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试

2021-10-25 09:2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试

  00:00:10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关注大国重器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试的最新消息。

  在11月的10号,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是突破了万米,并且抵达洋底深度是10909米。在今天“奋斗者”号将再次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记录,早上的8点04分就再次突破了万米,目前仍在近底航行当中。

  我们再跟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海试任务是双船双潜,双船指的是为“奋斗者”号保驾护航的双母船,也就是“探索一号”支持船和“探索二号”保障船。而双潜指的就是双潜水器,也就是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另外一个就是专门给“奋斗者”号在万米洋底打光拍照的御用摄影师“沧海号”和“凌云号”。今天一早“沧海号”是顺利地从“探索二号”船上布放了,随后“沧海号”向万米洋底的目标海域下潜,等待着“奋斗者”号进入“沧海号”的视线。

  00:01:16

   “沧海号”是一台深海着陆器,可以进行全海深4K超高清视频拍摄采集、传输处理,能够记录深海中潜水器的一举一动。此外,“沧海号”还有一个小助理叫“凌云号”,它是可以在海底自由活动的,提供更多的角度来照明。这也为“奋斗者”号的洋底作业提供独家的第二机位。目前“奋斗者”号和“沧海号”是即将联合作业,我们也是随时保持关注。

  今天,“沧海号”是跟着“奋斗者”号一起下潜万米的,但是和“奋斗者”不同的是,“沧海号”是从“探索二号”保障船上布放的。有关“沧海号”的最新消息,我们马上来连线正在“探索二号”保障船上的总台央视记者杨理天。

  理天你好,离上一时段连线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有哪些最新的动态带给我们?

  00:02:12

  记者:好的,主持人。这一个多小时简直是令人非常非常地激动、紧张,又非常非常珍贵。我们现在是在“探索二号”的“沧海号”着陆器的控制室。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控制室里面灯光已经全部调暗了,而且我们船上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工程师都聚到这里,齐聚一堂,我们现在要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也就是说我们的“沧海号”着陆器在9点02分的时候坐底深度超过了1万米。此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用1个小时20分钟的时间在慢慢地寻找它。并且我们的“沧海号”着陆器把所有的灯光打开,为了能够让“奋斗者”号潜水器寻着它的灯光,在万米的海底找到它。那么现在找到了没有呢?我们现在马上来看大屏幕。

  其实从大屏幕这远远的蓝色的光斑,我们就能够意识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现在“沧海号”着陆器已经拍到了我们今天的主角“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目前“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应该还在做指定的动作,马上就要进入到我们在万米海底“沧海”号着陆器布置的整个万米海底的一个布景以及舞台。它现在正在等待指令,或者是进行一个下一步的操作,我们马上就会见分晓。

  00:03:40

  那在我身边的是我们央视的导播时路。时路老师手中握的这个操纵杆其实非常的关键,他现在正在操作。但是无论如何也要让他说两句话,现在正在操作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动作?

  导播时路:我现在要捕捉到“奋斗者”号的整个剪影的灯光。

  记者杨理天:您现在放大了,推近的这是“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灯光对不对?

  导播时路:是,它整个轮廓也都出来了。

  记者杨理天:现在整个轮廓已经出来了,那么就在等它慢慢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速度步入我们的舞台中央,对吗?

  导播时路:对。一个正对的速度吧,就是正常的速度,然后正对我们这个“沧海”的速度,然后来进入到我们的摄像头正面。

  记者杨理天:其实现在这个画面非常非常珍贵。再次提醒您,此时此刻我们是在马里亚纳海沟。“沧海号”着陆器是在一万米的海底捕捉到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它头上的光斑,也就是它亮着的这些灯。我们现在已经拍到了,而且我们时路老师把镜头拉近之后可以看清,几乎已经可以看清“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轮廓了。我甚至能够看到它两个机械手以及它面前的采样篮。也就是说其实“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正在一步一步地靠近我们的“沧海号”着陆器。

