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 |
参评项目 |
新闻专题 (新媒体) |
|
体裁 |
|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
周勇、康延芳、刘颜、佘振芳、易华、曾雯、李文科 |
编辑 |
集体 |
|
原创单位 |
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平台 |
华龙网首页、新重庆客户端头条 |
|
作品链接 |
(附后)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06:00 |
|
字数/时长 |
0:14 |
|||
采编过程 |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要求重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该专题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纲领,对重庆革命文物文献的历史内涵、时代价值进行通俗化、年轻化、网络化解读,实现轻量化、移动化、碎片化传播,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讲好、讲活重庆红色故事。 深入挖掘,把革命文物文献讲“活”。重庆有大批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留下丰富的革命文物文献。专题对文物文献的挖掘、解读,既植根于本体,又触及革命前辈的生命历程和精神世界。通过深入整理、讲述,以鲜活的人物故事,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码,让受众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 开门办网,让学术成果“融”进来。华龙网携手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以权威专业的知识为核心,用通俗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呈现网络化、年轻化特点,借助开门办网理念、融汇资源运作,实现党史研究成果与新媒体的深入融合和转化。 多元传播,让党史“走”进年轻人群。作品吸引青年参与策划、制作、传播,主讲人多为20-40岁不同年龄段的学者。每期短视频通过一个主讲者连接N个节点,实现N次方的传播效果,形成完备传播矩阵。 |
|||
社会效果 |
专题一经推出迅速形成现象级传播,线上浏览量突破3亿人次,仅在华龙网后台就有优质留言近3000条。专题入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梅地亚)融媒体体验室,吸引众多中外记者前来“打卡”。专题在重庆大街小巷、党政机关上千块数字屏展播,走进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课堂,线下触达人群超五百万,在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人群中引发热烈反响。 专题三次获中宣部表扬肯定。其中,第249期专题阅评中肯定“华龙网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建党百年重庆故事”,称这是“主流媒体积极占领舆论阵地、引导教育青年的一次生动实践”;专题特别篇《这,就是100年前重庆青年的中国梦!》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 专题形成了丰硕的线下成果。2021年9月24日,“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新媒体传播”——《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专题研讨会举行,全国党史研究、新闻宣传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让党史研究成果实现更好转化,探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讲好百年波澜壮阔故事,传播中国共产党思想伟力。 |
|||
初评评语 |
该新闻专题将厚重的历史进行轻量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传播,探索出一条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传播路径,让广大受众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出后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纷纷表示刷新认知:“原来党史这么燃”。专题在立意、内容、技术、传播等方面均实现了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是新媒体开展党史宣传的一次成功实践,实现了“吸粉”“破圈”的良好宣传效果。 |
|||
集体人员名单 |
||||
作者(主创人员) |
|
|||
编辑 |
管洪、李春燕、周秋含、张一叶(张勇)、孙柯、张译文、张惠丽、李露、林楠、罗盛杰、宋煦、刘国飞、李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