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红区

2021-10-29 15:43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红区

  【片头】

  【实况】

  医护人员:放掉,不要拉管子。

  【实况】

  医护人员:接氧气。

  【实况】

  医护人员:要几个?

  医护人员:要一个,赶快。

  【解说】

  红区内外,两个世界。一个静得可怕,一个动魄惊心。人们把传染病的污染区称为红区,以警戒其危险。

  进入红区之前,要一一穿好手术服、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隔离服、鞋套、手套、面屏。一层层叠加后,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变得臃肿,个人形象模糊。

  不过,武汉红区的故事,也因此更加纯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出标题:红区

  【解说】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接收的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

  【实况】

  医护人员:我们出去,速度快。

  【解说】

  而上海华山医院整建制接管的5楼ICU,则是重症中的重症,红区中的红区。

  【实况】李圣清 上海华山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

  李圣清:危险的,同学。脱呼吸机危险的。你开玩笑。

  【实况】

  李圣清:进来全都是危重症啊,进来全都是插管的。最多的一次是30个病人进来,27个插管,2个做ECMO,6个上CRRT(血液净化)的。你就看这个病的严重程度吧。

  【实况】陈澍 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陈澍:你会发现,在这里会有很多你原来想象不到的情况,想象不到的事情。像人走在十字路口,到底往左还是往右。也许走错了,这个病人完全迥然的两种情况。

  陈澍:醒一醒,醒一醒。

  陈澍:有一些老先生他就是完全不配合,他是没有生的欲望的。

  【解说】

  这就是红区的常态。从医二十多年,陈澍正在经历着他职业生涯中最难熬的一个春天。

  【实况】

  陈澍:你想象一下,这边心跳停了在抢救,那边又在叫着,第二个病人心跳停了,第三个病人心跳又停了。做到后来都怕了,刹不住车的。一个班上三四个病人,同时不好,一个个看着他们(走掉)。

  陈澍:澍,什么意思知道吗?及时雨。能够做到及时雨哪里这么容易啊,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帮到,很多时候只能是安慰,但是真正要解决很大的问题,这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好了,我们走吧,开工。

  医护人员:查房了,陈教授来查房了。

  【解说】

  在红区,医生救人的初心一直被现实挑战着。就像12床,他的新冠肺炎已经好转。但糖尿病却让他的整个右腿迅速坏疽。

  【实况】

  陈澍:破不破啊?

  医护人员:破的。

  【实况】

  陈澍:这个病人现在就是两个矛盾。就是说腿这个情况来看,无解的,它全部坏死了。你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截肢,把这个腿截掉。那么腿截掉的话,现在看起来,在目前这个条件下,和这个病人的基础情况下,我们讨论过两次,可能还是有些难度。81岁是很大年龄了,但是对医生来说,每个生命,只要有条件,我们还是能争取尽量争取。

  【解说】

  如果不立即手术截肢,接下来的脓毒血症会让12床万劫不复。他根本等不到拔管、康复出院的那天。可是疫情之下,隔离病房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

  【实况】

  陈澍:想想办法,预后肯定不好,但还有什么办法吗?这么险的两关都过来了,还有什么机会可以给他再试一下吗?

  【实况】

  陈澍:所以这个病人也蛮尴尬的,因为他的命就靠这些设备吊着的。

  武汉医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现在你放在这里,始终这个样子的话,到时候结果大家都知道,对不对?

  上海医生:就是您觉得必须得拔完管才能去别的地方做手术?

  武汉医生:不,你不拔管,怎么到隔离点?他去手术之前还得到隔离点待14天。

  倪丽 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病科主治医师:这个人的这条腿能不能进一步去救治?因为他现在这条腿释放的毒素,包括后期的一个感染的问题。如果这条腿不能处理,你拔了呼吸机,解决了他的肺,他醒过来看见他这条腿这个样子,包括这条坏疽腿的一个疼痛,可能要考虑更长远一点,我们让他醒过来之后,我们能做什么?

  陈澍:这里讲句怪话,这个脚不好,这个人是没机会的。晚脱点,早脱点,那你其他的事情去做它,对我们来说,它的目标是什么?

  武汉医生:我们这边确实,坏疽的这个腿现在不具备手术条件。我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他能够出院,最后到指定医院去。能够做手术的话,还是尽可能要去做积极的一些干预。

  陈澍:因为这个腿肯定有很多坏死出来。

  武汉血管外科医生:这个病人已经八十多岁了,截肢的可能性已经蛮小。

  陈澍:到底走哪个方向?要努力那么我们就拔管。如果没有努力的可能性,我们怎么让他最舒适?

