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总编辑 钱彤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促进文明互鉴,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了解,消弭隔阂。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31日发表关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讲话之后,我们共同投身其中的国际传播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还不够强大,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国际水准和时代要求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如今,国际传播事业面临的压力之大前所未有,责任之大前所未有。但,机遇之好也前所未有,更迫切需要各方力量一起努力,相向而行,共同构建多元、立体的大外宣格局。
一、锚定时代大趋势。
中国创造的发展奇迹,为全世界所瞩目;中国发生的多彩变化,牢牢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新时代的中国,为我们所有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同仁提供了大舞台,既可以有高头讲章的宏大叙事,也可以有深植草根的生活万象。比如近期火爆全网的贵州村超,同样也火到了海外。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外使馆外交官纷纷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转发、传播,引发海外网友积极点赞、互动,吸引了包括迈克尔·欧文在内的国外足球明星关注。这个过去我们看来并不那么重大的事件取得这样的效果说明,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四力,持续提供优质内容,我们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一定能感动世界。
二、唱好精彩大合唱
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讲好中国故事是组织一台多声部的大合唱。中央媒体一直以来扮演着国传主力军的角色。近年来,地方媒体扎根当地,异军突起,在国际传播方面发挥出独特优势,体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去年,新华网承办了“中国好故事——地方网络国际传播精品案例征集”活动。在征集和评选过程中,我们欣喜地注意到,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各级地方媒体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深入探索。地方媒体在报道内容、渠道拓展、报道形式、合作交流、舆论引导等方面,亮点纷呈,值得我们学习。国传这台大合唱,队员越来越多,声部越来越丰富,旋律也越来越绚丽。
三、谋局赛场新赛道
移动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国际传播范式。尤其是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突破地域、时差、语言等瓶颈,极大提升了面向海外受众的触达率,技术赋能极大降低了进入国际舆论场的门槛。布局移动互联网,特别是海外社交媒体是我们的共同选择。从主流媒体到出海企业,纷纷入驻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直接面向海外受众群体传播,吸引无数海外网友热情点赞互动。建设自主可控平台是我们应对“卡脖子”的实现路径。圈粉世界的同时,我们也要秉持底线思维,防范海外平台堵路封号的风险。建立中国话语叙事体系是我们的重大任务。话语即权力。我们不缺好的中国故事,但需要更好的讲述方式,去破解西方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先发优势。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华民族。
在此,我也简要报告一下新华网国际传播方面的实践。
在平台方面,新华网是全球网民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新华网用户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桌面端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1.2亿,移动端日均覆盖人群超过3亿。英、法、西、俄、阿、日、韩、德、葡、蒙等多种语言频道,日均多语种、多终端发稿达1.5万条。
在渠道方面,新华网通过与海外媒体合作,已实现在全球100余家媒体网站集群式落地。其中,既有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经济学人》、法国《巴黎人报》等西方知名主流媒体,更涵盖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流媒体网站。此外,新华网还与众多国外主流媒体网站和移动端建立了常态化合作机制,实现优质内容多渠道“出海”,精准触达海外受众。
在内容方面,新华网拥有专业的外宣人才队伍和国内领先的融媒体技术水平。新华网的国际传播队伍,长期战斗在对外传播一线,经历了无数次重大国际报道的洗礼,已经成长为一支懂国情、通外语、善传播的成熟专业的外宣队伍。同时,新华网是首家将XR(扩展现实)技术应用于融合报道的媒体机构。通过多种先进技术充分融合,不断拓展新闻报道应用场景,不断激发新技术创意灵感,不断丰富视效美学体验,为打造国际传播创新精品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由各具特色的地方形象组成。形成多元化、立体式、全要素、有活力的国际传播新格局,需要打组合拳,弹协奏曲。我们也愿意借本次论坛发出一个邀约,新华网在不断提升自身国际传播工作效能的同时,也愿意把话筒送到更多朋友手里,帮助更多的朋友走到国际舆论的前台去发声、传播,推进国际传播资源配置和力量整合,把中央和地方、官方和民间、国内和国外、机构和个人、国企和民企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
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发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