  00:05:20

  我们给它一点时间。所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现在都在闭气凝神等待这一时刻。我们“沧海号”着陆器能够下潜到一万米的海底非常不容易。今天它是在北京时间的凌晨4点12分布放入水,4点14分正式开始下潜。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坐底,坐底超过一万米。之后用了1个小时20分钟,那么现在是25分钟,正在和我们“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打配合。我们“沧海”号着陆器其实是一个全能的,一个央视的摄像师,它不仅有4K高清的摄像机,还有16盏不同型号的灯光。我们知道在万米的深海,压强巨大,而且一片漆黑,如何能够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拍到一艘载人的潜水器。大家要注意,这艘潜水器里面现在有3名我们的潜航员和科学家,我们的载人潜水器慢慢现在正在靠近我们的“沧海”号着陆器。灯光,可以看到这个光斑越来越大了,时路老师的手也在紧张地操作。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我们“沧海”号着陆器其实是克服了万米的压强以及一片黑暗这样的恶劣环境。

  00:06:58

  时路老师,现在最新情况是?

  导播时路:现在潜器离我们已经非常近了,然后它需要有一个头对的姿态,然后来进入到我们摄像机正面,它现在已经在摆正姿态了。

  记者杨理天:就是说我们现在潜水器里面的潜航员正在摆正姿态,他(潜航员)已经非常明确地看到了我们“沧海号”的灯光。给它(潜水器)布置的这个海底万米的一个布景,它已经进来了,对吧?

  导播时路:对,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因为在水下,我们的这个灯,它非常敏感,然后我们的光源也有限。比如说我有一个射灯可能在地面上可能射出15米,但是在水下可能只能射出几米。所以我们要不停地调整光圈,或者是跟这个潜器上的潜航员沟通,让他们调亮或者是增加或者减少灯光。

  记者杨理天:观众朋友大家其实可以现在慢慢地关注一下潜水器,它其实是在动的,它在往前徐徐地前进。我们知道在万米的深海,压强巨大,相当于在人身上压几百头大象这样的重量,我们的载人潜水器和“沧海号”着陆器都要抵抗住万米的压强,一步一步地靠近。

  00:08:15

  其实“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要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它不能太快,不能太冒进。

  导播时路:(景别)最开了。

  记者杨理天:什么什么?

  导播时路:(景别)带到最开了。

  工作人员:就在这等待着?

  导播时路:导播在调机,没什么,我已经把这个摄像头带到最开了,然后在正待着整个潜器进入到我的画面里。

  记者杨理天:带到最开的意思是?

  导播时路:就是我拉到最广角。

  记者杨理天:其实我们一直在猜测“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今天到底以什么样的姿态步入我们舞台中央,没有想到它的姿态这么正。之前在比较浅的这个海域,我们其实做过实验,当时在两三千米的时候,“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不小心绕到了,落到了“沧海号”的后面。因为我们知道“沧海号”着陆器它是一个没有腿的摄像师,它是不能在海底用推进器进行前后跑动的。所以它布放下去之后,它就要稳稳地坐在海底,我们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去寻找它,并且让它,让自己被拍摄到……

  00:09:25

  现在好像灯光开始有一些变化,刚才是什么动作?

  导播时路:潜器在给“沧海”拍照片。

  记者杨理天:在给我们拍照片?那这张照片也是非常非常珍贵的是吧时路老师?

  导播时路:对,是一张万米以下拍摄的照片。

  记者杨理天: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潜水器的整个的轮廓已经全部都出来了。它的大头是我们载人潜水器的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浮力块是在它的头部,所以它的头显得比较大。好,现在又开了一盏灯。这是?哇,太漂亮了,太漂亮了。再次提醒您,这是此时此刻在万米马里亚纳海沟,万米进行的直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画面是“沧海”号着陆器拍摄到的马里亚纳海沟“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画面,这个画面太漂亮了,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00:10:18