  武汉血管外科医生:后面那个腿的事情,即使转到我们血管外科去,都不一定能做,医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

  武汉血管外科医生:现在动手术非常非常地麻烦,即使平时去动手术,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实况】

  陈澍:这种你不弄的话就拖着,拖死了。老早就要截掉了,又没条件截,现在也没人肯截。这种病人很大的医疗资源投入,但是他最终的预后是不好的。所以怎么说呢?我们人道主义吧。多活一天是一天,痛苦至少没有。他这样镇静着、插着管,他不知道,至少没有痛苦。

  【解说】

  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在这次疫情中,显得尤为深刻。

  【实况】

  医护人员:加油!

  【解说】

  2床的奶奶拔完管后,刚苏醒过来,但她拒绝吃饭,拒绝一切治疗。

  【实况】

  陈澍:老太太!

  护士:她今天要绝食,不想吃东西。

  陈澍:要吃点东西的,知道吗?眼睛睁开来看看。你不吃饭身体没力气怎么回家,回到家再好好养了。用点力气握一下手,好不好?非常好!她在用力握手,说明有信心啊。

  陈澍:我们这边新冠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家,很多有些心理问题,不配合治疗,拒绝治疗。特别在重症病房里,他看到很多失败的病人。这些病人对他求生的欲望,或者说内心的打击很大,甚至于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都有碰到。尽量做些干预。比如说,有些老太太她不会用电话的,我们帮她拨通。或者,让家里人拍的视频,发到我们的污染区的手机,放给她看。好像是有一些帮助,但是看起来这个路还是蛮长的。

  【解说】

  病区30张床位,拒绝治疗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医生们说,这一方面是因为痛苦,另一方面是老人觉得自己会给家里添麻烦。

  【实况】

  陈澍:老魏!老魏!叫你呢。

  陈澍:他的蛋白降得很快。

  【解说】

  11床的老人因为绝食导致营养不良,医生们只能给他插上鼻饲营养管。

  【实况】

  医护人员:因为很多人是家里不止他一个人生病了,那么还有其他的家属也许就在隔离点。在这个环境里,也没有办法给他太多心理上的安慰。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

  【解说】

  第二天,2床的奶奶仍然拒绝一切治疗。

  【实况】

  医护人员:她就拒绝治疗,就躺在那里不太动。然后就给她吃,她也不要吃。给她吃药她也不肯。

  医护人员:这是手机,帮我看看2床家里人的电话,我眼睛看不到,1758那个是吗?

  医护人员:喂,你好。是这样的,我们这是监护室,老太太现在人醒着,想跟你们说说话。

  病人家属:好好好,是视频吗?

  医护人员:视频可以的,你等等。我给你走过去。没事,没事。

  医护人员:阿姨你们家里人很想你的,你跟他说说话,能说吗?

  2床:我的病治好了。

  病人家属:你要听医生的话。

  2床:感谢他们啊。

  病人家属:感谢医生,医生冒着蛮大的风险给你来治病。要感谢医生,医生是为你好的。拜拜。

  医护人员:你要配合我们,多吃饭,好吗?我们给你吃的饭、吃的药都要吃的。

  2床:对不起你们。

  医护人员:没事的,应该的。你好好休息,休息好了,早点回去。和女儿、儿子见面就更好了,好不好?

  2床:谢谢。

  医护人员:好的,没事,阿姨。

  医护人员:真的还蛮好的,之前她还有点烦躁。今天早上她有点情绪,不肯吃药,通个电话就好了。总归还是想家里人。

  【实况】

  陈澍:12床今天早晨讨论了一下,我们也看了片子和你发出的血气报告,觉得可能即便这个人腿坏疽、坏掉了,如果有条件的话,能拔管尽量还是争取一下。

  【解说】

  两天后,经过治疗,12床的呼吸功能趋于稳定。陈澍决定今天撤掉呼吸机,尽量给老人争取截肢手术的时间,保住性命。

  【实况】

  陈澍:这个不截肢是没有第二条生路的,只有截肢。现在他肺有条件拔管,第二个就是等他看有没有哪个医生有这个胆量去做,再看他家属跟他自己的意愿,总归三方。

  【实况】

  陈澍:脱掉呼吸机了,12床脱掉呼吸机了。拥抱一下,随便找一个美女拥抱一下。

  医护人员:好赞啊。

  陈澍:赞不赞,开心吗?

