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日报: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

2022-11-01 15:3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经济日报: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

参评项目

评论 (新媒体)

体裁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徐涵、冯其予

编辑

黄晓芳、乔申颖、张倩

原创单位

经济日报社

发布平台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经济日报微博账号、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今日头条官方账号等

作品链接
和二维码

(附后)

发布日期

2021-11-02 12:01

字数/时长

429 字 、 0:0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2021年11月2日,一条“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的新闻刷屏,引发网民各种猜测和严重负面舆情,网上出现各种“脑补”解读和“富有想象力”的猜测,迅速发酵,甚至涉及与台海局势相联系等舆论热点。很多人开始抢购,全国范围内抢购风潮在快速酝酿形成之中。 经济日报及时关注到这一重大舆情,以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迅速做出准确判断,主动与商务部门沟通,了解真实情况,于11月2日12时01分在经济日报新媒体推出快评《经济日报: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并进行全媒体推送。作品一经推出,各大平台和媒体、自媒体账号迅速转发“中央媒体的消息”,有力有效引导舆论,平息了负面舆情和抢购风潮。

社会效果

  评论推出后,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迅速转载推送,成为刷屏爆款。评论发出一小时内即进头条热榜、抖音热榜第一位、新浪微博热搜第三位,当晚全媒体流量超过3个亿,舆情事件基本得到平息。该内容在经济日报主要新媒体渠道总阅读量4646.3万次、全网传播量3.96亿次。 有关部委感谢经济日报在此次舆情应对上作出重要贡献,对经济日报及时、准确的报道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经济日报评论起到正视听、安民心、稳大局的作用。 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四指导组在经济日报社调研时指出,“经济日报在有效应对‘储存生活必需品’的舆论引导中,打了一场大胜仗、漂亮仗,发挥出中央党报舆论引导的突出作用”。 钟南山院士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演讲中专门提到“商务部关于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的舆论引导问题,盛赞媒体快捷播发消息,正确解读以正视听,辟谣止谣效果显著,体现了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特殊重要性。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这篇报道之所以能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首先是创作人员善于捕捉经济工作中的热点、焦点,并迅速作出准确研判和专业解读,同时媒体有快速反应的新闻生产机制,并辅之以有效的传播手段,而这些都有赖于持之以恒的专业积累。在复杂的舆论场下,这篇快评关键时刻敢发声、善发声,起到释疑解惑、正本清源的作用。做好经济领域的热点引导,既要有专业积累,还要有政治敏锐、有担当精神。对于负面舆情,要敢于发声亮剑,定争止纷。这是经济日报社编委会一段时间以来突出强调评论立报的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传播效果,也体现了媒体编辑记者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新闻素养。这篇快评也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现了融媒体生产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