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西问”之“观中国”系列报道

2022-11-01 15:2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东西问”之“观中国”系列报道

参评项目

国际传播 (通讯社)

体裁

系列报道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集体

编辑

董会峰

原创单位

中国新闻社

刊播单位

中国新闻社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电讯通稿

刊播日期

2021-06-09 到 2021-12-05

字数/时长

8819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中新社2021年策划推出“观中国”系列报道共6篇。重在阐释中外热点话题背后的深层逻辑,邀请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撰稿或接受专访,形成一组兼具学理性与可读性的深度文章。该组稿件通过海外汉学家、国际关系学者、资深媒体人的独特视角“观中国”,客观公正地诠释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文明基因,引导海外读者观察中国时既能“知其然”,也可“知其所以然”,以塑造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夫人金丝燕女士对《重磅|汪德迈:跨文化视野下,如何看待西方个人主义和东方集体主义?》一文表示赞赏,并称此文引发法国汉学界关注。稿件播发后不久,93岁高龄的汪德迈先生去世。中新社专栏在2021年12月31日特别发布海报追忆过去一年中报道所涉及的仙逝的外籍学者,包括汪德迈、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此前我社于2021年6月19日刊发对著名翻译家、林西莉挚友李之义的独家访谈文章,提供大量关于林西莉的一手珍贵资料,12月7日再度专访李之义追忆林西莉生前对华友好的往事与对国际汉学的卓越贡献),作为中新社对国际老一代汉学家进行抢救式采访的努力,亦获得媒体界、学术界肯定。

社会效果

  中新社通过“东西问”专栏推出“观中国”系列报道后受到境内外媒体关注。据统计,境内外网站涉及该组稿件的报道单篇转载均超200篇次,网络阅读量超3000万,多篇稿件被学习强国App首页推荐。 该系列报道也被大量境外媒体刊发,新加坡《联合早报》、菲律宾《联合日报》、泰国《新中原日报》、印尼《印华日报》以及台湾《中国时报》《澳门日报》等报刊采用;被西班牙欧华网、意大利侨网、华人工商网,美洲华联社,日本中文导报网、香港星岛环球网、菲律宾菲龙网,阿根廷华人网、非洲侨网等转载。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接受中新社专访后,在其本人社交媒体账号转发受访文章。中国驻巴基斯坦文化参赞张和清转发推荐此文,称“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的观点是正确、公正的”。 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接受中新社专访后,通过个人推特账号转发受访英文稿,美国汉学家欧立德(Mark C. Elliott)、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甘思德(Scott Kennedy)、著名智库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均积极转发并评论“很好地解释了对中国进行近距离实证分析的益处”。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之下,向世界讲清楚中国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倍显重要。“观中国”系列报道通过多位海外知名专家“外眼观中国”,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以学者客观、平实的视角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疑问,起到了解疑释惑之效。 更加难得的是,该系列稿件专访到多位国内外受众耳熟能详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中国研究专家。这些汉学家及国际知名人士的加入,提升了中国议题在国际舆论场的整体声量,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媒体的贡献。同意推荐。

集体人员名单

作者(主创人员)

陈陆军、张雷、陶光雄、俞岚、应妮、罗海兵、彭大伟、德永健、谢萍、李翔、沙晗汀

编辑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8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