  【实况】

  陈澍:人的意识状态不好,喊不醒。

  医护人员:时间太久了。

  陈澍:他清醒不过来,没有自发的咳嗽。

  【解说】

  可是撤机后,12床的意识一直恢复不好,根本叫不醒。而且,他坏疽的右腿已经开始有了渗出。隔着层层的防护,可以分明闻到臭味。

  【实况】

  陈澍:脚又恶化了,看起来这个脚是没有机会截了。呼吸机脱不下来。如果脱不下来,与其让他这样子拼命自己做功呼吸,不如用机器帮助他,这样他舒舒服服。然后我们再考虑下一步吧。

  【解说】

  无法拔管,无法手术。12床的治疗陷入了一个死局。

  【实况】

  陈澍:你说这个腿会痛吗?

  医护人员:痛,倒我觉得……

  陈澍:你想想看,一条腿全部坏死,如果不处理掉,它里面释放多少东西来?一块肉都要臭了。

  【实况】

  马昕医生:刚才说的糖尿病的那条腿,再不弄的话,我都想在这地方干了。给我十几把血管钳我就可以干下来。

  【解说】

  12床如果再拖下去,过了手术的窗口期,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了。

  【实况】

  医护人员:我觉得让他醒过来好残忍。

  陈澍:这个人如果说他能活这么久,主要就是你的CRRT(血液净化)。

  医护人员: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做了一件坏事。

  陈澍:做了该做的事。

  陈澍:很难啊,但我们努力过了。越到后头(呼吸机)越去不了。

  【实况】

  医护人员:求生欲很强。其他都蛮好,除了那条腿。

  记者:你照顾他很久了?

  医护人员:快半个月了。前段时间很难过的,这段时间已经好很多了。不过老爷子很赞的,生命体征一直很平稳,就是感觉他一直很想活的那种状态。我觉得其实真的应该需要帮他一下。我觉得他现在就是,除了那条腿,因为医生说他的肺情况还可以,就是有希望活。

  医护人员:老爷子,我们医务人员都很努力,也希望你加油。虽然你现在可能听不到,也感受不到,但是真的希望你加油。

  【解说】

  面对不幸的人,面对无力的现实,该如何自处?这是每一个人都要接受的挑战。

  徐东亚护士说,那天有位病人去世了。但他锁在柜子里的手机却响个不停,她没办法去接那个电话。

  【实况】

  徐东亚:他手机其实一直在响,家人就直接打不通他电话,让我觉得比较难受。

  【解说】

  印正护士说,她永远无法忘记那位好心的老婆婆。

  【实况】

  印正:她还帮助我们劝她隔壁邻床的一个小姑娘,因为小姑娘进来的时候挺烦躁的。因为她比较激动,她不愿意住在监护病房,她想跟她的家人在一起。老太太还劝她,小姑娘现在住个院不容易,能有病床了,你好好待在这里。这里的医生、护士都很好。但是这个小姑娘是比老太太好得快,她先转到了普通病房。这个老太太,就离开了。所以每一次有病人离开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做的不够,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把他们给抢回来,从死神手里去抢回来。

  【解说】

  除了心理上的压力,每个在红区工作的人,最直接的冲击,就是闷热,缺氧。

  【实况】

  医护人员:整个防护服里面是密闭的,然后不透气,所以现在我里面已经全部都湿了。

  医护人员:我现在已经湿透了。

  【解说】

  热到极点,只能把手放在冰块上降温。

  【实况】

  医护人员:她现在不舒服,她说她想吐。

  【解说】呕吐

  那天,傅晶晶护士穿好防护服后,就呕吐了。

  【实况】

  医护人员:你先休息一会儿,好吗?现在里面人够的,没关系的。没事的,没事的,穿好了也不要紧的。身体出现状况,这个是没有办法控制的。

  【解说】

  傅晶晶觉得自己浪费了一套衣服,觉得给大家添麻烦了,她一直哭。

  【实况】

  医护人员:输血输上去。

  【解说】

  一位病人脱机后突然大出血,邹海医生只能用手紧紧按着出血点,一动不动。

  【实况】

  邹海:只能用人力去压它了。这是最安全的,但是也是最累的。

  【解说】

  知道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进入红区前,他们为何热衷于在防护服上图画,开着玩笑。

