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

2021-10-25 09:2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新闻现场直播、

新闻节目编排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

参评项目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

体裁

广播访谈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何良璋、钟启华、阳玲、刘艳红、周眉

编辑

牛嵩峰、何良璋

播出频率

(道)

广播传媒中心

播出单位

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

刊播栏目

《热点今日谈》

节目时长

0:42:57

播出时间

2020-12-30 08:30




介  

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的两大重要战略。12月30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刚落下帷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擘画蓝图之即,湖南电台特别推出新闻访谈——《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该访谈通过回望两个湖南小村庄脱贫巨变和探讨乡村振兴,折射两大战略的生动实践与奋斗历程,吹响了“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时机把握恰当,既分享胜利,更聚力前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南,考察了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从当年的“半条被子”到如今整村脱贫走上“幸福路子”,翻天覆地的变化映照出共产党百年来的不变初心。访谈在“十三五”与“十四五”历史交接之际,选择这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湖南小村庄为新闻访谈对象,展示脱贫巨变,探讨乡村振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精神,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具有提振信心、凝聚力量的鼓舞与激励作用。人物选择独特,访谈有思想,见传承。节目精选了两个村的两代人,既有村支书施金通和朱向群,又有90后村官隆建义和陈娟娟,以及回乡青年代表施康和朱梦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在跨时代两代人的对话中碰撞出了不同的思想火花,展现出了他们的激情、梦想与担当,以及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伟大事业在三湘大地的精神传承与崭新开拓。 “访谈+微纪录+活动”多形式呈现,融合传播,影响广泛。节目将访谈现场搬到郴州汝城沙洲村“半条被子”专题陈列馆,从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使命切入,突出了访谈的现场感、生动性与思想性。节目采用“访谈+微纪录+活动”整合方式推进,期间不仅有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村庄温暖时刻的微纪录回放,新老两代人的对话访谈,微信网友的互动,还有嘉宾“5年后愿景”信件封存活动的启动,十分鲜活生动。 

全传

媒播

体实

  效

节目将访谈现场设立在“半条被子”专题陈列馆,访谈在故事讲述中彰显时代记忆, 在专家点评中涤荡思想,每个问题层层递进,让人听后有感动,更有启迪。高能量、高传播。节目前期通过微信征集互动话题,为构建超人气打下“基座“,节目播出通过湖南电台经济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潇湘之声三频联合呈现,同时还通过湖南村村响广播 40.57万只大喇叭、芒果动听APP等全媒体播出,并拍摄制作成短视频花絮在抖音和微信推广,有效地吸引了听众网友的互动,实现了节目影响力与传播力的持续发酵。




湘西十八洞村与郴州沙洲村,一个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一个是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2013年及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两个村考察调研,并对两个村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寄予了殷切希望。在“十三五”与“十四五”历史交接之际,选择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湖南小村庄的代表人物为新闻访谈对象,主题突出,立意深远。该访谈采访人物较多,但层次分明,见人见事见行动见精神,谈深谈实谈透,展示脱贫巨变,探讨乡村振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精神,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提振信心、凝聚力量的鼓舞与激励作用。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0 年    月    日

初评评语

2020年12月3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结束的第二天,湖南广播经济频道即推出《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新闻访谈。两个村,一个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一个是红军长征“半条被子”的发生地。2013年及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两村考察调研,并对两个村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寄予了殷切希望。访谈现场设在“半条被子”专题陈列馆,精选6位来自两个村两代人的讲述嘉宾和1位点评嘉宾。主持人以摆擂方式引导嘉宾侃侃而谈,跨时代的两代人在轻松风趣的对话中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展现了他们的激情、梦想与担当。该作品策划迅速、主题突出、角度独到;访谈人物多,但层次分明;专家点评,主题二次提升,立意深远。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0 年    月    日

 
 

 

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
 

    【片头】

  众说纷纭,

  条分缕析,

  热点今日谈。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南电台主持人周眉。您正在收听的是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经济频道、潇湘之声、湖南村村响广播、芒果动听共同播出的《热点今日谈》。

  如果大家问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湖南最有名的两个村庄是哪里?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一定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和半条被子温暖中国的郴州沙洲瑶族村。这两个村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把两个村的代表聚到了一起访谈,他们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本期我们的话题就是《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

   

  【片花1】

  从精准扶贫,风起苗寨,

  到半条被子,温暖中国,

  从湘西苗寨到湘南瑶村,

  是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的生动实践,

  是各族人民持续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

  新闻访谈《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听两个湖南小山村的故事。

  【主持人】现在我们正在郴州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专题陈列馆。今年9月16号,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首站就来到了这里。现在我身边的就是湘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大学生村官隆建义和回乡创业大学生施康。你们好!

