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际观察

2022-11-01 15:2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国际观察

  拜登布鲁塞尔行:美国真的“回来”了?

  中新社布鲁塞尔6月16日电 记者 德永健

  “看见我不烦吧……”美国总统拜登笑着问道;“倍感荣幸……”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笑着回答。

  当地时间15日中午,欧盟—美国峰会在欧盟布鲁塞尔总部举行,这是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迎接拜登时发生的一幕——当然,大家在寒暄,在笑谈。

  似乎又不仅仅如此。自6月9日飞抵英国,拜登11日至13日出席七国集团康沃尔峰会,随后转赴布鲁塞尔,14日出席北约峰会,15日出席欧美峰会。短短几天,他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首脑和米歇尔、冯德莱恩等欧盟领导人见了又见,难怪15日把“见面”当笑料。

  从康沃尔到布鲁塞尔,拜登马不停蹄,在峰会会场反复传递一个讯息,那就是美国重返国际舞台,美国“回来”了;面对媒体也是如此,从14日北约峰会结束后召开记者会,到15日欧美峰会开幕时对媒体发表简短讲话,拜登一再把“回来”挂在嘴边。

  与特朗普当政时相比,形式上美国的确“回来”了。2019年北约伦敦峰会因特朗普提前离开而草草收场,拜登则选择借此次北约布鲁塞尔峰会面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令北约峰会平添分量;2014年后欧美峰会再未举行,欧盟领导人对此心有怨言,拜登则就任总统不到半年就举行了欧美峰会,并且15日是近4年来美国总统首次访问欧盟总部。

  面对拜登的“重视”,布鲁塞尔渴望得到更多。今年1月拜登宣誓就职,冯德莱恩就称“经过漫长的四年,欧洲在白宫有了一位朋友”;14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在当前“关键时刻”,希望掀开北约“跨大西洋关系的新篇章”;15日欧美峰会发表联合声明,直接以“迈向新的跨大西洋合作伙伴关系”为主题。

  言辞固然热烈,峰会固然热闹,但细究之下有多少实质性内容则令人生疑。在欧美峰会上,双方达成的具体共识集中在经贸领域,其中之一是将久拖不决的欧美航空补贴争端搁置5年,其间叫停双方因航空补贴而对彼此加征的报复性关税。消息传出后,有媒体透露双方谈判团队曾“最后冲刺”,试图赶在峰会前达成一份全面协议,无奈分歧过大,只能把目标从“解决”转为“搁置”。

  此外,2018年当时的特朗普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开始对欧盟输美钢铝产品加征关税,欧盟一直严重不满,强调身为美国盟友,欧盟何以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在此次欧美峰会的联合声明中,仅称双方力图今年年底解决钢铝关税争端,换言之,今后一段时间美国的钢铝关税将照收不误。

  即便在双方频频协调立场的外交与安全领域,联合声明一边宣称欧美将加强合作,在避免对双方利益造成意外后果的情况下,利用制裁谋求共同的外交政策和安全目标,一边又承认双方对一些问题可能有不同做法,这些分歧只能留待后续处理。

  耐人寻味的是,有媒体点出,虽然14日的布鲁塞尔峰会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北约举行的首个峰会,但堪称是近20年来“时长最短”的北约峰会,仅有的一场工作会晤只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至于15日的欧美峰会,公开报道显示,峰会于当地时间15日中午开幕后,下午两点半左右拜登已赶赴机场,其后转飞瑞士日内瓦——定于16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的美俄峰会正等着他。

  密集峰会却行色匆匆,拜登为自己总统任内第一次访问布鲁塞尔划上句号,但在他离开之时,美国是否真的“回来”了?这个问号或许在布鲁塞尔正变得越来越大。

  阿富汗冲突和平解决前景几何?