  【实况】

  医护人员:我们的精神食粮。

  医护人员:白白胖胖,充满希望。

  医护人员:征婚,我是单身。

  【解说】

  每天一定要合影,摆各种各样的手势。

  【实况】

  医护人员唱歌: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

  医护人员:她今天早饭吃了个双黄蛋,看来果然不一样,今天是她的Lucky  Day。

  医护人员:然后我今天还看到了喜上眉梢。车开过的时候,我看外面,看见一只很肥的喜鹊,正好站在梅花树上,这个本来就是好兆头。

  【解说】

  这是自己给自己的勇气。

  【实况】

  医护人员:你一定要让她完美出镜。

  记者:一定,一定。

  【实况】

  陈澍:喂,你好,我是同济医院ICU的陈医生。老爷子如果不把这个坏死的腿去掉的话,早晚要撑不住的。那么现在看起来医疗力量在恢复,他的新冠基本上也阴转了,所以可能可以出现一线机会,就是我们可以来做这个手术。

  病人家属:尽量还是做一做这个手术。

  陈澍:一线生机,我们尽百分百努力,好不好?

  【实况】

  陈澍:现在已经创造好了。本来是大家都不肯。后来大家再商量,再跟指挥部,再跟中法新城那边联系,可能就创造了一个条件。他们答应,如果只要家属愿意,我们可以转到那边去。那边手术条件好多了,正规的。

  陈澍:希望一切平安,他能够度过这一关。现在在一个非常大的关口。

  陈澍:小罗、小曹,他们忙着要转了。

  【解说】

  陈澍所说的最大的关口就是将12床,在呼吸机插管的状态下,在三级防护的状态下,转运到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对罗猛强、曹书梅两位麻醉医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实况】

  罗猛强:一旦出现问题,有可能就是致命性的问题。从一个病区转到另一个病区,刚才查了一下,好像是有几十公里。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另外他是新冠肺炎的患者,包括我们路上的防护,对我们的职业暴露也是个危险。

  曹书梅:有一线生机,也要尝试。

  曹书梅:5支阿托品、1支麻黄碱、6支肾上腺素。

  罗猛强:一定要给他争取治疗的机会。

  曹书梅:不转运的话他会死于脓毒血症的。

  曹书梅:对,不能再拖了。

  【实况】

  陈澍:我也没想到,我本来以为也(没机会)。我几乎已经灰心丧气了,觉得做不成了这桩事情。

  【实况】

  罗猛强:准备好耗材,我到时候拿着呼吸机就进来了。

  【实况】

  陈澍:有些人不敢接,总有医生能够敢接的。

  【实况】

  罗猛强:不要急。

  医护人员:等一下。掉了。

  【解说】

  移床的时候,12床的呼吸机接管突然掉了。在转运的过程中,这几乎是致命的。

  【实况】

  罗猛强:以后抬病人,一定要我说可以才行。我们统一一下节奏。因为刚才我的管路还没好,你们就搬过去了。我们就是互相配合,好吧?这样我们统一步调,好吗?

  罗猛强:走。

  【解说】

  12床现在完全依赖于转运呼吸机了。但钢瓶的氧气量最多能维持90分钟。

  【实况】

  罗猛强:接监护,快。放松点老爷爷。

  罗猛强:把这个液体挂一下,快,赶紧走。

  【解说】

  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到同济医院中法院区,40公里,共计50分钟的车程。这一路不能有任何的意外。车辆颠簸,血压、血氧、心率,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是快速并致命的。而此时12床的心率,监护仪根本测不出来,曹书梅只能全程用手监测12床的脉搏。

  【实况】

  曹书梅:心电图没有。这样摸着的话,一方面知道他搏动,另一方面也知道他现在的循环大概是怎么样。

  【解说】

  一路平稳,12床安全抵达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等待一场救命的手术。

  上海的医生、武汉的医生,推着12床,一步步向前走。

  【实况】

  武汉医生:你还好吧?

  上海医生:还好。

  【实况】

  罗猛强:赶紧的,我们已经很长时间在路上,赶紧接监护。

  罗猛强:吸引器,快一点。

  武汉医生:拿过来了!

  罗猛强:赶紧,快!

  罗猛强:不够长啊!

