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防洪墙:一块玻璃的稳固与温情

2023-10-17 11:0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防洪墙:一块玻璃的稳固与温情

参评项目

新闻摄影_组照(新媒体)

体裁

 

语种

中文

作者
(主创人员)

戚颢、王鹏

编辑

樊卓婧、严龙

原创单位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发布平台

中国宁波网

作品链接
和二维码

(附后)

发布日期 

2022-12-26 14:15

单幅/组照(幅数)

8

采编过程
(作品简介)

  治水,是自古以来人类面临的难题。防洪墙,在多数人印象中厚实、笨重,多用坚固的混凝土打造,将城市村庄与水域生硬地隔离开,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结果。而宁波姚江边,一道长约1.6公里的防洪墙用玻璃制成,平时不影响两岸的风景,台风过境时稳固堤防、保护村庄,隔住暴涨起来的大水,变身生态鱼缸,成为网红打卡地,刷新了人们对于防洪墙的认识,也启发人们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更多可能。 记者意识到,这道防洪墙不仅是当地防洪排涝的创新之举,是政府集民智解民忧在办实事中推进基层善治的成果,更是将运河风景与百姓生活和谐交融的积极实践,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尝试。这种既不破坏环境、又可抵御自然灾害的两全之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 记者多次前往,拍摄、记录洪水暴涨时市民打卡的场景和洪水过后江边的日常生活,抓住热点,用生动丰富、具有烟火气的镜头语言记录防洪墙带来的变化,挖掘背后意义,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社会效果

  稿件见报后,引起广泛关注。余姚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经验在多地推广,不少单位前往参观、取经。《人民摄影》报也在头版刊发了玻璃防洪墙的照片,人水和谐的生态样貌获得了一致好评。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20221226日,台风梅花过后,浙江余姚市丈亭老街的防洪神器变身生态鱼缸,一时间,成了网红打卡地。这道长约1.6公里的玻璃墙,防洪时能够强力稳固堤防,隔住暴涨起来的大水,平时则如一条玉带,辉映着姚江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的诗情画意,让江上的风景和沿岸百姓的生活和谐交融,温情而美丽。本新闻摄影组图共有8张,缘起于一次台风。组图以小见大,视角独特多样,构图具有江南山水画感,元素丰富、动静相宜、叙事性和互动性强。组图体现出摄影记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创造力,能从一件常规的气候灾害事件中发现人在自然伟力面前的泰然、坚韧与乐观。此作品源于新闻事件,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艺术性和现场感。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韩建平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8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