  工作人员:让它转。

  记者杨理天:现在我们试图让潜水器进行一些动作。

  导播时路:先等会,跟他做一个通讯。

  记者杨理天:好,我们现在还有一项非常关键的任务。

  工作人员:太近了太近了太近了。

  记者杨理天:太近了。

  工作人员:它坐底有扬尘。

  记者杨理天:坐底有扬尘。对,我们刚才其实“沧海”号在坐底的时候也是激起了一片扬尘,沉积物。等尘埃落定之后,我们才能看清前方的路,也就是说尘埃落定之后“奋斗者”号才能透过这些沉积物落下来之后才能找到“沧海”号着陆器。

  我们看到,推上去推上去,我们看到现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主驾。

  导播时路:好,别着急。

  记者杨理天:好,我们慢慢来,主驾正在用……

  导播时路:还是一卡一卡的。

  记者杨理天:这个画面太清晰了,他正在用纸巾擦拭自己的舷窗,正在擦拭,这是一团纸巾,我们的主驾正在,正在……

  工作人员:让他露个脸。

  记者杨理天:露个脸,让他露个脸。好,我们现在其实“探索二号”母船上是有一个和……我们的主驾已经露脸了。

  00:11:34

  叶延英,叶延英。

  现在,现在镜头给一下,我们等这一时刻真的是非常非常久了。我们其实“沧海”号着陆器立项两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2016年立项,那就是为了这一时刻,我们一直在期盼,现在主驾正在用他……

  工作人员:手机。

  记者杨理天:正在用他自己的手机为我们拍照,这是多近的一个距离,还在看我们,我也看到你们了。

  工作人员:笑一个。

  记者杨理天:其实大家不知道,我们刚才一个小时之前这个房间的氛围有多么紧张和凝重,大家都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画面呈现。

  工作人员:拉开了,导播。

  记者杨理天:现在成功了,我们可以说此次联合作业,我们成功了。现在这个画面一定要给到大家,真的太漂亮了。此时此刻是在万米马里亚纳海沟拍摄,“沧海号”着陆器拍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大家可以看到,“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灯光,现在有一个巧妙的布局,是让它呈现了一种空灵静谧的这么一种感觉。可以看到其实“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有自己的云台的。它的云台刚才我看到也稍微动了一下,它又给我们拍了一张照。好的,我们现在就是一直在实现两个人的互拍,看来他们的心情都非常好,我们的“沧海”和“奋斗”心情都非常的好。

  00:13:15

  不仅我们的摄像师,全能摄像师在拍我们的“奋斗”,“奋斗”也在拍它的摄像师。

  刚才有个话题没说完,就是我们在比较浅的这个海域进行实验的时候,也是这位主驾,非常有意思,当时“沧海”号其实它的镜头是面对的是反方向。也就是潜水器落到了“沧海号”的后面,那怎么办呢?当时谁都觉得那是不是这次实验会有一些情况,但是最后还是成功了。

  好的,那现在我们,现场的情况其实,了解了这么多,我们其实非常的激动,我也很激动。好,那其实现在“沧海号”和“奋斗者”号还将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以及会有一些灯光或者是姿态的变化。我们有最新的情况,我在“探索二号”母船再为您带来最新的报道,就这样。

  00:14:12

  主持人:好的,理天,平复一下心情,非常感谢理天,也非常感谢我们前方的报道团队,带给我们这么历史性的画面。我想我们所看过的所有的科幻大片带给我们的震撼都不如我们刚刚那几分钟里,看到“奋斗者”号的那个画面带给我们的那种内心的冲击。非常高兴,我们刚刚看到了这次海试的实时的画面。我们现在把画面再停留在前方,我们再跟大家介绍我们的演播室里,依然是请到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副总设计师李艳青李工。李工能不能先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刚刚看到这个画面内心的这种激动?