  【解说】

  移床后,又是一波急救。

  【实况】

  武汉医生:把这个关一下,快点。

  罗猛强:把氧气接起来,接氧气,不要用了。还有别的氧气钢瓶吗?快拿一个。

  罗猛强:一定要轻柔。

  【解说】

  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忘我的。无论来自哪家医院,职级高低,在救命这件事情上,高度统一。

  【实况】

  武汉医生:我们已经很配合了。

  罗猛强:我知道呀。我们也是已经长途跋涉过来了,穿三级防护,都不容易。就是为了这个病人,不能因为转运过程中死亡。

  罗猛强:因为他主要是有坏疽,我们那边没法做手术,所以一定要转到这边来,才有机会手术。否则的话,他一直在那边拖,很快他的肺炎全都会出来,就被拖死了。

  【实况】

  罗猛强:全身也湿透了。病人安全就好。

  武汉医生:是的,刚刚突然那个呼吸机不能用的时候,我深切感觉到了你的那种紧张。

  【实况】

  医护人员:这是樱花吗?

  罗猛强:要不帮我们合个影吧,我们5个人,快 。

  医护人员:这个樱花好美啊。

  【解说】

  蓝色衣服的是上海的医生,白色衣服的是武汉的医生,他们一起拍了这张照片,却彼此不知姓名,也未曾见过对方的容颜。

  【实况】

  陈澍:一线生机,我们尽百分百努力,好不好?

  病人家属:好好好。

  陈澍:那就这样。好,再见。

  【解说】

  给12床拼来了手术的机会,陈澍终于松了一口气。

  【实况】

  医护人员:你写点什么吧?

  陈澍:我这个思维很不行的,你帮我想想吧,你来写吧。

  陈澍:保佑, 必胜,加油。柚子嘛,再写个保佑,好不好?

  医护人员:好。

  医护人员:加油。叫他加油。

  陈澍:加油。

  医护人员:这个是19床的。

  医护人员:我知道了,一个19床,一个11床。

  医护人员:这是吉祥物啊。

  医护人员:你们要玩吗?

  医护人员:柚子是保佑我们的病人。

  【解说】

  在红区,柚子成了吉祥物。这不是迷信,而是灾难之下的象征和希望。

  【实况】

  医护人员:30床(血氧饱和指数)怎么89 ,不行。

  医护人员:护士先过来,30床护士赶紧先过来。

  【解说】

  3月8号,饶才强还插着管,做着血液净化,生命垂危。但10天后他就要出院了。这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的努力,生命的奇迹。 

  【实况】

  饶才强:我住这儿一个多月了。

  记者:一个多月了,跟他们说你出院的消息了吗?

  饶才强:说了,他们喜“死”了。

  【解说】

  那天,他吹了一个大气球,他要感谢所有人。

  【实况】

  饶才强:李圣青(医生),她说你用手套吹,没有气球你就吹手套。你们这的护士太好了,我舍不得。对我太好了,用自己真心换别人的真心。

  【实况】

  饶才强:你下午几点钟来?

  【解说】

  饶才强和家人说,他这次在医院的账单已经超过了三十万。他说如果不是国家,他要十年才能还清。

  【实况】

  饶才强:不吃不喝十年,要吃喝得要二十年。感谢我们习近平同志,习大大。

  【解说】

  26床在这里住了一个月,今天也要出院了。

  【实况】

  26床患者:特别地高兴,我不知道怎么感激你们,我也不会说话,不知道说什么好。

  26床患者:谢谢你们了。希望这个疫情早点过去,你们早点回家。

  26床患者: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你们都可以早点回家。太辛苦了。

  26床患者:这个疫情早点过去就好了,我看到他们真的是好辛苦。

  【解说】

  一定没有人愿意再经历一次红区,但走出红区的人,却经历了一次奇迹。所有人也都希望,等待截肢的12床,会是一个奇迹。

  3月16日,12床终于可以手术了。

  【实况】

  武汉医护人员:憋口气,快速出来。

  武汉医护人员:老师你请进。

  武汉医护人员:我们东西都会准备齐全,完了以后,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巡回护士来给老师们做提醒。

  【解说】

  当我们赶到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时候,才发现主刀的医生是上海华山医院的领队马昕。他也是知名的骨科专家。

  【实况】

  马昕:来一趟嘛,就把这事儿做到位,把这些病人处理好。这些病人该救活的救活。我们到哪儿都是当医生,就在这吧。

  【解说】

  马昕要和华山医院的沈云东、朱磊、武汉同济医院的游洪波医生,共同完成这场特殊的手术。

  【实况】

  马昕:以前开会的时候见过。但是呢,没有同台做过手术。

  马昕:我们这儿所有的工作要依托我们当地的医院,靠我们自己那是搞不下去的。因为他们所有流程、各个方面他们最清楚,最熟悉。

  【实况】

  马昕:测试一下漏不漏气,闷肯定是闷的。

  【解说】

  手术前,每个人都要进行严格的三级防护。防护衣、护目镜、头罩一个都不能少。在这种密闭缺氧的状态下做一场截肢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12床的老爷爷已经深度镇静。他不知道这场手术有多么大的风险,即使在平日也少有医生敢于挑战。马昕说,如此高龄的老人,手术的成功率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采访】