  【十八洞嘉宾】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施书记,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过来还挺远的吧?

  【施金通】是的,挺远的。但是我们来得也挺快,从怀化上高铁两个多小时就到郴州了。

  【主持人】湘西还没有通高铁?

  【施金通】也快了,明年就通了,到那时候我们更加方便了。

  【主持人】另外,还有来自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党支部副书记陈娟娟,红色讲解员朱梦嘉。你们好!

  【沙洲村嘉宾】主持人好!

  【主持人】朱书记,你有没有去过十八洞村?

  【朱向群】我去过一次,但是由于是去开会,去的时间比较短,匆匆忙忙就走了,后来也没有时间跟我们十八洞村的交流。今天十八洞村的支部书记来了,刚好我们可以向你们多多学习,交流经验。

  【主持人】施书记,以前来过沙洲村吗?

  【施金通】沙洲村我听到过,但是没来过,所以这次来觉得,一个给我的印象特别美好,卫生很干净,这个地方很美。

  【主持人】今天在我们的节目当中,两个村就可以好好地讨论了。今天一起做客到节目当中的,还有理论嘉宾、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唐文源,欢迎唐教授。

  【唐文源】主持人好!

  【主持人】从湘西十八洞村到湘南沙洲村,在湖南的对角线上,这两个小山村让我们习总书记特别牵挂。接下来的时间先来回顾一下:

  【ACR: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陵山深处的苗寨十八洞村。

  (习近平同期声):“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赴湖南考察,首站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考察调研。

  (习近平同期声):“我们是在半条棉被的发生地办的学校,你们从小就学习这些长征的英雄故事,看到这点我很欣慰,我们的赓续事业,我们的道路,会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想会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

  【主持人】2020年即将过去了,想问一下两位村支书,今年我们两个村的收成怎么样呢?施书记。

  【施金通】十八洞村2013年的时候,收入只有1668元,到2017年我们脱贫的那一年,我们的收入是8313元。到2019年,去年我们的收入是14468元,今年的收入应该是突破18000多块钱,这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我们的村集体收入今年可能有望突破200万元。

  【主持人】其实真的发展还挺快的,是怎么做到的?

  【施金通】对。因为当时我们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我们发展了的一些产业,现在我们回想起来,我们的历程还是比较艰辛的。我们发展了一个猕猴桃,还有一个我们的山泉水,还有一个苗绣,劳务输出等等,大概五大产业。

  【主持人】五大产业当中哪一个产业发展得比较顺利一点呢?

  【施金通】总的来说,我觉得这5个产业发展起来都不容易。十八洞的地很少,连不成片,成本很高,所以我们还是要找一家龙头企业和我们一起合作。我就说一个比方:猕猴桃。当时我们发动老百姓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时候,老百姓都不理解,为什么不理解呢?他们说发展猕猴桃为什么要发展到别的地方去?我们自己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发展?

  【主持人】是啊?

  【施金通】当时老百姓不肯入股,也不肯参与,为了让老百姓知道我们的想法,对猕猴桃产业增加信心,所以我们就把他们带到了四川省,看人家的猕猴桃产业。我们挑了10多个人到那里去看了以后,觉得那里的老百姓种了猕猴桃卖的很好,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车,所以回来以后家喻户晓,一传十十传百,就纷纷入股了,所以我们的第一个产业——猕猴桃产业就建起来了。

  【主持人】确实脱贫攻坚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朱书记,我们沙洲村今年的成果怎么样?

  【朱向群】我们沙洲村全村142户,贫困人口 30户95个人。2014年的时候,我们的村集体只有0.36万元,到今年的时候我们达到了40来万元,我们的人均收入也是从2014年的5000多块钱到现在的13840元,所以在小康路上我们可以说一个都没掉队。

  【主持人】我们是怎样去帮助这些贫困户来脱贫的呢?

