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22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保护之举何以结涩果 ——梁子湖“鱼草较量”启示录 |
参评项目 |
舆论监督报道 (报纸) |
|
体裁 |
通讯 |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
胡汉昌、廖志慧、胡弦 |
编辑 |
韩炜林、李琼、别鸣 |
|
原创单位 |
湖北日报 |
刊播单位 |
湖北日报 |
|
刊播版面 |
1版(7版转版) |
刊播日期 |
2022-08-10 |
|
字数/时长 |
4797 字 |
|||
采编过程 |
这是一条非常难得的舆论监督报道。系统观念,站位高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2022年初记者了解到梁子湖出现鱼类过多、水草锐减的现象后,深入调研发现是由于局部合理政策叠加造成的负面效应。稿件在坚持“十年禁渔”政策的前提下,以梁子湖“鱼草较量”为小切口,反映生态保护需要长远眼光和全局思维的大主题。数月调查,采访深入。湖北日报成立采访团队,4月到8月多次乘船赴梁子湖采访,发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不再,令人遗憾。在掌握丰富素材后,团队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多方求教专家。通过请教倡导“十年禁渔”的中科院院士曹文宣、长期扎根梁子湖的武汉大学教授于丹、中科院水生所所长殷战等专家,报道不断吸收学术观点。团队还赴省梁子湖管理局采访,了解禁捕后开展增殖放流的缘由,使得报道更为中立客观。反复修改,追求精品。和普通生态破坏不同,梁子湖危机始于多重保护措施叠加。作为主流媒体,湖北日报舆论监督报道牢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闻舆论的指示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理性摆出观点,科学拿出建议。稿件历经数十稿修改,力争做到每个字、每句表述都无懈可击,让好题材呈现最佳效果。 |
|||
社会效果 |
1、报道引发较大反响。稿件在湖北日报官方微信点击量迅速突破10万,并在今日头条占据热搜位置,稿件评论达几百条。2022年底,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在报告中提出,受增殖放流等因素综合作用,一些湖库出现鱼类资源过高影响生态系统问题,并建议在鱼类数量偏多的湖库,经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批后实施生态调控型捕捞。 2、部门迅速采取行动。报道见报后,省委省政府极为重视,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与武汉大学于丹教授联系,寻求解决之策。省农业、生态等部门负责人率核心业务团队赴梁子湖调研。2022年底,湖北开启梁子湖水质提升攻坚行动,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协助梁子湖开展水污染防治帮扶。 3、举措落地初见成效。湖北鄂州出台《梁子湖水质改善工作方案》,积极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围网种草科学试验。今年,梁子湖围网种草面积将达7200亩,投资约2000万元。武汉大学梁子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探索围网种草、挂网种草等方式,今年夏天,梁子湖荷花有望重新绽放。 4、持续跟进相关报道。湖北日报相继刊发《围网驱鱼梁子湖计划尝试全新种草法》《今冬明春力争水质改善梁子湖开启水质提升攻坚》《防鱼啃食,生态站师生探索围网种草、挂网种草——梁子湖“小荷又露尖尖角”》等反响报道。 |
|||
初评评语 |
去年,中国新闻奖首设舆论监督奖,这表明对舆论监督报道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加强舆论监督报道的一种鼓励。该报道是湖北省委机关报践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职责使命的成功之作。作品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问题,探寻问题背后的本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高层决策提供了依据,有力有效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这既是一篇有力度的舆论监督之作,也是一篇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