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For city’s darkest day, justice is still to be dispensed (至暗的一天,和未至的正义)

2022-11-01 15:5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For city’s darkest day, justice is still to be dispensed (至暗的一天,和未至的正义)

参评项目

通讯 (报纸)

体裁

 

语种

英文

作者
(主创人员)

赵旭

编辑

JohnNicholson、张磊、陈婕

原创单位

中国日报社

刊播单位

中国日报社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10、11版

刊播日期

2021-07-03

字数/时长

4053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近年来,美国社会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集中爆发,记者以塔尔萨种族大屠杀100周年为题,深刻揭露“美式民主”的虚幻以及美国在“人权卫士”的幌子下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和压迫,真实反映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下深层的不平等。发生在1921年的塔尔萨大屠杀被称为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最大规模针对黑人的种族屠杀。记者敏锐地注意到这个新闻事件背后值得挖掘的故事,以及该事件和今日给美国社会带来巨大危机的“白人至上主义”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美国的移民历史和包括华裔在内少数族裔过去几百年在美国社会中遭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使文章的普遍性毋庸置疑。在采写该作品时,记者阅读了大量书籍,观看了海量影像资料。本文其中一位采访对象是对塔尔萨大屠杀有深入研究的黑人律师兼作家约翰逊,他指出大屠杀的背后是1910年代末到20年代席卷全美的针对黑人的暴力活动。另外一位采访对象是美国国家非裔美国人文化与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约翰•W•富兰克林,他的祖父是一名上世纪前半叶在塔尔萨执业的黑人律师,他不仅记录了大屠杀的场景,更为屠杀之后当地的重建工作做出了贡献。文章点明,贯穿富兰克林祖孙三代人生的,不仅是大屠杀引发的记忆创伤,更是重建工作背后坚韧顽强的追求平等精神。

社会效果

  该篇报道在中国日报、中国日报国际版相继刊发,有效覆盖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国读者,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同时,中国日报还推出了关于大屠杀的视频新媒体报道,分别在微博、脸书和推特以及中国日报APP发布,总阅读量约400万。文章发表后,有读者表示,虽然身为美国人却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读者帕特里克•托马斯说“文章用引人入胜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地处美国中部的富有黑人社区所遭遇的悲剧和这个悲剧发生的完整轨迹,而这种轨迹一直延续至今。那里是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一个被誉为‘石油之都’的城市。”读者乔治•亚当斯说“之前听说过塔尔萨大屠杀,但是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这篇文章让我有了这个机会。我为在这片土地上白人对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迫害感到痛心甚至是羞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不是为我们的民主沾沾自喜的时候。”读者吉姆•罗伯茨说“谢谢这篇信息量丰富的文章,它让我了解在教科书上读不到的关于美国的一段黑暗历史。只有讲出真相,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真正拥有(与种族主义斗争的)力量。”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自2020年以来,美国社会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集中爆发。特别是疫情以来,美国政客将溯源政治化,更是引发美国社会出现大量针对亚裔的仇视问题。同时,美政客编造涉疆谎言污蔑中国,干涉我内政等行为不断。在此背景下,记者以塔尔萨种族大屠杀100周年为题,深挖美国种族问题的根源,揭露“美式民主”的虚幻,以及美国在“人权卫士”的幌子下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和压迫。作品版面充分运用了历史图片带来的厚重感,展现了事件幸存者们对美国政府的失望。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7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