显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主题。

社会效果

    广西是石漠化地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恢复、保护生态的政策、措施,很多石漠化县(区)出现了猴群去而复返的现象,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了新时代广西的金字招牌。但如何实现保护猴群和村民利益的“双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头疼的事情。金城江区的做法,无疑给各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该报道在《广西新闻》独家首发后,广西众多县(市、区)地方政府纷纷赴金城江区取经,新华社、央视、广西日报等媒体也先后跟进报道。

推荐理由


    生态环境是易碎品,失之易、护之难。该报道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是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基层一线蹲点采访抓获的“活鱼”,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以小见大,主题鲜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该作品从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很多村屯消失了30多年的猴子又重新回来的现象切入,讲述了猴群回来之后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村民的正面做法以及当地政府采取引导措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报道用小切口表现大主题,体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精神的精准把握,呼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
    2、题材独家,增强“四力”。
    该作品是记者增强“四力”挖掘到的独家题材。记者在采访中夯实脚力,通过深入调研,多日蹲守,克服野生动物难拍等诸多困难,拍摄到了猴群的活动场景,新闻画面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同时,记者锻造眼力,运用新闻慧眼,准确判断把握住了这个题材的新闻价值。此外,在采编过程中,记者不断增强脑力、提升笔力,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讲述当地从“人进猴退”到“人退猴进”的显著变化,展现政府部门和群众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陈旧发展模式,坚持新发展理念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一系列精辟论述落到实处,努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对猴群去而复返这一新闻事件背后深层意义的深刻洞悉。作品思辨性和逻辑性强,内容层层递进、文风清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视角独特,寓意深远。
    这几年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题材的新闻作品众多,但该作品视角独特新颖,以事喻理,引人深思。报道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命题中来思考,通过充分报道金城江区给群众发放农作物受损补贴、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让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做法,反映了广西石漠化地区干部群众在保护绿水青山和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发生矛盾时的理性选择和努力谋求“双赢”的有益探索,对其它地方颇具示范性意义。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7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