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时间的答案:这里有一个你不知道的十年 |
参评项目 |
新闻专题 (新媒体) |
|
体裁 |
|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
张意轩、刘畅、刘镇杰、林渊、安然、郑薛飞腾、杨翘楚 |
编辑 |
集体 |
|
原创单位 |
人民日报社 |
发布平台 |
人民日报客户端 |
|
作品链接 |
(附后) |
发布日期 |
2022-10-22 18:55 |
|
字数/时长 |
3764 字 、 0:15:18 |
|||
采编过程 |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为展现十年砥砺奋进,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纪实视频《时间的答案:这里有一个你不知道的十年》,讲述了2012年至2022年间,王亚平、林鸣、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张桂梅、陈祥榕、杜富国、张定宇等25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挖掘历史细节与故事线索,以时间递进与时空交集的逻辑,讲述他们在十年间的成长变化与命运交汇,用小故事串联起大时代。作品建立在海量资料收集、精细脉络梳理之上,难度高、强度大。团队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搜集上百个新闻人物的资料与素材,挑选其中30多位,采访当事人及其单位、家人,结合历史资料,求证并挖掘出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同时,反复梳理线索,寻找不同人物藏在历史里的交集,凸显时代与人物的关系。文案反复锤炼,金句频现,呈现了大量有时光痕迹的人物影像资料,不少画面是第一次见诸媒体,在提升信息价值的同时产生巨大情感价值。视频精工制作、精美呈现,全篇信息密度极高,剪辑上采用平行蒙太奇,多条故事线交织向前推进,并恰当“留白”,让网友在场景和故事间实现情绪的释放与转化,视频里既有泪点、又有燃点,旁白朴实真挚,画面真实且打动人心,让网友真切感受到人民与国家共成长的十年历程。 |
|||
社会效果 |
“致敬!中国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泪目,感动,致敬伟大的中国人!”“希望再多一些这样有力量地讲述人民的视频,真的很感动,很鼓舞人心!”“文秀书记,记得回来看看百色的变化。”视频推出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其中,“感动”“泪目”“看哭”“致敬”“加油”成为了评论中的高频词。该视频的传播打通了线上线下和对内对外,实现了立体化多维度用户覆盖。上线24小时,仅在人民日报新媒体自有渠道的浏览量就超过7000万,话题“这里有一个你不知道的十年”被顶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2.2亿;视频在全网首页首屏推送,多家媒体、省市电视台转发播放,成为诸多单位党支部的党建学习材料,还被诸多学校在课堂内外播放;线下覆盖了40多座城市,在交通枢纽、办事大厅、公园、广场等多处的户内外公共屏幕循环播放。视频英文版本在海外也获得了良好传播效果,并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以及我国诸多驻外使领馆等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转发传播。 |
|||
初评评语 |
本件作品在努力探索新闻专题片的新讲述方式,通过对历史资料的重新梳理、打磨,结合新闻人物采访,产生新的讲述角度和信息价值,让观众在既熟悉又陌生的视听体验中代入情感、形成共鸣。作品以纪实方式呈现,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视角,而是将重点放在历史事件背后的“人”身上,放在了熟悉人物的陌生化表达上。该片以十年为观察维度,以海量的资料搜集、梳理为基础,将25位大时代下的人物命运巧妙串联在一起。通过呈现历史事件背后少为人知的细节,揭示了时代背景与个人奋斗的关系,每个人都是在时代的大浪潮中起舞,也正是每个人的努力拼搏,成就了时代的繁荣。作品制作难度较大,对线索梳理、素材挑选、文案写作都提出较高要求。用15分钟的体量,呈现出一段高价值、高密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国人的十年人生。视频呈现上真实生动,大量的影像资料建构起“就在身边”的真实感动,让“这十年”的叙事丰满又充满温情和张力,为十年成就留下更多历史注脚,让观众在真实动人的细节里共享时代进步的荣光。 |
|||
集体人员名单 |
||||
作者(主创人员) |
|
|||
编辑 |
朱笑熺、孙天仁、倪涛、程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