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山里的“摩托书记”

2021-10-29 15:5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出录音——摩托车行进声

  我走家串户全靠这摩托车,这些年我造坏三个了。——录音完】

  在葫芦岛市绥中县加碑岩乡的大山里,人们总能看见一个骑着摩托车的中年女人在山路上穿行,她就是黄木杖子村党支部书记贺玉复,村里人都叫她“摩托书记”。

  【出录音——

  我骑摩托车上山找项目,挨家挨户看看。这山沟穷了一代又一代了,但是我就不服气。                         ——录音完】

  黄木杖子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村民们靠着人均不足一亩的山坡地艰难地维持着生活。2013年,贺玉复担任村支书后,给每个贫困户制定了一套“私人定制”的脱贫方案,带领村民在贫困中突围,提前一年完成了脱贫任务。请听报道:

  

  大山里的“摩托书记”

  

  【出录音——摩托车行进声

  你坐住,坐住就行啊。别怕啊,你只要坐住就没事,我这技术行,20多年了,老司机。一般上这来买猪的人都不敢开车,说我的天呐,这道我可不敢开,我说没事的,我都习惯了。

  ——录音完】

  昨天半夜,村里养猪合作社的母猪下了一窝崽儿,天刚亮,贺玉复就急着上山看看。尽管对路况有心理准备,但当我坐上摩托车的后座时,心还是怦怦直跳。在村里的小路上,吉普车根本派不上用场,我的手紧紧抱住贺玉复的腰。摩托车连续爬过十多个胳膊肘弯,我看到了养猪合作社。

  【出录音——摩托车熄火声

  贺玉复:走上去,上边我能骑上去,我怕你不敢坐,太陡了,我陪你走上去吧。

  记者:行。

  贺玉复:这也近了。                       

  (养猪合作社内贺玉复与丈夫对话)

  贺玉复:大猪咋样啊,小猪赖不赖,吃食没?

  贺玉复丈夫:猪猪猪的,你就知道猪,我这一宿没睡也不问问我困不困,这一天抓我比抓猪厉害。              ——录音完】

  山上的猪倌不是别人,正是贺玉复的丈夫张文艳。贺玉复告诉我,去年村里号召大家养猪时,没有人相中这个项目,让丈夫上山看猪,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出录音——

  2400块钱一个月雇个老头,就干8天不干了,说干不了。没招儿了,就把俺家老头整山上了,让他给养猪了。     ——录音完】

  跟贺玉复聊了一会儿,我发现她养猪的路子和别人不一样。

  【出录音——

  咱这下边全是梨树,掉那个梨果猪还可以吃,这个就跟水果猪似的,然后它还能溜达。                         ——录音完】

  在猪场四周还安装了摄像头,贺玉复说,要把这里打造成开心农场,通过抖音、快手平台直播养猪。

  【出录音——

  你在我这可以预订猪,然后你可以实时通过视频监控看到你这个猪吃啥了,全程透明,让你吃到放心肉。         ——录音完】

  今年猪价好,合作社大赚了一笔,原来不愿养猪的村民心里直痒痒。董焕杰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靠养鸡脱贫了,上个月,他又从合作社抓了两头小猪。

  【出录音——

  我这俩猪少收400块钱,这400块钱说实在的够我们一大家子两个月生活费了,够油盐酱醋钱了。今年试试,养好的话,我们村不有个养猪场吗,将来我还要参加合作。           ——录音完】

  离开养猪合作社,贺玉复跨上摩托车,直奔木耳合作社。这几天村里采摘下来的木耳该张罗卖了。

  (舀水声 + 清嗓声)

  一进合作社,贺玉复就拿起水瓢喝了半瓢水,清了清嗓儿,坐在手机前开始做直播。

  【出录音——直播同期

  欢迎大家来到贺家福木耳直播间,欢迎家人们,新进的家人们别忘了点红心啊。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木耳,我们这个木耳采用仿野生的种植模式,整个生产的过程中咱不用任何药物,不用任何化学品,吃着肯定放心……               ——压混】