  【朱向群】我们沙洲村跟十八洞村的还有些不同。我们主要是发展三子产业,一个就是种果子、摆摊子、开店子。今年总书记来了以后,看到我们沙洲村的现代农旅基地,仔细地问了我们的小黄姜,还有生产经营规模情况。我们通过老百姓入股壮大了我们的种植面积。通过老百姓摆摊子,举个例子吧,我们有一个贫困户,因为是一户多残,家里面的劳动力比较少,所以我们也是有针对性地对我们这户贫困户进行了一个就是公益性岗位,让他做个护林员,然后又在广场那里安排了一个摊位给他,他在脱贫这一块现在也是不愁了,一年下来他也有8万多块钱。再一个我们的贫困户就是通过政府兜底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但整体来说我们村面积不大,我们总共才0.92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多,我们人口是542人,所以旅游是我们的长项,产业是我们的短板,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的差距。刚刚听了我们十八洞村的书记在这里,听说你们的集体经济收入那么高,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好好地交流交流。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请十八洞村的施金通书记来给我们沙洲村的乡亲们来传授一些发展集体经济的真经好不好?

  【施金通】传授真经这个我不敢当,我们可以交流一下。一个是十八洞村的几个产业,发展起来确实有一定的艰辛,但也硕果累累。我们通过十八洞村的猕猴桃产业,就发动老百姓种猕猴桃,家家入股,我们占49%的股份,所以我相信在今年分红可能要突破2000块。

  第二是我们矿泉水厂,就是十八洞的山泉水厂,每生产一瓶水,十八洞村有一分钱的收入,每年保底是50万,就是50万加1的模式。十八洞村从2018年就开始受益,我们用收益的钱开了第一家十八洞的集体餐厅,叫做思源餐厅,就是饮水思源的思源餐厅,今年我们的收入可能达到30万。

  第三个产业是我们的苗绣。因为我们十八洞村还是有一些人出去务工,家里还有一些留守妇女,把留守的妇女组织起来在家里学苗绣,现在我们通过和中车株机,还有其他的一些文化创意的公司联合在一起,那么一年的收入老百姓可以增收1万左右,现在带动有50多户。

  第四个产品就是我们的强项——旅游。说到旅游,这里和沙洲村朱书记这边也差不多,去年的人流量是60来万,今年估计也差不多,我们通过发展旅游可以创业就业。比如我们的旅游公司,在保洁、讲解员方面,保安等等,都可以用大量的我们的老百姓来这里就业服务。

 

  【片花2】

  特色种植,旅游兴湘;

  入股创业,分红增收;

  民生保障,就地就业;

  精准扶贫结出了小康的幸福果。

  新闻访谈《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正在播出。

  【主持人】果然咱们十八洞村是名不虚传,刚才我们施金通书记也给大家介绍了很多。我想问一下,通过这些产业的带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吗?

  【施金通】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们有三个怕。第一个怕就是养猪怕肥。我们那里以前的路不是很方便,基础设施没搞好,所以老百姓养一头猪,打个比方,卖一头猪1000块钱,要花一半的钱去请人家抬出去卖,所以成本很高。第二,我们就是怕小孩子读书,如果成绩好的话考上大学供不起。第三怕就是怕我们的老人小孩生病,如果生病了以后没钱医治,也没钱看,出去一趟路上一两个小时,耽误治病的时间。

  【主持人】现在呢?

  【施金通】现在就不一样了,柏油路通到我们的村里面了,还有家家户户老百姓都有收入,钱包也鼓起来了,所以就不怕小孩子读书没钱供了,生病了以后救护车一下子就到家门口了,村医就在家门口也可以看病了,等等, 三怕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主持人】三怕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刚才也看到朱书记听得非常的认真,您看刚才施书记介绍的这些经验,可不可以复制到我们沙洲村来用?

  【朱向群】也是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沙洲村其实过去的时候也有过三怕。

  【主持人】哦?