  李艳青:真是非常震撼,通过这个也充分验证或者充分证明了我们“奋斗者”号这种在深渊海底的搜索探测的这个功能,这充分也验证了我们潜水器的功能。

  00:15:10

  另外一个大家看到,刚才前方记者也说,我们非常地正,而且从远及近,我们也看到一个光点,然后一个洪荒首亮。

  主持人:对。

  李艳青:然后沿着这条直线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奋斗者”号这个航行的,一个定向航行的稳定性。也充分验证了我们潜水器的一个功能。

  主持人:因为刚开始我们看到的那个亮光很亮,那个蓝色的光,很亮。但是它很小,没想到迅速就能够,我们看到整个“奋斗者”号的全貌。那说明它的这个航行,就是您刚才提到的,是很稳定的,是吧?

  李艳青:对的,它所以也验证了或者证明了我们潜水器这个航行,定向航行的这种功能,我们这个还是非常非常稳定的,对。

  主持人:刚刚我们还看到不停地有闪光灯的瞬间的这个动作,就其实是在“奋斗者”号上也在对“沧海号”在进行一个拍照,所以其实是实现了一个互拍,这是不是也是今天这个海试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00:16:15

  李艳青:对,因为我们“奋斗者”号上面也带有照相机和摄像机,这个也是我们深海海底探测的,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工具。刚才大家也看到,我们那个“奋斗者”号一直在闪,一直在闪,是有闪光。确实我们“奋斗者”号正在为“沧海号”,为联合作业的小伙伴“沧海号”进行拍照。然后里边应该也有摄像,因为我们上面也有摄像机。所以这次的联合作业,我个人觉得现在是非常的成功的。对,非常成功的。

  主持人:就我们刚刚其实过去的这一个小时,一直是非常地期待,同时也很紧张,盼望着这次的这种任务能够顺利地,成功顺利地实施。所以刚刚看到那个画面的时候,李工也是非常激动?

  李艳青:对,是的。

  主持人:我们其实可以再跟大家来介绍一下整个的这次海试的任务它的一个过程,我们可能传统的理解当中是摄影师要去主动给这个模特拍照。但是之前我们连线当中其实交流当中也提到了,这次我们的“沧海号”它其实就是一个着陆器。它是到了这个万米海底以后就坐底,就不动了。接下来会发生哪些动作,再给我们复盘一下,李工。

  00:17:27

  李艳青:好的,刚才也说,我们“沧海号”着陆器它是到海底以后,它就坐底,然后稳稳地坐底就不动了,也就是我们“奋斗者”号要根据它这个位置,然后进行搜索,要进行搜索,找到“沧海”号。这也就是刚才说我们“奋斗者”号今天海试的任务主要有一个就是它的搜索探测功能。所以今天,刚才这个激动的时刻也充分地验证了就是刚才我说到的,我们“奋斗者”号我们设计上的这种搜索探测的功能。

  主持人:很强大。

  李艳青:非常强大,对对对,是的。

  主持人:然后接下来它就是要,我们看它好像进入这个“沧海号”的视线,这个拍照范围里面的那个角度非常正,这是它无意中做到的吗?还是您刚刚讲到,搜索到这一个角度以后,然后自主进行的这样的一个选择?

  00:18:22

  李艳青:这样,我们“奋斗者”号它是有自己的自动航行,然后自动定位功能的。所以我们这个非常正的角度,也是应该我们刚才说主驾叶延英同志有意为之。然后按照他这个最正的位置,然后航行到“沧海”号的面前,所以这个姿态是非常正的,对。

  主持人:此时此刻和我们激动万分的还有很多人,包括我们现在正在“探索一号”母船上的我们前方的报道团队还有我们的科研工作人员,我们马上再来连线正在“探索一号”上进行直播报道的总台央视记者丛威娜,丛威娜你好,有哪些最新的消息带给我们?

  记者丛威娜:好的,王言。刚刚在这里,我们也是和大家一起共同见证了“奋斗”和“沧海”互相见面拍照的这样的一刻,那这样的一个现场也是非常的热烈。其实大家通过我们的画面现在也是可以看到,我们在海试现场指挥部的很多的科学家仍然是在这里围坐着一起在观看大屏幕,在看我们的特别节目。

  00:19:30

  刚刚我们在镜头里面看到“奋斗者”一点点出现的时候大家也是非常激动。特别是叶延英靠近这个舷窗的时候,因为今天早晨他进舱的时候,三位潜航员是从我们这里出发的。现在我们现场也请到了“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胡震。胡总,请您帮我们介绍一下,刚才大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今天是特别的通过这样的一个视角看到“奋斗者”是吧?

