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兴发”转型:从按“吨”卖到按“克”卖 |
参评项目 |
重大主题报道 (电视) |
|
体裁 |
消息 |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
李鹏、胡芳、屈晓平、刘莹、李琪 |
编辑 |
张文科、舒宏志、刘孝桐 |
|
原创单位 |
湖北广播电视台 |
刊播单位 |
湖北广播电视台 |
|
刊播版面 |
湖北经视《咵天》 |
刊播日期 |
2021-12-29 17:33 |
|
字数/时长 |
00:04 |
|||
采编过程 |
2021年12月下旬,记者得知消息,湖北省宜昌市兴发集团研发的第一万吨高性能电子磷酸蚀刻液即将发往上海,成为国产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破解了“卡脖子”难题。 发觉这个题材含有较大新闻价值后,记者立刻进行深入了解,之后获知,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后,兴发集团迅速行动,全面吹响保护母亲河的集结号;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的首站就来到兴发集团,他肯定了企业的率先作为,并寄语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兴发集团之后快速转型,最终使企业的产业链迈向价值链高端。 全面掌握了新闻背景后,记者开始多维度、多层面的深入拍摄采访,从普通工人、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政协委员那里探究出了兴发集团如何壮士断腕、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如何将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从点到面,记者继续在湖北省宜昌市全市进行了调查采访,报道出宜昌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已全部实现了“关改搬转”,并向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方向转型;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整条报道以点切入,又以点带面,展示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
|||
社会效果 |
作品主题鲜明、立意新颖、简明扼要、表述准确、时效性强,新闻要素齐全,体现了“短、实、新”的文风要求;其画面清晰、采访挖掘深入、制作精良、感染力强,是一篇难得的精品佳作。 此报道经全媒体播出后,获得高点赞率、高回看率,且当天电视收视率与市场占有率全网名列前茅,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加深了广大群众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高度认同和理解,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与忠实实践者。 湖北省正在转型的企业纷纷表示,报道很有借鉴意义,对于他们企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
|||
初评评语 |
该作品以小切口切入,立意新颖,敏锐地抓住了“中国芯”的重要原材料——磷酸蚀刻液产品第一万吨下线这一新闻线索,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将习总书记对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长江沿线化工企业的绿色转型有机结合,说服力强,有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