  【朱向群】第一个我们是怕停水,原来沙洲村的村民都是用地下水,自来水几乎都没有,三天两天停一下,反正就是一个月下来,也就是供三、四天的水。二是怕停电。那时候村里面一个变压器,50千伏,当时村头煮饭一个小时能煮得熟,到了村尾要两个半小时。还有一个怕下雨。那个时候我们一条小马路穿过一条河道,一下雨的时候我们有三、四天几乎不能出行,尤其是到春季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要上学,就是看到在门口的学校,要走6公里路,弯过其他的村子走路过去才能到学校。所以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上学也不方便。

  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以后,我们沙洲村也得到了这次机遇。整个村里面的这些基础设施改造,还有功能设施的完善,我们村支两委还有村民都是自己动手,参与规划里面去。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起来,水也通了,路也通了,电也改善了。但是,我们现在也还有一些短板。比如说我们的游客来得多了,现在就停车难了,住宿难了,吃饭也难了。到这里的游客几乎转一圈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就走掉了。因为很多游客来了以后吃不上饭,所以这也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如何把这些游客留在村里面,让他们在这里多住一天两天。

  【施金通】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和沙洲村这边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一个呢,人来得多了我们很高兴,但是人走得快我们也很伤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留不住客,是吧?

  【主持人】那确实有共性。

  【施金通】留不住人就留不住钱,也就是这个意思。十八洞村就一个小山村,一条路进去,拐一个弯就又回来了。我想把十八洞周边的一些景区、风景比较美的地方,把他们那几个村纳入十八洞村,和他们联合发展。

  【主持人】现在正在做吗?

  【施金通】对,我们现在正在和他们谈。比如十八溶洞,我们正在开发。我们的小溶洞瀑布,还有我们的梯田等等,就在我们十八洞附近。我只要再做一点包装,稍微的修缮一遍,再开发一些,让人家留住一晚,再吃上两餐饭,那我们的收入会更加增加。

  【主持人】整合资源共同发展,朱书记您怎么看待?

  【朱向群】施书记这个想法真的是非常有道理,沙洲村也是准备走一条“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绿色产业+古色瑶乡”。我们的红色产业就是半条被子;绿色产业就是我们的磐石公园、水果,还有我们村前的是田园风光;古色就是我们的古祠堂、古民居、古桥,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风情。但是我们觉得完成乡村振兴的目标现在还是不够,我们还是要把这些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把文化和产业相融合起来,用我们沙洲村的红色品牌,增加我们的资源附加值。我们沙洲村周边也是现在跟沙洲村这里正在谈,也是把我们沙洲村周边的“九村一库”融入到我们沙洲村来,打造一个沙洲大景区。现在我们也是正在规划。

  【主持人】谢谢我们两位书记的分享,确实你们两个村子是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接下来的时间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到我们在节目开始之前,通过湖南电台8个频率的微信公众号开通的互动留言,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留言怎么说。首先来看到的是一位网友小福贵。

   【小福贵】:现在的景区都喜欢搞个吉祥物,沙洲村有没有我不太清楚,但是我觉得他们是可以弄一个的。

  【主持人】朱书记?

  【朱向群】我们沙洲村也是在开发一些文创产品,比如说随手礼,送一份小礼给来了的这些游客,都可以体验一下,买一点礼品送给家里人或者送给其他的朋友都是可以的。

  【主持人】另外名字叫做春晓的朋友说。

   【春晓】那十八洞村和沙洲村可以弄一点自己的文创产品,当伴手礼之类的,肯定最好了!

  【主持人】看来咱们很多的网友对于十八洞村也好,还是沙洲村也好,都是非常的了解的。两位书记,网友们其实刚才都提到了很多有关于十八洞村和沙洲村的特产,说是不是可以有一些文创产品让我们的旅游IP更加的明显?施书记怎么看?

  【施金通】好,我对大家关注的这个事情,很多人也问过我,因为十八洞这个品牌现在很响亮,注册的人也特别多,所以我们监管起来也特别难。在此机会给大家说明一下。

  我们现在享用十八洞的品牌的,也就是十八洞唯一的一个logo,也就是十八洞村的彩绘logo,图案logo,这是我们十八洞村唯一一个十八洞村自己注册的logo。第二,现在我们十八洞村的产品也比较多,但是属于十八洞村自己的产品,我说几样大家可以记一下。第一,十八洞村的猕猴桃;第二,十八洞村的矿泉水;第三,十八洞村的富硒吊瓜子;第四,十八洞村的黄桃;第五,十八洞村的蜂蜜;第六,十八洞村的生态大米;第七,十八洞村的腊肉;还有苗绣,这八种。

