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我们的新时代 |
参评项目 |
系列报道 (新媒体) |
|
体裁 |
|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
集体 |
编辑 |
集体 |
|
原创单位 |
新华社 |
发布平台 |
新华社 |
|
作品链接 |
(附后) |
发布日期 |
2022-09-26 到 2022-09-30 |
|
字数/时长 |
1:0:0 |
|||
采编过程 |
《我们的新时代》五集大型政论片,每集20分钟,综述伟大成就、纵论峥嵘时代。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时代视角。以“五位一体”为纲,立足新时代十年,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宏观、中观、微观结合,事理交融,体现“广镜头、宽视角、细聚焦”。总书记的思想有机融合在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论述中,展现思想引领实践、引领时代的非凡历程。 影像表达。着眼“我们”,影像叙事,以个体故事展现时代伟力。曾爬天梯的小学生,已陆续参加高考;舟曲地质灾害搬迁群众杨条女从离开故土的不舍,到安居乐业的幸福;因天价救命药纳入医保而受益的罕见病患儿小佳树收获希望……“筋骨”与“血肉”融合,串联起新时代的华章。 匠心打造。实现“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有机统一。践行四力,深入基层。制作历时10个月,编辑部调动20多个国内分社、3个海外分社共同参与。记者们克服疫情、时间跨度大等诸多困难精益求精。动画与实景的叠加,穿越机等手法的拍摄,创新视觉元素加入,“破”沉闷、“破”空洞、“破”冗赘……一个个匠心独具的“破”让影片更好地“立”了起来。 |
|||
社会效果 |
矩阵传播、先声夺人。节目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播发,连续5天置顶传播迅速形成舆论热潮。播发后大屏小屏齐刷屏,形成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政论片五集均被中央网信办全网置顶推送,1900多家媒体采用,50多家电视台播出,全网总浏览量超过5亿次。人民网、央广网等中央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腾讯等头部平台集纳展示,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福建东南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卫视播发。三家头部新媒体平台小米、腾讯、爱奇艺在首页设置重点板块展示。 融合传播、多元展示。线上经过多轮传播后,10月12日起,系列片在二十大新闻中心、融媒体体验区等大屏置顶循环播放。多形态、多场景、多渠道的立体传播,让这部主旋律政论片获得广泛热烈反响。 |
|||
初评评语 |
五集政论片以“五位一体”为纲,立足新时代十年。总书记的思想有机融在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论述中,展现奋发向上的中国形象。该片以故事化讲述、影像化张力让政论“可触可感”“接地气”“有真情”。 通过多元视听语言的运用、多种剪辑风格的尝试、多种拍摄手法的创新,让政论片融入了“新”元素,实现“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有机统一。 节目在二十大召开前夕播发,连续5天置顶传播迅速形成舆论热潮。播发后形成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 |
|||
集体人员名单 |
||||
作者(主创人员) |
孙志平、张平锋、李杰、李佳琳、李畅、李亚光、邓驰旻、王冰笛、郝一林、李姝莛、杲均丰、田甜、吕馨慧、祁星、何山、王鹤、强勇、谢剑飞、饶饶、李伟、余国庆、潘志伟、刘勤兵、崔晓强、吴斯洋、李小波、吴飞座、冯媛媛、岳文婷、曲澜娟、杜一方、张硕、苏凯洋、白斌、汪奇文、农冠斌、吴思思、黄孝邦、周旋、黎多江、罗江、房宽、王怿文、宋立峰、李海伟、韩方方、林凯、刘宇轩、贺书琛、丁春雨、程济安、宿传义、阿曼、李志浩、魏蒙、章建华、董亚雷、刘畅、李成、庞元元、彭昭之、坚赞、洛登、卓嘉措、马莎、王紫轩、霍思颖、吴鲁、李嘉乐、杨子春、方金洋、殷家捷、姜含章、梅元龙、吴昊 |
|||
编辑 |
孙承斌、刘刚、孙志平、张平锋、李杰、李佳琳、李畅、李亚光、邓驰旻、王冰笛、郝一林、李姝莛、杲均丰、田甜、吕馨慧、祁星、夏勇、张旭东、郭维莹、王健、鞠晓燕、孙毅飞、常君丽、孙涛、李逸扬、崔月平、王超 |