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 
 作品标题  | 
 邮政“天路”上的信使  | 
 参评项目  | 
 副刊作品 _报告文学(报纸)  | 
|
| 
 体裁  | 
 
  | 
|||
| 
 语种  | 
 中文  | 
|||
| 
 作者(主创人员)  | 
 姜峰、刘雨瑞  | 
 编辑  | 
 袁新文、董宏君、张健  | 
|
| 
 原创单位  | 
 人民日报  | 
 刊播单位  | 
 人民日报  | 
|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第20版  | 
 刊播日期  | 
 2022-08-24  | 
|
| 
 字数/时长  | 
 5704字  | 
|||
| 
 采编过程(作品简介)  | 
 1954年,青藏公路全线通车,成为重要的进藏通道。2009年,为更好地服务沿线官兵、群众,中国邮政集团开通了格尔木市区至唐古拉山镇的汽车投递邮路,全长419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途经之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被称为“生命的绝地”,邮政投递员葛军却在此工作了十多年。听说他的事迹后,2021年年末,在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时节,记者坐上他的邮政车,从格尔木市出发,翻越昆仑山,纵贯可可西里无人区,夜宿长江源头唐古拉山镇,往返两天三夜。一路上,记者与葛军同吃同住同干,见证了葛军与官兵、各族群众、科研工作者等血浓于水的情谊,他正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的典型写照。记者以时间为序展开情节叙述,辅以插叙、评述,综合运用外貌、动作、环境、细节等描写手段,勾勒人物形象,展现精神世界。采写完毕后,编辑精心修改、设计版面,作品于2022年8月24日刊发于《人民日报》副刊“逐梦”栏目。  | 
|||
| 
 社会效果  | 
 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环球网、中国邮政集团微信公众号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等省内主要媒体跟进采访,在网络、报纸、电视媒体等传播平台上掀起报道葛军事迹的热潮。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一个平台,作品阅读量就突破百万。作品当月被评定为人民日报社地方部好新闻,青海邮政系统将报纸原文印发作为党员学习材料。青海省总工会、中国邮政集团工会青海省委员会组织召开“葛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记者受邀宣讲,活动反响热烈,形成了“人人学葛军、争做担当者”的良好氛围,青藏铁路、青海油田等单位向葛军和记者发来宣讲邀请函。葛军成为全国邮政系统中四名来自基层的党的二十大代表之一。  | 
|||
|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 
 文章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采访,刻画出“天路”邮政传递员踏实吃苦、甘当路石的感人形象,传递出“邮政世家”三代甘于奉献的精神传承,呈现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美好生活的积极向上。文章文笔细腻,细节生动,饱含感情,是一篇新闻性、思想性、文学性高度统一的佳作,也是体现记者践行“四力”的力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