  【主持人】今天施书记好像是给我们十八洞村的产品来正名了,谢谢您! 朱书记你们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朱向群】是的,我们也是。我们沙洲村也注册了我们沙洲村的品牌,但是使用起来还没规范,要提高它的知名度、识别度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有一些小企业用了我们沙洲村的品牌,但是他们还没有推上平台,只是本地人知道,所以我们也下一步也正在与一些有知名度的企业洽谈,他们要利用我们的沙洲村的品牌。

  【主持人】非常的谢谢我们两位书记的分享。用好两个村的影响力,整合资源,发展产业,做大产业,看来是我们两位书记在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之后的共同的一个烦恼。接下来我们就要请出唐教授了,唐教授您给我们今天的两位村支书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好吗?

  【唐文源】刚刚听了施书记和朱书记的一个介绍,感觉很兴奋。两个村的发展,我想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找到一些答案。其中提到的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想有国家战略的支持,我们是有信心的。

  很欣慰的是两个村都对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还有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了积极的思考。刚才我们两位书记都谈到了农业品牌化的问题,十八洞村和沙洲村,现在是全国有名,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牌资源。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品牌农业是我们现代农业的努力方向,品牌是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所以品牌化也是农业市场化与产业进程化中的一种必然。我们要利用好这两个村的优势,产业发展要走品牌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的经济业态,拓展农民的增收空间,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来,服务乡村,推动乡村的人才振兴。

  【主持人】非常的谢谢唐教授的分析和指导。我们两位书记对唐教授的解答还满意吗?

  【施金通 朱向群】非常满意!

  【主持人】非常满意,异口同声。

  【施金通】说到点子上了。

     

  【片花2】

  特色种植,旅游兴湘;

  入股创业,分红增收;

  民生保障,就地就业;

  精准扶贫结出了小康的幸福果。

  新闻访谈《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正在播出。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南电台主持人周眉。除了刚才所说的这些之外,我想问一下两位书记,有没有其他的脱贫之后的烦恼呢?

  【施金通】你先说吧!

  【主持人】好,那朱书记先说。

  【朱向群】都有吧。一个就是我们村里面缺人才。刚刚唐教授说了,党中央下一步部署就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完成两步走的第二个目标,这就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人才的确是太少了。

  【施金通】十八洞村也一样,十八洞村这几年发展起来以后,大学生才陆陆续续回来。像我们的施康,回乡创业的青年、我们的隆建义通过考试回到我们村里面发展,现在作为我们村里面的一个村官,这也是他们对十八洞村发展的一种信心。年轻人回来我们村里面就朝气蓬勃,就有欣欣向荣的一面。所以十八洞村以后,在乡村振兴这一块,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主持人】刚才您说回乡创业十八洞村的青年,我看了一下施康,长得可帅了,有丁真的气质。施康,你是九几年的?

  【施康】我是96年的。

  【主持人】为什么大学毕业之后会选择回到十八洞村来创业呢?

  【施康】首先,我是受我父亲施进兰的影响,在2013年总书记来到我们村之后,我爸当时在浙江打工,他看到新闻联播之后,他第二天就辞职了,他就跟我妈妈说他要回来,所以,那时他对我的影响挺大的。

  然后就是以前我们年轻人在外面都不敢说自己是十八洞村的,那时候很自卑,现在十八洞发展起来了,我们在外面走到哪里都会说我是十八洞村的,现在很自豪。平常我都会叫我的一些大学同学,现在十八洞发展的很好,你们赶快到我们村来,我们村变化很大,很自信了。

  【主持人】施康,你现在在家乡创业做的是什么呢?

  【施康】现在在家里面做的是直播带货。因为我以前大学学的是视频、新媒体,在上学的时候我也在给家乡做公众号,专门给家乡做宣传的。现在我毕业之后,我就直接用我的专业进入了直播带货的一个行业,在村里面开电商,专门卖起我们十八洞村的农副产品,比如我们十八洞村的腊肉、蜂蜜,还有苗绣等等。

  【主持人】哇,那现在生意做得怎么样了?