  胡震:对,非常兴奋。我们在现场通过视频看到了正在海底作业的“奋斗者”号,这是让我们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体验,能够看到在现场海底作业的潜水器。这对于我们来讲还是,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这个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感受,非常兴奋,谢谢。

  记者丛威娜:我看到在画面当中,观察窗包括机械手臂一点点清晰的时候,大家都在欢呼,那个激动程度不亚于破万的时刻是吗?

  00:20:30

  胡震:对,这个感受跟那个破万,深度的破万感受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能看到潜水器,那么就感觉我们跟它是在一起。

  记者丛威娜:那我们大家都很关心,现在的话,下一步“奋斗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相关的工作要完成?

  胡震:这个要跟水下的“沧海”号进行数据的传输,跟演播室进行视频的直连,然后还要进行一些就是现场的作业。

  记者丛威娜:好的,谢谢胡总的介绍,刚刚在这里我们也是见证了“奋斗”和“沧海”互相寻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我们了解到其实之前也有国外的同行也出现过找不到的情况,错失了联合作业的机会。而今天“奋斗”和“沧海”互相找到是非常难得,也是在现场我们共同见证这样的一个特别的时刻。

  以上就是我们在现场的报道,时间交还给王言。

  00:21:25

  主持人:非常感谢丛威娜和我们一起见证了这个非常难得的时刻。还是想请教李工,可以说今天我们刚刚看到的那段非常珍贵的画面,是不是可以说今天的这个海试,尤其是他们双潜水器互相来进行互动的这样的一个任务,是超乎预料之中的顺利呢?

  李艳青:是这样,因为我们说这个震撼的时刻。当然我们也是预料之中,我们也非常相信我们自己的装备,我们“奋斗者”号,还有我们这个“沧海”号,能够相互能找到,我们也非常有信心,开始也非常有信心,当然了看到这个画面还是有一些非常兴奋非常激动的。

  主持人:也是这个信心和底气显得非常的淡定。我们还提到了,我们看,现在能够看到实时画面当中也有我们刚刚看到的,是从“沧海号”上面拍到的“奋斗者”号的这种画面,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它会发出这种蓝光,是它那个灯光本身的颜色就是蓝光吗?

  00:22:27

  李艳青:这个是这样的,就是因为在海底,在海水中,因为蓝光。其它,就是我们也知道这个光,由于这个海水的吸收作用,就是它这个光是不容易传输。但是里边蓝光,其中蓝光它是穿透海水能力比较强的,所以说为什么大家看到这个光一闪是蓝色的,实际上是因为海水对蓝光的吸收是比较小的。

  主持人:对,所以其实我们这么大的一个高端前沿的这样一个海试任务,但是有很多我们非常基础的物理学知识。其实这几天围绕着“奋斗者”号,围绕着“沧海号”,有很多的网友很多的观众都唤起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很多的物理记忆,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一次科普的机会,带大家一起来关注我们的海试,一起来关注我们的,现在的一些科普的工作。

  李艳青:对,是的。

  00:23:20

  主持人:现在您再跟我们解读一下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些画面当中,为什么一定要这次实现这样的一个,可以说是实时画面在万米海底的这样一种回传呢?