  这边贺玉复在直播平台上讲得热热闹闹,那边十多个村民正忙着给木耳装盒、贴商标。村民陈颖告诉我,村里过去没种过木耳,2013年贺玉复专门去黑龙江学了一个月,带回了种植技术,那阵子可把书记累坏了。

  【出录音——

  有一次都在合作社,中午她都给我们干活的人准备饭,完了到她家一看没动静,她歪那嘎达睡着了,累的。她这白天也忙晚上也忙,(给木耳)打水的时候都打到半夜11、12点去,她没有闲着的时候。                                         ——录音完】

  六年来,合作社生产木耳上万盒,收入80万元。村里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公益岗,有的贫困户做了村里的协管员,有的做了护林员,70多岁的贺余廷报名做了村里的保洁员。

  【出录音——

  书记给俺老头子找点活计,得点收入,现在也脱贫了。我们这个书记可不简单,不差事,对我们那是照顾的可好了,跟自己孙女一样。                                         ——录音完】

  贺玉复有一张手绘脱贫图,图上每个贫困户都对应着至少两个脱贫项目。一有空闲,贺玉复就翻翻微信朋友圈,看到合适的零工零活,就想办法拉到村里来:夏天拣蒜、秋天摘果、冬天包粘豆包……啥活不一定,但一定不差钱。

  【出录音——

  因人而异、因户施策,总之别让他闲着,别让他养成惰性,他能干啥咱就让他干啥。咱得让他坚定这个信心,只要我能干,我就能有收入。                                     ——录音完】

  忙完直播,贺玉复歇了不到五分钟,电话响了。

  【出录音——

  贺玉复:老婶,咋地啦?

  村民:你啥时候过来啊,给我带点货啊。

  贺玉复:你都要啥啊?

  村民:我家木耳吃没了,鸡蛋也没有了……       ——压混】

  我挺纳闷,住在一个村里,怎么还带货呀?贺玉复说,黄木杖子村被大山隔成南北两撇,农户零星地分布在沟沟岔岔里,哪撇缺东西,她就顺道带过去。

  【出录音——

  贺玉复:咱这村里的情况我也都清楚,东家缺啥,西家有啥,我都能给她找着,第一时间给他送去,跑个腿学个舌啥的。

  记者:那你相当于村里快递员了呗。

  贺玉复:可不是,我现在就是村里快递员了,但就是不收费,哈哈。                                        ——录音完】

  贺玉复骑着摩托车来到贫困户张翠云家,她要在这里取货。

  【出录音——

  贺玉复:老婶,在家呢?鸡蛋攒多些了?

  张翠云:攒三十多斤了。

  贺玉复:没少攒啊,天然居(农家院)正好这两天来客人,我给带过去,卖他得了。

  张翠云:卖他吧。这有雪糕,拿点,喝点水,歇会儿。

  贺玉复:不要不要,不歇了,走了,着急呢。     ——压混】

  熟练地把鸡蛋装上车,系好,贺玉复就朝着村南撇出发了。我以为坐一会儿就能到,没想到从眼前的北撇骑到南撇得花两个小时。

  【出录音——摩托车行进声

  经过这个山,周岭梁到第一党支部,山路十八弯,都不是十八弯是八十个弯,但是我胆肥,天天骑摩托车来回走。这弯老多了,一会儿特别陡特别陡的,小心点的啊。             ——录音完】   

  常年在大山里骑行,贺玉复也遇到过几回险情。

  【出录音——

  这摔的都记不住了,多少次了。2016年大洪水那年,我记得我下片,骑摩托车把那个摩托车镜子都摔坏了,油箱都卡漏了,直往出渗油,给我膝盖都摔出血了,这给我吓的,我的妈呀,给我吓坏了那回。                                       ——录音完】