  【施康】现在生意非常好。因为现在快过年了,我们村的那些农副产品都供不应求。以前我们村的农副产品都卖不出去,而现在我们村的每家每户都开起了农家乐,外面的游客都来吃了,吃完之后他们还要带回去,他们又会介绍很多的朋友来购买。

  【主持人】确实也给我们十八洞村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我知道习总书记来了十八洞之后,特别牵挂的就是我们村的单身青年有没有找对象。施康有女朋友了吗?

  【施康】我的女朋友也是大学生,她是隔壁村的,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

  【主持人】哇,那太棒了,祝你幸福!朱书记,咱们沙洲村有没有一些回乡的青年呢?

  【朱向群】我们沙洲村一样,有,但是不多。我今天也带来了两位,一位是回乡创业的青年朱梦嘉,还有我们的选调生、我们的支部副书记陈娟娟美女。

  【主持人】两位美女好!

  【朱梦嘉 陈娟娟】主持人好!

  【主持人】声音好甜。先来问一下梦嘉,据我所知,你是沙洲村第一个回到家乡来开店创业的对吗?

  【朱梦嘉】是的。在2014年大学毕业之后,我本来也是一直都在长沙工作的,直到2016年的10月份,习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地讲述关于我们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当时我就觉得我们沙洲村的发展前景来了,可能回家的话会更好一点,所以我就想要试一下,然后我就回家开了一家奶茶店,也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村里第一个回来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生意也还挺不错的。

  【主持人】但你好像是一边开奶茶店,又一边在做红色讲解员对吗?

  【朱梦嘉】对,当初最开始的时候是的。因为沙洲景区在2017年建设开放以来,我们的游客越来越多,所以我就想着首先我是作为一名沙洲村的村民,是沙洲村的一员,然后我也是作为青年回乡创业的代表,我想着我应该能够为家乡做点什么,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这也是个学习的机会,所以就自告奋勇地来到我们的景区兼职起了红色讲解员。

  【主持人】据我所知,你好像是已经做了全职的红色讲解员了,对吗?

  【朱梦嘉】是的。就在习总书记今年9月16号来了沙洲之后,我们沙洲村的游客由原来的几百个人到现在,就像国庆的时候,每天都是有上万的游客。

  有一次,我带了一个浏阳的一个团队,当我在给他们在展馆里面讲解到汝城革命烈士英名录的时候,给他们讲到我们革命烈士的事迹的时候,我看到他们非常的感动,并且在我讲完之后,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自发地给我们的烈士们深深地鞠上了三躬,我自己当时也是热泪盈眶。当时我就想,我不能只是这样子做一个讲解员,我应该更加全身心的用情、用心、用力的去做好这个事情。所以最后我就把我的奶茶店给了我的朋友去打理,然后我自己现在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红色讲解员当中。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红色故事的传播人和传承人,包括习总书记那天来也讲到了,说我们应该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做好这份工作,我觉得这个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应该让我们沙洲的红色故事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主持人】谢谢梦嘉。

   

  【片花3】

  精准扶贫振兴希望的田野,

  新时代长征路上永葆初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新闻访谈《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正在播出。

  【主持人】我们还有两位90后的村干部还没有发言,先来有请来自十八洞村的隆建义。你是九几年的呢?

  【隆建义】主持人好!我是94年的。

  【主持人】你有女朋友了吗?

  【隆建义】目前还没有。

  【主持人】你看施康他是96年的,你是94年的。他比你小,他都已经有女朋友,你怎么没有呢?

  【隆建义】他长得比我帅。以前是穷得找不到女朋友,现在是因为工作原因,太忙了,没有时间去谈女朋友。

  【主持人】你得加油了,因为习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年轻人成家立业的问题啊,加油好吗?

  【隆建义】好!

  【主持人】2013年习总书记来到我们十八洞村的时候,你有没有见到?

  【隆建义】很遗憾,那时候我刚好在长沙读大一,后来是通过新闻媒体在网上传播之后,我才知道。一开始我在网上看到那个新闻,我都不敢相信,太惊讶了,然后我是立马打了电话问了村里面的人:“习总书记真的到我们村了吗?到了哪个寨子?哪个家里啊?”我不止问了一个,问了好几个人,他们都是统一的一个回答给我,我才相信的,习总书记真的到我们村了。

  【主持人】你好可爱啊,在电视上都已经看到了都不敢相信,还打几个电话去验证这个事情。

  【隆建义】因为这个消息太让我震惊了,真的。

  【主持人】那你为什么会想到毕业之后回到十八洞村来做村官呢?