  马昕:12床右下肢的坏死,坏死的平面已经到大腿的上三分之一了。这时候截肢必须做髋关节离断,就把整个下肢除股骨头之外,一定要拿下来。

  【实况】

  沈云东:我们现在迫切要把坏死的这条腿截掉,减少毒素的吸收。这样他可能还是有机会慢慢地好转。

  【采访】

  马昕:这个手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因为这边都是大血管、大神经。大肢的股动脉、闭孔动脉、后边的臀上臀下动脉,都会导致致死性的大出血。那这是我们比较担忧的。

  【实况】

  马昕:往我这边来移动。

  马昕:沈云东,消毒消好了吗?

  医务人员:好的,我们都准备好了。

  【解说】

  手术开始了,四名手术医生,两名护士,两名麻醉医生,上海和武汉一共八名医务人员投入了这场注定艰难的手术。

  他们相互击拳,给彼此信心。

  【手术】

  12床坏死的肌肉组织、骨骼,一点点被分离出来。

  声音嘈杂,我们根本听不清医生们在讲些什么,只能凭姿势猜想,疫情下的这场手术对于医生来讲,绝对是体力的大考验。

  【采访】

  马昕:做这个手术,我要隔着三层镜片,我自己的眼镜,护目镜,还有面罩上的一个面屏。稍微出一点汗,你看这个病人的手术视野就是模糊一片。整个动作你就会非常地慢,比平时要慢多了,大家都看不太清楚。

  马昕:我们队友会互相地说一说,这是血管吗?是血管。这是动脉吗?是动脉。

  马昕:一步一步地往下走。

  【解说】

  马昕一直低头手术,但当他再次抬头时,我们看到,他的脖子下方,汗水已经浸透了三层隔离衣。

  【采访】

  马昕:我感觉呼吸非常非常困难,我张大嘴巴呼吸,但是仍然觉得自己有窒息的感觉。

  【实况】

  马昕:把这个拿走。

  马昕:快。

  马昕:这个有点闷,有点闷。

  马昕:快,摘掉头套。

  【采访】

  马昕:因为这个手术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出了很多汗。这汗水把这个N95口罩,还有外科口罩那个缝隙全部给密闭掉了,这会导致你呼吸极其地困难。

  【实况】

  马昕:这个面罩刚才绷太紧了。

  【解说】

  重新换好衣服后,马昕就这样站着,一动不动,他需要时间喘口气。之后,他要继续完成这台手术。

  【实况】

  马昕:这个口罩已经全都湿了,每个空隙都不通了。

  【解说】

  一个小时后,12床爷爷坏疽的右腿终于截掉了。他挺过了一场近三个小时的手术,暂时活过来了。

  【实况】

  马昕:顺利,非常顺利。

  马昕:就是脑缺氧。

  医护人员:您辛苦了,您辛苦了。

  马昕:就是脑缺氧。

  【采访】

  马昕:到最后我们手术还是比较成功。我们出来的时候,我们每个医生还拍了一张照片,全身全部湿透了。每个人都有脱水的感觉,那天是非常非常地疲惫,非常地累,但是我们大家都很开心,我们救了这个病人。

  【解说】

  疫情之中,人们称赞医务人员是英雄,但具体到个人,这不过是一种朴素的职业精神,完成手术,救人性命。

  【字幕】

  3月3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5楼ICU病人清零。

  【实况】

  医护人员:华山医疗队,光谷ICU,完美收官!

  【解说】

  拥抱、哭泣,为那些冲破禁区重获新生的人,也为那些永远留在了这个春天的人。

  红区是禁区,但我们相信,生命终究是禁锢不住的。

  离开武汉前,陈澍特地来到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看望正在恢复的12床。

  【实况】

  陈澍:去甲肾上腺素走多少?

  医护人员:去甲肾上腺素走2。

  陈澍:伤口的肿胀程度还是不错的,血管也好的。他这个伤口愈合还是不错的。

  【实况】

  陈澍:这个人能够救活了,我们回上海就感觉上真的,就是没有太大的遗憾了。

  陈澍:就是创造奇迹了,不是遗憾了。

  【字幕】

  所有的生命都是奇迹。

  【片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7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