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理论自信·运用自觉·报道自如——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新时代经济报道的重要性

2021-10-26 14:3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理论自信·运用自觉·报道自如 ——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指导新时代经济

  内容提要 分析报道经济现象时,以不同经济理论为指导,会产生迥异的报道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立场和分析方法上的不同,阐明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新时代经济报道的重要性,并以通讯《“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万华改革之路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伟大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在经济报道中有效突破西方经济学分析范式,更加自信自觉自如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经济报道。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报道

  新华社2019年5月29日播发的长篇通讯《“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万华改革之路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伟大实践》(以下简称万华稿件),以新时代新国企的新样本有力回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其中,稿件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当前经济报道如何突破西方经济学分析范式、有效提升报道说服力和影响力,具有明显借鉴意义。

  本文基于报道实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立场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及其对新闻报道尤其是经济报道的不同影响,阐明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新时代经济报道的重要性。本文还以万华稿件为样本,探讨了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新时代经济报道注入强大理论力量。

  一、探讨如何更好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新时代经济报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首先,经济报道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至关重要,需有正确经济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经济报道是展示中国成就、增强“四个自信”,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闻舆论“阵地”。做好新时代的经济报道,必须以科学、有力的理论为指导,不断增强经济报道的解析力、说服力、引导力。

  第二,较长时期以来,在我们的大量经济报道中,无论是一些经济工作者、研究学者还是新闻工作者,往往存在不自觉地用某些西方经济学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情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却不能自信、自觉、自如地运用。此类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简单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以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和范式来观察验证中国实践,忽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和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原创性”。二是不能充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内涵,思想性、针对性不够,导致说服力、指导性不足。

  第三,做好新时代的经济报道,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奇迹”不断确立、确认、确信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优越性。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经济正面临着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诸多新任务新难题。站在新历史方位上,我们的经济报道要有充分自信,也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才能更好地观察分析我国的经济现象。

  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方法指导经济报道的研究,特别是相对深入的跨界研究数量有限。虽然有学者对经济报道的理论专业性和新闻性、通俗性如何平衡进行了探讨,也有学者对经济报道中的新闻理论依据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了对比分析,但都没有充分论述如何更好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经济报道。相关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等学术论文数据库中几乎检索不到。

  因此,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报道实践十分必要。而且,这种探索可以为更多社会学科从中国经验出发研究形成有别于西方的新范式提供思路和启发,进而推动产生适合我国经验的“中国话语”“中国范式”。

  二、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方法不同,对新闻报道影响不同

  学界一般认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最初理论来源。西方经济学后来沿着一条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的路线演进,自萨伊、马尔萨斯,经穆勒、马歇尔,延至当代西方经济学,一脉相承[1]。其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具体的生产机制、资源配置以及市场运行等,实现经济主体效益最大化或某种宏观经济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植根于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实践中形成的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立场、研究目的上有着根本不同。前者主要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理性人”的多样而无限的欲望,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在揭示人类社会形态和人类历史演变的普遍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2]。

  用不同的经济理论作指导,经济报道有着必然不同的逻辑。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必然要求以满足受众个体利益为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经济报道框架和范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新时代经济新闻报道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

  新时代的经济新闻工作者要坚定理论自信,就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解析中国经济现象最根本、最科学、最有效的理论。

  一是西方经济学并非天下普适的“金科玉律”。从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脉络来看,也并非一成不变。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主义、新自由主义,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凯恩斯主义等,理论学说自身也在不断演化、修正。从具体实践来看,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在指导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发展时遇到了惨败。我们经济新闻报道中运用的理论与方法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选择最适合的理论。

  二是中国的诸多经济实践已超出西方经济学传统认知。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并取得翻天覆地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许多实践的成功已非传统西方经济学所能解释。例如,中国在推行市场经济之初,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曾质疑: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私有化。然而,我国成功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

  从万华报道中涉及的国企改革来看,中国的国企改革不仅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改革,那些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产业、没有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其效率未必低[3]。西方经济学围绕交易费用、委托—代理、剩余索取权等对企业制度进行的研究虽有借鉴意义,但给出的改革路径与中国实践有根本不同,更无法说明中国国企改革为什么“能”。