  中新社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 马佳佳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近日在天津会见了来华访问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员会负责人巴拉达尔一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助推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是中方接待阿富汗塔利班代表团来访的主要目的。对此,中国专家指出,阿富汗冲突双方展开和谈释放积极信号,但短期内尚难取得实质进展。中国推动关阿富汗和解进程既符合中国利益,又是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体现。

  美国仓促撤军引发新的危机漩涡

  美国和北约仓促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致使饱受战乱的阿富汗陷入新的危机漩涡。中国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李绍先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军当年随意进入,现在不负责任地撤离,同样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美国此举的后果是,不仅饱受战乱20多年的阿富汗要再次陷入内战深渊,而且给周边国家带来外溢的安全威胁。

  李绍先指出,一方面,阿富汗乱局外溢对周边向北、向南、向西方向均产生影响。向北是影响中亚国家。事实上,伴随着阿塔的攻势,已经有数以千计的阿富汗政府军官兵涌入塔吉克斯坦境内,国家稳定面临巨大考验。对于阿富汗南面的巴基斯坦,阿塔的攻势对巴国内的塔利班组织产生了很大的刺激。近日,巴基斯坦接连发生袭击事件,以及阿富汗驻巴基斯坦大使女儿被绑架等,都与阿富汗局势变化密切相关。此外,向西对伊朗也有影响,过去这几十年由于阿富汗连续战乱,伊朗境内已有几百万阿富汗难民,伊朗对阿富汗局势变化也会高度紧张,如果局势恶化,势必会引发其向边界派兵等系列举动。

  另一方面,在阿富汗局势发展中,周边国家地缘政治上的争斗也开始加剧。其中巴基斯坦和印度极有可能成为对立的一对。阿富汗实际上将成为印巴相互争斗加剧的地方。李绍先称,印巴双方都希望借机扩大自己在阿富汗的影响力。如果印度影响力扩大,会使巴基斯坦腹背受敌;反之,如果巴基斯坦影响力扩大,塔利班或将卷土重来,这也是印度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印巴地缘政治争执加大,又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形势变化。有报道称,印度派军机向阿富汗政府提供武器弹药援助,打压阿塔的攻势,这实际上就表明了印度不会“坐视”阿富汗局势向有利于巴基斯坦的方向发展。

  和谈信号积极  但实质进展尚难达成

  7月17日,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双方高级代表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和平谈判,会谈的结果是双方同意继续推进高级别会谈。

  关于此次和谈达成的原因,李绍先指出,现在阿富汗的局势是两个“吃不掉”,一个是政府无能力恢复塔利班攻占的地域;另外一个是塔利班也同样无力夺取全国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有谈判解决问题的需求,所以7月17日的多哈高级别会谈应运而生。阿塔目前的策略就是要在谈判桌上达成目标,一边“打”一边“谈”,通过“打”来向谈判桌施加压力。

  关于会谈的意义,李绍先指出,会谈首先释放出积极信号,但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不容易。因为在三个根本性问题上,阿富汗政府和阿塔的立场是尖锐对立的。第一个就是未来阿富汗的国家性质。塔利班要求坚持伊斯兰制度,而阿富汗政府要坚持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的性质。第二,双方关于和解进程的主张不同。阿富汗政府主张主导,总统保持不变,把阿塔的力量纳入进来,联合执政。但阿塔主张以平等的原则建立联合政府。第三是阿富汗政府希望先停火再继续谈判。但阿塔要求先解决上述两个根本问题,然后再停火。李绍先称,鉴于此,外界不能期望这个谈判能很快实现突破。

  充分协调沟通  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阿富汗最大的邻国、上海合作组织创始成员国,中国在阿富汗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是无法回避的。

  对此,李绍先指出,在阿富汗冲突双方提出愿意和解之时,推动阿富汗和解进程符合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这就需要在阿富汗人自己主导的前提下,在国际社会、周边国家、上合组织等各方力量的推动下,积极将阿富汗相关方拉进和解进程和政治主流中来。

  李绍先说,中国作为阿富汗的重要邻国,非常关注阿富汗的和平稳定,也在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一直致力于在各利益攸关方之间牵线搭桥,调解斡旋,提供协助,贡献智慧,为推动政治解决阿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是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体现。

  关于中国如何应对阿富汗危机带来的影响,李绍先指出,从对外方面来讲,中国应高度重视或者推动发挥上合组织的关键作用,正如上合外长会声明所言,坚决维护阿富汗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大力推动阿富汗内部和解进程,防止阿富汗陷入生战生乱的状态。同时注意同阿富汗周围重要国家的沟通,还要加强与阿富汗内部各派力量的交流协调,至少防止其危害于中国。在对内方面,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推进稳定发展的大局不变,同时严控边界,防范极端势力、“三股势力”趁乱混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