  李艳青:是这样,就是我们现在实时画面的回传,刚才其实前面也讲了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万米深渊,就是万米深渊,我们科学家对万米深渊,就是不同的科学家他其实对万米他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研究价值。?你比如说我们这个海洋地质学家,地质学家他关心什么呢?他就会关心我们这个马里亚纳海沟,我们这个挑战者深渊,它在历史上如何形成的,是吧?它是为什么会形成这么深的沟?还有一个你比如说我们海洋生物学家他所关心的,生物学家关心的他就是说,他会关心在极端的这种环境下,那么海洋生物它是如何生存的,然后生物的机体它是如何来扛得住这么高的压力。

  00:24:25

  主持人:说到这,我们现在因为双视窗里面能够看到我们刚刚非常震撼的历史性的画面。其实刚刚也能够看到,包括我们看到“奋斗者”号上面的主驾驶员,他的一些动作。那从他的那个视角是不是就能够看到您刚刚提到的一些海底生物,为什么我们好像从这个“沧海”号现在拍摄到的画面当中,就是“奋斗者”号这么清晰这么大,好像没有其他的一些干扰。

  李艳青:是这样,其实万米深渊,其实就是说在这种深渊的黑暗时间,其实它是有着非常神秘的一个生物群落的。就是我们全海深不同的深度它实际上是有不同的生物群落的,但是人们对这个生物群落了解得是应该非常少,非常少。今天我们看到其实一个是,就是我们现在这个镜头里所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潜水器非常的壮观,对吧,“沧海号”拍到的我们的潜水器非常壮观,因为我们的体格是很大的。

  主持人:很庞大。

  00:25:30

  李艳青:对,很庞大。我们“奋斗者”号体格是很庞大的,现在其它的,因为我虽然不是,对海洋生物了解甚少。但是就是从这个海底,这么高的压强,这么高的压力来说,万米深渊的生物应该不会,体积应该不会大的,所以它应该是体积可能比较小,比较小。那么我们现在这个视觉是要看我们整个“奋斗者”号,所以我们看的是“奋斗者”号非常清晰,而且海底比较,非常透亮,比较蓝的这个感觉。所以看到,所以“奋斗者”还是比较非常清晰的。

  主持人:因为这个主体太突出是吧,咱们今天这个模特太亮眼,一下吸引了海底,尤其是我们“沧海号”所有的目光。可能很多的海底生物还好奇呢,今天怎么来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包括我们之前看到一些深海的这种纪录片,可能海底好多的生物它本身的那个颜色也是有点趋向透明的。很神奇,不同的颜色很多,您刚刚也讲到一些这种色彩学的,包括在海底传输的这种一些常识。那我们接下来可能还会期待着,要和我们在“奋斗者”号上面的潜航员来实现的这样一个视频的实时对话,那这种对话从现在您了解到的这种信号的传输角度来说,包括从这种万米海底的这些现实困难来讲有哪些难点?

  00:26:55

  李艳青:是这样,其实海底的这个信号的传输是非常难的一门技术学科。我当然不是搞这个通讯的,但是其实这个通讯大家知道,因为由于海水的这种吸收和散射作用,实际上在海底的通讯是非常难,当然一般来说可能是采取这种光通讯。但是光在海底它这个,就是刚才说的,就是海水对它有一个吸收和散射作用,所以传输是非常难的,尤其在这么大这么深,就是万米深渊的这个条件下是非常难,对。

  主持人:所以我们刚刚看到,您刚刚说这个光的传输可能会好一点。我们刚刚从镜头当中,“沧海”号的镜头里面才能够看到“奋斗者”号上面发出的那个光,那么清晰。这个也跟咱们这次“沧海号”上面搭载的这个4K超高清的摄像机拍照机是息息相关的,这样的一个技术。

  李艳青:是的是的。

  主持人:我们刚刚好像在实时画面当中还没有看到“凌云号”出现,是吧?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

  00:28:00

  李艳青:按照今天的任务,“凌云号”是“沧海号”搭载的一个小伙伴,是“沧海号”上搭载的一个小伙伴。它主要就是为我们“奋斗者”号,为我们“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打光的,它要补光的。因为海底刚才说了是一个黑暗的世界,所以要想拍到它,要想拍清楚,所以要有一个灯光来辅助,所以“凌云号”主要是一个灯光,灯光摄影师的一个辅助角色。

  主持人:好,我们接下来还是可以请我们的编导,把我们刚刚,您看我们双视窗已经出现了,可以再请李工带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解读一下。我们刚刚看到的应该是从“沧海号”上面拍摄到的“奋斗者”号的这样的一个历史性的画面,万米海底。