  当前我国的不少经济实践已走在世界最前列,许多领域进入“无人区”,超出了西方经济理论的解释能力。因此,要做好中国经济的新闻报道,无论是经济工作者、受访的专家学者,还是新闻工作者,都应紧跟最新实践、以创新理论作为指导。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解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正所谓“果中有因、因中有果,因果循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前者必然是解析后者的唯一“金钥匙”。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新思想、新论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项制度并列,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新概括,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做出了重要发展和深化。

  这些理论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总结,又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济新闻报道实践。例如,在分析我国产业发展问题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相比西方产业集群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等明显更具现实针对性。再例如,在报道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等诸多经济现象时,如果从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维度出发,就能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分析框架。同样,在观察农村发展、中国企业海外合作发展等问题时,如果不以乡村振兴战略、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的政策理论为指导,则难以抓住其深刻内涵。这些观察和分析经济实践的视角方法,显然是无法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获取的。

  四、从万华报道看如何在新时代经济报道中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长篇通讯《“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万华改革之路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伟大实践》通过一家国企的改革创新历程,有力反映了40余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成就和强大魅力,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立场。在万华报道中人民立场得到充分体现。首先,稿件的主要内容是人民的伟大创造。稿件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以万华这家诞生于1978年,其成立本身就是为解决人民穿皮鞋问题的企业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万华人踏着改革鼓点、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创新发展的一系列精彩故事,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国企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方面的伟大实践。

  其次,报道目的是在全民中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稿件跳出企业看企业,超越改革看改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魅力,激发全国人民改革创新、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此外,稿件分析始终关注人民福祉。从强调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始终不变,到展现企业绿色环保、安全、共享发展的理念,再到分析改革中职工主人翁地位是否改变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是辩证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稿件充分重视对生产力的分析,第一部分系统讲述万华40年改革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第二部分讲述跌宕起伏的企业自主创新故事,突出其重奖科研、“十年磨一剑”等做法,都对当前企业改革和创新发展具有较强启示意义;第三部分则着重论述生产关系,是全篇的升华点,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到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包括分配形式等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总结国企改革的4对“变与不变”,也从生产关系角度进行了论述。

  总体来看,稿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出发,实现各有侧重和有机融合,是一次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经济现象的报道实践。

  三是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观察实践。如前文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践中形成诸多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稿件充分运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实践。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等都是文章观察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同时,稿件着重运用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新发展理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例如,稿件第三部分对“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变”进行专门论述,并结合“国企重大决策须由党委讨论后董事会决定”这一新规,讲述党的领导在改革中的根本性作用;第二部分着重对新发展理念在企业中的实践进行观察,从创新、绿色、安全等角度进行论述。

  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从“管资产”到“管资本”、国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诸多关于国企及中国经济的最新理论表述,都在稿件中得到运用和体现,实现了理论对报道的全面指导、报道对理论的有力宣传,取得了相得益彰的好效果。

  五、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努力在新时代经济报道实践中做到自信自觉自如

  做好新时代经济新闻报道,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强化理论基础,掌握科学方法,从而做到理论自信、运用自觉、报道自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真正成为我们经济报道最根本、最有力的理论指导。

  一是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新闻工作者要坚定“四个自信”,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对党的经济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系统化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中辨明方向、看清本质、抓住主流,形成经济报道的正确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有效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说服力。

  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无论是对经济政策的解读、经济形势的报道还是对经济成果与经验的宣传,都要在重视生产力分析的基础上,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把“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作为基本原则。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抓住当前中国经济工作的根本,提升经济报道的高度、深度、力度、温度。

  三是掌握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总结问题,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相结合等方法。做好新时代经济报道,同样需要对这些方法深入领会、灵活运用。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万华稿件中得到充分运用,特别是4对“变与不变”在辩证统一中抓住40年国企改革的主要矛盾,准确揭示深层规律,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思辨性和启示性。同时,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科学理论工具,如市场效率、价格机制,以及财政、金融、外汇、外贸等领域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同样可以借鉴运用,做到兼收并蓄、用其所长。(作者余孝忠系新华社山东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袁军宝系新华社山东分社总编室经济采访部主任)

  【注释】

  [1] 王培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比较[J],学术探索,2014.11(30)

  [2] 杨新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J],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9日

  [3]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国有企业改革,社会科学战线[J],2019.1(48)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6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