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在电视栏目中注入融媒基因

2021-10-14 10:24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生态山西》:

在电视栏目中注入融媒基因

  今年,山西广播电视台应山西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筹备生态类栏目——《生态山西》。在新媒体多样化、传播形式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打造一档带融媒体基因的新节目?在传统媒体制作电视新栏目的过程中,哪些需要坚守,哪些又需要突破?成为摆在栏目组面前的现实问题。

  三大坚守:内容为王 深度制作 权威地位

  内容为王的观点在业内已经达成共识,优质内容是收听收看夺筹的不二法宝。

  相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具有专业的生产队伍,更具有生产优质内容的基因优势。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严格的审稿、把关制度,以及专业的采编队伍、规范化运作的流程;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对一个新闻事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长期深入调查,满足受众对新闻背景、细节展示、前景预测等深层次需求。同时,传统媒体可以串连起事件、人物、专家,通过不同角色、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不同视角对事件进行多维度解读。因此,凭借科学性和严谨性,传统媒体产出的内容仍然是最具竞争力的传播产品。

  《生态山西》栏目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从保持定力出发,聚焦绿色生产、产业转型、循环经济、生态建设、污染防治等领域,全球首套“巨无霸”钠离子电池问世、太原治理九河、官方水质监测、野外生物红外监测等选题搭起了栏目框架,涵盖了山西从产业转型到污染治理再到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等综合信息,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为有效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下了基础。

  例如,将新闻事件《全球首套“巨无霸”钠电池在山西投运》作为栏目重要内容,关联背景介绍,连线专家解读,从不同角度解读钠电池的现状、研发由来、市场地位、未来发展,做出了有深度、有权威、有影响力的高质量作品。

  网络媒体的发展一度让传统媒体陷入“消亡论”的舆论漩涡中,但传统媒体所承载的主要核心价值是权威性、公信力,这些并不会消失。《生态山西》栏目也正是在进行信息整合与深度挖掘的过程中,关注核心事实,由此体现内容权威。

  三大突破:制作形式 传播样式 链接方式

  当下,传统广电媒体要想做出观众喜爱的节目必须与时俱进,找到新时代传播特征,突破僵化思维和程序化流程,从制作、传播等方面吸引更多人关注。

  制作形式方面,在高科技的助力下,VR、MR等视觉呈现令人目眩神迷。《生态山西》栏目充分利用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2019年上马的600平方米演播室,利用高清、大屏、5G传输等前沿技术,演绎现实与虚拟结合的“时空魔法”。突破平面上单调的画面,利用全实景、真跨屏的方式,将演播室的主持人与第二空间的专家进行跨屏对话,呈现虚拟世界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将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观赏感。

  过去一年里,短视频制作呈现出轻量化和短剧化的特征,深受网络用户喜爱。《生态山西》抓住这一特征,利用布设在全省自然保护区的2000多个红外线摄像机捕捉到的真实、原生态的褐马鸡生活场景,一改往日交待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五要素的呈现方法,巧妙运用第三人称,拟人化、剧情化讲解山西省鸟类一年当中的成长、经历故事,制作成时长为一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播出,既符合传统媒体播出要求,又可拆分适合网络传播。

  传播样式方面,守好主阵地,拓展新阵地,排列组合新的传播矩阵。

  近年来,新媒体、传统媒体逐渐形成了传播矩阵,互相成就、相辅相成,成效显著。《生态山西》栏目在制作初期便统一思想,摒弃只在自家平台传播的旧习,搭建以山西卫视为主阵地,以“两微”为两翼,以抖音、火山视频、西瓜视频为基底的传播矩阵,努力实现传播的全面开花。

  在与观众的链接方式上,《生态山西》也寻求突破。新的传播形势下,观众已经变成用户,电视节目不再是你说我听、你演我看的被动式接收方式,而是需要观众参与、互动、交流、体验。因此,《生态山西》在制作中加入了“盲盒”,融入旅游目的地的内容,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信息,形成与观众需求的链接。同时,将在线下开展公益林认种、生态夏令营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圈粉。

  此外,《生态山西》栏目还融入当下较受关注的营销模式——直播带货,记者在深山中采访时,同时探访罕见的林下作物,再将这些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大自然馈赠送进演播室,送到观众们手中,其也成为节目在制作中的一种突破尝试。此举将有助于观众提升消费体验,促进传统媒体传播变革,从而实现节目价值的提升。

  (作者侯小俊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4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