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们住在“熊猫村”

2022-11-01 15:2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我们住在“熊猫村”

参评项目

国际传播 (新媒体)

体裁

系列报道  

语种

其他

作者
(主创人员)

集体

编辑

集体

原创单位

封面新闻

发布平台

封面新闻客户端

作品链接
和二维码

(附后)

发布日期

2021-12-21 10:15

字数/时长

0:16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大熊猫、生态建设、藏族文化,都是国际社会关注关心的话题。《我们住在“熊猫村”》以国际性大IP——大熊猫、国际化传播方式——讲故事、跨国界跨文化的通用性传播载体——短视频,向海内外讲述中国绿色发展好故事。 用好“脑力”,从新闻热点中巧抓落点。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首批国家公园。采编团队锁定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雅安硗碛藏族乡,150多年前法国人戴维曾在雅安首次科学发现大熊猫。 用好“眼力”,从“小切口”讲述好故事。《与大熊猫为邻》讲述从“人熊相争”到“人熊共生”的转变;《剪牛毛的摄影师》从西班牙斗牛节讲到藏乡牦牛资源现代化利用;《巴曼初的传统婚礼》展示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浸润。短视频将村民们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言行娓娓道来。 用好“脚力”,23年追踪采访厚积薄发。团队中一位记者23年持续追踪采访,积累下7万多个影像资料。2021年,团队十多次蹲点采访,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时光变迁和四季流转中更加打动人心。 用好“笔力”,微纪录呈现鲜活新闻。报道采用新闻纪实的方式,真人真事真场景,讲述了真实可信的“今日中国”。

社会效果

  引发海外网友关注。《我们住在“熊猫村”》采取全媒体、多渠道传播方式,双语版的8条精品内容,全部在油管等海外主流平台上进行发布,并在中国台湾排名第一的新闻网站ETtoday新闻云上播放,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网阅读总量破亿。这组报道,将中国生态文明思想阐释给了国际社会,倾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获得多方肯定。24小时内,该报道在封面新闻客户端内的阅读量破千万。学习强国、人民网等重点网站,国家林草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文旅厅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官方账号,以及一些环保组织账号、自媒体纷纷转发,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系列短视频被众多中小学校在教学和活动中展示。该报道中的《与大熊猫为邻》在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21“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获得特等奖。报道还获得四川新闻奖一等奖、“安逸四川”文旅宣传优秀作品视频类Ⅰ类作品。 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一种样本。该报道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与民族文化中的自然生态观相融合,人与动物共生、景与物相映、自然与文化交融,讲好中国生态故事,为在新形势下创新节目制作和提升国际传播效果,推动我国网络视听精品内容生产提供了一种样本。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品聚焦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里发生的故事,这里的人们与大熊猫、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尊重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发展中彼此受益。 在有趣的故事中让真实的细节自己“发声”,是如今国际上流行的跨国界表达方式。对此,作品做到了主题宏大下,画面细腻、故事生动、感人至深,在展现一个普通村庄的生态样本中,折射出中国在绿色发展中,坚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主题。 同时,报道精确捕捉到外国网友的关注热点,以大熊猫作为讲述切入口,用微纪录的表达、体验式的叙事、开放性的对话、国际化的包装,实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该作品在海外落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讲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最基层的落地,作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诠释。

集体人员名单

作者(主创人员)

谭江琦、方埜、周琪、杨东、崔燃、余行、杨涛、杜江茜、李佳雨

编辑

王亚敏、白冰雪、陆峰、文娇、姜宣凭、姚海涛、赵海运

作品链接:https://m.thecover.cn/subject.html?id=8022&channel_type=30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8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