  李艳青:这个是非常震撼的,现在这个是,我们“奋斗者”号应该这是我们三位潜航员。

  主持人:是在这边,我们看这边的这个,刚刚我们的一个画面回顾。

  李艳青:对对对,我们三位潜航员,实际上这个时间是随时,“奋斗者”号把信号传输给“沧海号”来的,然后“沧海号”再传输至母船。

  00:29:11

  主持人:我们现在来看到我们的画面,是我们刚刚,我们的央视记者杨理天她在“探索二号”母船上,那边也是能够实时有一个画面的收看是吧。

  李艳青:对,是的。

  主持人:跟我们一起刚刚见证到的这样一个镜头,你看,我们是从“沧海号”上面非常清晰地拍到了“奋斗者”号上面的画面,中间那位是潜航员是吧?

  李艳青:对,中间是我们的主驾,主驾驶,因为刚才拉近了镜头也看到,其实是我们的主驾叶延英同志。

  主持人:对,你看他刚刚好像,不光是擦拭了一下,进行了擦拭工作,包括还拿出手机是吧,想跟我们互动自拍一下。

  李艳青:相信他也是非常激动,他应该也是非常激动。在这个万米深渊看到了着陆器,你看他也是,把这个擦拭得更干净一些,然后用手机给“沧海号”进行一个拍照,对。

  主持人:对,我们也非常好奇,他们现在在“奋斗者”号里面的工作状态、身体状态怎么样,相信他们见识到这样的场面也是非常令人激动。

  00:30:19

  好,我们接下来马上就要来尝试。因为之前李工也给我们介绍了,海底的这种通信的传输信号非常困难。那接下来我们首先来尝试一下,能不能和我们的,在“奋斗者”号里面的三名潜航员进行一个通话。我们现在,李工你看我们从实时画面当中已经能够看到三名潜航员了,我们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到我们的通话。我们马上来,看到这么历史性的画面非常激动,我们跟他们提一些问题,想问的问题有很多。潜航员你们好,你们的身体状态怎么样?尤其是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在海底看到的画面怎么样?有没有美人鱼?有没有我们中国神话里面的海底龙宫、虾兵蟹将,此时此刻你们最想跟我们分享的有哪些感受?完毕。

  00:31:15

  潜航员叶延英:主持人,能听见我们说话吗?

  主持人:非常清晰,能听见。

  李艳青:对,非常清晰。

  00:31:45

  潜航员叶延英:主持人上午好,能听见我们说话吗?完毕。

  00:32:17

  主持人:好的,可能信号有些延迟,我们再把我们刚刚的提问向三位潜航员讲一下。三位潜航员你们好,我们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你们的画面,听到你们的声音,我们想知道你们在海底看到的海洋世界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我们童话里面提到的美人鱼、龙宫、虾兵蟹将等等,你们此时此刻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完毕。

  00:32:50

  潜航员叶延英:主持人上午好,我们今天上午下潜之后,我们现在在舱内三个人的身体状况都非常好。然后现在我们观察到海底的地形是比较平坦的,然后我们等会会按照我们的下潜的工作计划来进行科考,完毕。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我们的三位潜航员带给我们的答问。我可能没有连线任何人有这样激动过。但是可能还是信号有一点延迟,所以他们可能,我们问了两遍问题,回答的是我们第一遍提出的问题。但是我能够看到,他们在整个的中国“奋斗者”号里边的身体状态非常好。

  李艳青:对,非常,这个画面是非常清晰,三位潜航员的状态也是,确实状态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奋斗者”号其实在我们舱内是有一个生命支持系统的,我们生命支持系统为我们潜航员提供了一个常压的输送氧气,然后吸收他们的二氧化碳。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李工带给我们这一时段的解读。我们刚刚和大家一起关注的是这次中国“奋斗者”号和“沧海号”的一个海试的成功的实时画面,刚才我们也是进行了视频的连线。

  好,我们这一节的新闻先到这里,再见。

  00:34:17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