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晓映:从东到西:栀子花香可以飘多远

2023-07-28 16:2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社会新闻部主任 王晓映

  新华日报融媒体栏目“水滴公益”创办于2015年。9年来,“水滴公益”栏目以媒体的公信力、自身的创造力、感染力传播正能量,组建读者志愿者团队,帮扶西部偏远地区儿童,筹集善款改造乡村小学。我们的主打项目:“新芽计划”一对一助学项目持续了9年,累计帮助700多位西部学生;“乡村校园改造计划”项目持续7年,每年改造一所乡村校园。2018年,新华日报社在江苏省妇儿基金会设立水滴公益爱心基金,具备了公募资格。

  一、栀子花公益,青少年的生命成长仪式

  “乡村校园改造计划”参与度最高的一个活动是“义卖栀子花”。栀子花是南京人特别钟爱的本地花卉。它是南京浦口区响堂村的农特产,南京80%的栀子花来自那个村。它又是江南端午文化的一部分。端午节前后,我们组织小朋友参与栀子花义卖活动,孩子们亲自下田采花、扎花,进城卖花,捐出义卖所得,部分家庭跟随团队直达西部现场,参与改造。我们先后改造了宁夏小坡小学、贵州瑶光小学、四川大凉山心星小学、甘肃长城小学、武敦小学等。脚下有泥土、手上有芳香,这样的体验式公益活动大受家长欢迎,许多孩子连续参与多年。据最新统计,总计有862位小志愿者参与售卖了10万朵栀子花,加上其他渠道,募资总计完成了21.5万元。

  今年端午期间,在我们的栀子花采摘活动上,还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悄然而至——南京市委书记利用端午假期参与公益活动,和孩子们一起为“乡村校园改造计划”助力。

  二、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乡村振兴的一环

  一头助力南京响堂村的花农,另一头链接西部乡村校园建设,“水滴公益”公益项目把每一个参与的人变成了乡村振兴的一环,从东部到西部,从起点到终点,形成了完整闭环。

  在南京,虽然每年义卖栀子花筹到的款项仅仅是校园改造款的一小部分,但是由于它符号强烈,故事性、体验性强,影响力很大。在新闻+公益一轮一轮的传播中,栀子花成了南京响堂村最有知名度的文化形象,村民也有了IP意识。2021年开始,响堂村每年举办“栀子花大会”,入列南京市“我们的节日 端午文化传承基地”。2022年,响堂栀子花开始拥抱互联网,当年电商销售额40多万,2023年电商销售额超过100万(不包含村民线下自销)。响堂被叮咚买菜授予栀子花村,栀子花走出长三角,走进了北京广州市场,上线即售罄。

  在西部,栀子花义卖的利润全部用于西部乡村校园改造中。与此同时,“水滴公益”团队每到一地,挖掘当地特产,助农助销。去甘肃武威,帮助当地瓜农销售蜜瓜,每年销售数千斤;去四川大凉山,帮助当地农民销售石榴。2022年,帮助湖南娄底市销售当地竹笋和香干。今年暑假,团队将去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塔城小学,当地自然风景非常好,已对接联系帮助当地宣传旅游资源。

  三、乡村振兴,最关键是人的振兴

  公益项目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受益人,用光点亮光,用希望成就梦想。

  我们的“新芽计划”一对一助学项目,缘起于新华报业集团的一名援藏干部。他在西藏拉萨晚报做副总编期间,看到不少当地学生的困境,于是联手“水滴公益”栏目,发动读者一起帮助他们。迄今为止,总计助学700多人。不少捐助人从第一期一直跟随到现在。由于是“一对一”精准帮扶,捐助人可以长线帮助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受欢迎。去年春天,项目新增19名新疆困境学生,捐助信息发布后,不到40分钟就被认捐完毕。当捐助的孩子,每每有一点成长与进步,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喜。而东部的青少年也在从小的公益教育中,获益良多。

  一个持续9年的公益栏目做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刚刚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的一条“主线”,我此外还有们针对留守儿童组建的梦想篮球队、每年春节期间的暖冬行动、乡村教室图书角计划、一个爱的包裹、爱心书包等等项目。

  正如我们的一位志愿者所言:“我可能只是一根火光微弱的火柴,光虽然很小但能慢慢照亮四周。”

 

责任编辑: 李若桐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3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