  【隆建义】毕业之后,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了县里面的一个招考,然后我就去报名了,考上了。但是一开始我是分在了其他的一个村,可能是缘分吧,也是组织上的关心,因为我是十八洞村的人,组织又把我调回十八洞村,可能这样工作开展起来更加方便吧。

  【主持人】现在我们隆建义在十八洞村是做什么工作?

  【隆建义】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现在在村里主要是负责一些软件类的资料。因为像现在医保,还有扶贫政策都是全面覆盖的,我们村有很多老人跟孩子在家里,他们一不会用手机、二不会用电脑,我就会上门去给他们做服务。我当时走到了一户人家,他那边是没有年轻人在家里的,那时候刚好是冬天,路面上都结了冰,我就联想到了,因为我奶奶就是前两年,也是路面结冰,走在路上摔倒了,住了将近几个月的医院,然后我就想着我自己辛苦一些,尽量的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少外出。

  【主持人】所以也是奶奶感触到的你。

  【隆建义】对。因为我觉得服务他们就像服务我奶奶一样,因为我是十八洞本乡本土的人,我是大山的孩子,我觉得我这样做是我应该,我应该这么做。

  【主持人】现在当村官了,你有什么样的打算吗?

  【隆建义】嗯,打算就是以后努力学习,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全力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

  【主持人】谢谢,非常的谢谢隆建议。另外还有一位是我们的娟娟副书记,来自于沙洲村。你好!

  【陈娟娟】主持人好!

  【主持人】和前面的我们三位小伙伴有一点不一样,你是省委组织部派到沙洲村的选调生对吗?

  【陈娟娟】对的。我不是湖南人,我老家是江西的,我是去年7月份从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了沙洲村。

  【主持人】从大学硕士到村干部,你适应吗?

  【陈娟娟】其实一开始这个适应期还是有一个过渡的,但是经过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等大考的磨练,我的干事本领增强了,群众方法也增加了,现在还是比较顺利的,还是适应了的。当然最让我感觉到幸福的是在今年9月份我见到了总书记。

  【主持人】我也很羡慕你!我特别想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跟你的交流当中聊了一些什么呢?

  【陈娟娟】在9月16日下午4:40左右,总书记一行人来到我们村服务中心,我作为服务中心负责人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村的为民服务工作,全程交流大概5-6分钟。 在这次交流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总书记对我们基层干部的关心关怀,以及对我们基层发展的布局和期待,最重要的就是言语中总书记透露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他在现场作出指示,他说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就是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要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主持人】那你们现在是怎样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指示的?

  【陈娟娟】针对总书记提出的要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我们将嘱托化为了三个目标,那就是便民、高效和100%的满意度,不是高满意度了,我们要的是100%的满意度。因为一旦精准,那么他就肯定会要从方便老百姓的需求出发,也会更加高效。同时要追求实效性,就是要以老百姓的满意度来检验工作成效,检验我们的服务实效。举个例子,我们县里面有一个惠民政策叫做老年公交卡,满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坐公交,以前这张卡是要到县里去办的,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这次这个机子也放到了村里,我们老百姓就可以在村里办这个卡了,老百姓都非常开心,也非常满意。

  【主持人】特别的方便,也是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想问一下娟娟你到这里工作已经有多久了?

  【陈娟娟】我在沙洲村工作一年零五个月了。

  【主持人】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陈娟娟】有的,有的。其实刚来村里的时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当时我接到了一个征地任务。我作为支部副书记,也是一个主要负责人,打了个前锋,当时我到一户村民家中,当时他的情绪是比较排斥和反对的,因此他比较情绪激烈,并且现场就骂,也不能说是骂,就是情绪比较激烈,他就说:“你这个猪脑袋怎么回事?”当时我也是觉得自己从小挺品学兼优的,被群众这样骂是第一回,真的是第一回,当时一口老血就感觉堵在了嗓子眼儿。其实很想哭,但是在群众面前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工作进度,我就走到门外,眼泪就控制不住就往下掉了,当时印象还是挺深刻的。

  【主持人】这个坎儿是怎么走过来的?

