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一辈子 |
参评项目 |
通讯(报纸) |
|
体裁 |
|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主创人员) |
集体 |
编辑 |
集体 |
|
原创单位 |
兵团日报 |
刊播单位 |
兵团日报 |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要闻一版 |
刊播日期 |
2022-04-25 |
|
字数/时长 |
3675字 |
|||
采编过程(作品简介) |
记者获悉陈茂昌生前的先进事迹后,认真查阅资料并多方核实,敏锐地发现他的事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值得作为传承弘扬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的重大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报道。兵团日报社立即派出全媒体采访报道小组,循着陈茂昌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足迹,深入团场、连队、边境哨所,伊宁市区的街头巷尾,行程3000多公里,采访他的家人、同事、朋友、了解他经历的机关干部、曾和他接触过的护边员等40余人。在陈茂昌家中,他的妻子搬出了他留下的320本日记,记者用了3天时间一一翻阅,寻访他从上世纪60年代进疆,到离世前的心路历程,动情时不禁热泪盈眶。采访和写作过程中,记者和编辑深入思考交流,开展了十几次专题研讨,深入提炼精神内核。稿件撰写精益求精,标题制作别出心裁,内容紧紧围绕陈茂昌人生中的重要节点,集中展现陈茂昌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赤子情怀。发稿时,同步刊发了评论、图片和手绘H5,进行了融合呈现,进一步放大传播效果。 |
|||
社会效果 |
这是一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重要要求的重大典型报道。该稿件经报、网、端、微多渠道刊发后,迅速产生影响,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天山网等纷纷转载,兵团日报、伊犁垦区报持续跟进报道,嘉峪关日报对该稿件进行了节选转载。部分省级党报记者专门对此稿进行分析,撰写了学术论文。稿件全网浏览量近400万人次,引起受众强烈震撼、共鸣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激励新疆和兵团各族儿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重要要求,从陈茂昌的先进事迹中汲取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信念和力量。该稿件成为兵团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突出亮点。 |
|||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
这篇报道是近几年难得的典型人物报道,也是践行“四力”的生动体现。一是主题深刻。陈茂昌的形象深深植根于时代的土壤,新时代需要更多像陈茂昌一样的人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奉献边疆。该稿件在要闻一版头条位置,用近三分之二的版面通栏报道,凸显选题之重。二是标题鲜明。主标题凝练精准,三个小标题富有新意,真实呈现了陈茂昌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三是感情真挚。稿件写作精心,注重矛盾冲突与细节描写,逻辑清晰,情感充沛,直抵人心。另外,该稿件传播效果好,影响力大,有效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
|||
集体人员名单 |
||||
作者(主创人员) |
邵文杰、马军权、赵建明、李惠 |
|||
编辑 |
吴忠华、孟庆新、潘若愚、潘瑞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