  山路一侧紧贴着峭壁,另一侧就是深谷,不知道转了多少道弯,我有些晕车了。贺玉复没注意到这些,面对大山,她越说越起劲儿。

  【出录音——

  这些年我一直搁这大山里边转,这地方越转越喜欢。和我一般大的人都出去了,他们也劝我说你上外边挣点钱多好,搁这穷地方靠着,但是我就离不开这地方,离不开这大山。     ——录音完】

  骑行了两个小时,我们总算到了村南撇。这里是辽西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现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眼见来参观学习的人多了,贺玉复就动员大伙办起了农家乐。

  【出录音——

  贺玉复:老婶,在家没?来给你送鸡蛋来了。

  李淑香:谢谢谢谢,太辛苦了,快进屋。

  贺玉复:你看看鸡蛋有碎的没,我先喝口水…… ——压混】

  这些农家乐看起来像模像样,一问,村里投入可不少:统一修建了门楼,改造了厕所、浴房,购置了空调、餐桌、被褥……村民们当初最担心客源,但贺玉复心里早就有了数。

  【出录音——

  跟九门口旅游公司合作,他们那边有旅游团,把咱这个也规划到他们旅游里边,就解决了咱这边客源问题。       ——录音完】

  (打鸡蛋,炒菜声音)

  眼下正是旅游旺季,李淑香家的“天然居”农家乐几乎每个周末都爆满。小鸡炖蘑菇、木耳炒鸡蛋、排骨炖豆角是这里的特色菜。

  【出录音——

  像我们这木耳就直接木耳炒鸡蛋,一吃好吃他就问这木耳是从哪买的?我们说这是我们村上的扶贫产业。一说这是扶贫的,人家都不讲价,直接就给你这些。                     ——录音完】

  李淑香说,农家乐的生意不错,第一年就还清了家里的饥荒,第二年净挣10万元。去年,他们家还买了一辆小轿车。

  【出录音——

  就不用坐那个三马车了,叮咣叮咣的,下雨天挨浇,刮风天呼呼的,震的耳朵都嗡嗡响。还能开上小车,寻思都没寻思过。                                                   

  ——录音完】

  (“天然居”农家乐餐厅同期)

  客人:老板,拿几瓶啤酒。

  李淑香儿子:好,来了来了……

  (起啤酒声)

  正在招待客人的是李淑香的儿子杨磊,他在锦州读大学。以前放假他都不爱回来,现在没事儿就往回跑。

  【出录音——

  现在村里太不一样了,我还准备让家里种一些新鲜水果,搞采摘。村里几个小伙伴也经常联系,我们都准备回到村里,让这个村更有活力。                                   ——录音完】

  在村南撇忙了几件事,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贺玉复这才想起来女儿找她有事儿。

  【出录音——

  贺玉复:闺女,这回你要去大连上大学了,缺啥不?缺啥明个带你上城里买去?

  贺玉复女儿:你也没时间带我上城里买去啊,你忙你的吧,我爸都给我从网上买好了。

  贺玉复:那也行,那没事了。

  贺玉复女儿:好了。

  贺玉复:好了,唉……                         ——压混】

  听完女儿的话,贺玉复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出录音——

  孩子大了,要上大学了,谁要一跟我说孩子的事有时候就特别难受,真的,就感觉不像个当妈的似的。我闺女说别人家女孩开家长会都是妈来的,就她是她爸去的,其实我也难受,但也没招啊,要不咋整?我家里就这几口人,村上不是还有好几百人呢吗?

  ——录音完】

  贺玉复答应女儿17号送她去报到,可撂下电话猛地想起来,去沈阳谈木耳合作也是17号。她默默地发动着了摩托车,一路无话。回到村北撇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她装了两大箱子木耳,打包好,准备赶17号一早的火车去沈阳。

  【出录音——

  这个项目要是成的话那就美透了,咱跟他能长期合作的话,大伙儿的收入就更稳当了。虽然我们村去年就脱贫了,但也不能说这个任务就完成了,我们还得继续想招,继续带着大伙儿奔小康啊!  

  ——录音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7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