  【陈娟娟】哭了之后,我觉得不对啊,应该是我的群众方法或者是群众工作没有做到位,不然群众怎么会这样说我。因此我当天回去了之后,我就又向村里的书记,还有一些老的理事长、老的村干部请教,请教怎么做群众工作,他们就告诉我,群众工作就是脸皮一定要厚,嘴巴还要甜,各方面都要动起来。所以他们给我传授了一套工作方法之后,我就接下来一个月,每天晚上跑到村民家中,不管他在吃饭还是不吃饭也好,我就坐在旁边等,时不时插两句聊两下,问问家里的发展,就经过一个月的晚上我跟他讲道理,他终于在最后同意了,而且肯定了我的工作。就从一开始他骂我猪脑袋,到现在我们关系非常好,逢面就是:“陈书记吃水果。”就是关系非常好。这件事情,也让我印象挺深刻的。

  还有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其实我不知道原来我们村民对我这么有感情,就是在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县里的演讲比赛,刚好我们梦嘉也在现场,她就把我的演讲比赛视频发到群里面,好多好多的村民,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这么多村民出现在群里点赞,说我们的沙洲女儿真厉害、真棒,还说以后你出嫁了要给你准备嫁妆的,他们说我是沙洲的女儿,我当时是极为震撼。

  我原先不知道原来我已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而且是这么多的爱。

  【主持人】是不是觉得特别幸福?

  【陈娟娟】非常的感动,非常的震撼。

  【主持人】对于未来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划和打算吗?

  【陈娟娟】未来的话我想肯定也是服从组织安排的。因为我想,不忘初心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所以说,无论我未来是否留在沙洲村,未来我去到哪里,我想总书记的嘱托和半条被子的精神,一直会影响着我,我一定会把半条被子的精神,那种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精神一直带下去,也在我的人生第一站把这一粒纽扣扣得牢牢的、紧紧的了。

  【主持人】非常谢谢娟娟和我们的分享,也非常的谢谢四位年轻人和我们的分享。接下来的时间我们继续来看到的是微信网友的互动留言,来看到的是名字叫做贺小飘。

  【贺小飘】他上个月到十八洞村搞了一次学习,看到家家户户的火炉上都是有挂着腊肉、腊肠,农家乐尝了一下,味道还可以,怎样才能够买得到?网上有吗?

  【主持人】这个问题施康可以来回答大家。

  【施康】就在抖音上面搜索一下“湘西十八洞村”就可以购买到我们村的腊肉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施康!还有一位名字叫做小顽童。

  【小顽童】其实我也很想回老家,只是不知道回农村自己可以干什么?

  【主持人】施书记要不你也给他们解答一下?

  【施金通】年轻人一个要有志向。回村干什么?现在各个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来了一定会有一份事可以干的,他不要有多大的什么能耐,只要你想干,都有机会让你干。只要你肯担当,就有可以让你担当的,我相信回到农村会有一个广阔的天地,希望年轻人踊跃回来。

  【主持人】谢谢。唐教授刚才听了我们四位年轻人的一些分享之后,我想听听您的点评。

  【唐文源】好的,很有感触。几位嘉宾都很年轻,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激情,有梦想,有担当,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是我们脱贫攻坚和实现小康的中坚力量,也是我们未来乡村振兴的坚强的基石。通过他们的不同故事,我们看到,我们也相信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我们的家乡,我们的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特别是我们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十四五将开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会吹响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号角。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希望大家在振兴乡村的过程当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奉献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再次感谢唐教授。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从湘西苗寨到湘南瑶村,每一步都折射出了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8年持续脱贫攻坚奔小康,一起过上好日子的奋斗历程,是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我们即将要迎来新的一年,2021年,这一年是我们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追梦的我们未来可期。

  5年之后,我们的十八洞村、我们的沙洲村又将会是怎样的新变化呢?其实在今天的节目之前,6位嘉宾已经将他们5年之后的愿景蓝图简短地写了下来,让我们一起收藏起来,待到十四五规划梦圆之时,再一起来打开,见证我们的初心和梦想。

  各位听众朋友,由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经济频道、潇湘之声、湖南村村响广播,芒果动听共同播出的《热点今日谈》——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5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